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和香港的“边缘人”成了中国最早的企业家香港人常说,香港的企业家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从上海转移过来的,此语不差,我曾经为《明报》写过“香港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认为香港的繁荣道源於东西方文明在边缘处的交汇,这个“边缘”非常要紧,企业家的创新机会全在传统热力薄弱的“边缘地带”,就连上海的企业家能力的积累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於早期上海的“边缘性”。既然上海和香港都是以“边缘”的身分发展成为国际都市的,既然强大的企业家精神是这两个城市的共通之  相似文献   

2.
从90年代起,香港贸易发展局几乎每年都要在上海举办展览会,为香港公司推广产品。今年3月中旬,它又在上海举办“香港博览会”和“香港精品拓展周”。13日中午,记者应邀参加了“香港精品拓展周”开幕式后,对专程抵沪的香港贸发局副总裁邱达宏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文通过分析上海、香港、纽约股票市场的日交易数据,检验了股票市场交易量和收益率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包括影响方向及作用强度,并比较各市场运行机制及信息效率的差异。同时对纽约和香港、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纽约和香港两个市场之间存在信息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而上海和香港市场之间没有显著的信息传递,上海股票市场处于一种相对的信息封闭状态。  相似文献   

4.
朱镕基:“上海是中国的纽约”,“香港是中国的多伦多。” 朱镕基总理四月访问美国和加拿大时,多次提到上海与香港、纽约和多伦多的比较。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朱镕基说:“我对于上海确实有感情,因为我当过那里的市长。我同样也对香港有感情,感情是同样的。我确实说过上海是中国的纽约,同时我会在这里说,香港是中国的多伦多。” ——香港《文汇报》记者多伦多4月15日电  相似文献   

5.
《沪港经济》2013,(11):57-57
由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主推的“2013香港大学生上海暑假实习项目”成功落下帷幕,本年度香港大学生上海实习项目是香港商会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并得到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大学MBA教育中心和上海海外联谊会、香港特区政府驻沪经贸办、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的支持。据悉,“香港大学生上海暑期实习项目”已经连续举办七年。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香港人讲究衣着,西装革履,言必称“名牌”。据香港人称,这种风气是由上海人带过去的。确实,当年10里洋场的上海被誉为“东方巴黎”,上海人“先敬罗衣後敬人”的民风,随着上海人的南迁也逐渐传到香港,渐渐形成了服装大市场。踏上香港的商业区,服装店鳞次栉比,对游客来说,可能是五光十色、眼花缭乱,但是,明眼人还是能够看出,香港的服装市场既繁荣又有序。对不同阶层、不同收入及不  相似文献   

7.
香港还有一百多天便回归祖国的怀抱了。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广大香港市民的支持下,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特区政府的组建工作,越来越多的港人关心和参与为实现未来“港人治港”的民主实践。香港经济繁荣、社会人心安定,某些人曾预言香港临近“九七”会有的“灾难性危机”并没有出现,也不会出现,香港将平稳地度过“九七”,这是毫无疑问的。自从邓小平在1991、1992年先后发出抓紧开发浦东、开发上海,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指示后,上海成了中国  相似文献   

8.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外资银行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奔向中国,真正兴趣当然不在于赚几个结算手续费,而是期望能参与经营人民币业务,承揽人民币储蓄,就是想与中国的企业直接开展业务往来。说白了,就是与中国的商业银行抢饭吃。 经过十多年的期待,这个愿望终于变成现实。日前,美国花旗银行、东京三菱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日本兴业银行、标准渣打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巴黎国际银行、日本第一劝业银行上海分行、日本三和银行上海分行等8家外资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  相似文献   

9.
屠海鸣 《沪港经济》2005,(12):46-47
众所周知,迪士尼对上海钟情已久。但就在香港迪士尼开幕之初,内地再次传出迪士尼偷偷“约会”上海的消息。一边厢,迪士尼与香港正式举行“大婚”仪式;一边厢,迪士尼却在上海遭遇“外遇”,港人对此岂会心里好受?  相似文献   

10.
朱鼎 《沪港经济》2002,(11):46-47
如今上海话在香港也成了“热门话”。随着中国入世,上海的商业和金融地位愈来愈重要,不少有“远见“的香港人也开始有意学点上海话,以备有朝一日能大显身手。近年来不少港人前往上海工作及做生意,学会上海话.对这些“北上“发展的确可以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陈宪 《沪港经济》2007,(7):12-12
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邻的深圳,当地政府明确提出了“向香港学习”的口号。尽管上海距离香港的物理空间稍远一点,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依法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和政府廉洁守法等方面,上海同样也有许多地方要向香港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上海商机诱人 新鸿基情迷其中 上海究竟有何魅力,可以吸引新鸿基头脑发热? 在一次港商的聚会中,香港九龙仓中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黄树成曾说,上海就是早期的香港,遍地黄金。“我们要把战场从香港搬到上海。”这句豪迈的话给新鸿基高层的印象十分深刻。作为“地产之王”,新鸿基岂能错失良机?所以.2001年1月14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外国人说很中国化,中国人说很西方化以前,我总认为,只有亲身住过上海石库门房子的人,才会对石库门弄堂有深刻的感情。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对此毫无生活体验的香港人,却会对上海石库门倾注极大的热情,居然投资10多个亿,在上海的市中心成功地开辟了一个石库门的“上海新天地”,成为上海城市改造的一个亮点,引起了海内外的惊诧和轰动! 他,就是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瑞安集团的香港总部访问了罗康瑞先生,我和罗先生已经是“第二次握手”了。这次我们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请他谈谈“上海新天地”。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14.
朱志华 《沪港经济》2002,(10):41-42
“蟹粉鱼翅豆腐”、“糟香砂锅鱼头汤”、“秘制红烧肉”、“酒酿木瓜丸子”、“虾油葱花拌面”……看了这些菜名,不由会使人联想起上海特色菜,这是我在香港南洋酒店新装修开张的“南苑中菜厅”看到的30多款具有特色的上海菜菜谱中的几个代表菜。 平心而论,香港称得上是个美食  相似文献   

15.
成立于1980年代的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本着“增进友谊、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培训人才,为香港、上海两地经济建设、共同繁荣而努力”的创会宗旨,为沪港两地经济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8年来。协会本身也逐步发展壮大,香港沪籍知名人士及各大财团,几乎都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的会员。日前,记采访了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新任会长孔祥勉先生。今年75岁的孔祥勉是个资深银行家,现任香港浙江第一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他1950年出生在上海,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0年来香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如今他已是“功成名就”。尽管孔先生英语和粤语相当熟练,但他亦能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他说这是“家乡语言”。  相似文献   

16.
沪港合作由来已久 沪港两地的合作由来已久.香港的商界和专业人士一直积极参与上海的建设和发展.上海和香港都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近年,上海市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另一方面,香港特区也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离岸人民币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2.香港金融监管给我们的启示通过分析香港金融监管的特点,为我们完善金融监管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明确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目标和责任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制度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许多做法不能盲目照搬。但香港金管局金融监管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这一条完全可以借鉴。建立和健全金融监管法规香港金融监管法规健全,有法可(上接第3期)依,执法严厉。内地的金融业处在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金融法规在不断建立和健全。目前已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担保法”、“信托法”、“证…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天生有中产底蕴,只要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成熟,上海人的中产品位,比香港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上海从来有“夜上海”和“不夜城”之称,近几年的夜上海,风彩越来越迷人。作为国际都会,夜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的一道风景,也是海外投资者对投资环境很看重的一个计分内容。 上海的“吧”,比香港多元:既有用古典老宅翻造改装的怀旧吧,也有以“现代”为卖点的如“汽车吧”,步行街上的露天吧,不亚于法国巴黎的露天咖啡座,而且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国际结算的路径需要讲究.“三个结合”:第一个结合就是上海和香港的结合。香港能为上海提供基于同文同根背景之下的经验,香港国际结算和国际清算的经验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要兼顾到中国的境内的和境外的金融中心建设。这不仅是经济学的范畴,更是一个政治学的范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双赢”值得思量。  相似文献   

20.
阿丁 《沪港经济》2002,(2):37-40
香港的确是一个充满“新奇”的动感城市,尽管香港和上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香港人的许多做法和思维方式真的让我“看不懂”。300多个日日夜夜在香港“磨蹭”,说生不生,说熟又不熟,大概只能算是“半生不熟”,加上我又特别爱“胡思乱想”,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很不全面的短文随感。当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许这些“看不懂”的地方,在别人眼里早就看懂了,或者说根本没必要去看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