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通讯》2013,(10):98-99
灵桥俗称老江桥,横跨宁波三江口南侧的奉化江,连接城内与江东,是宁波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大型桥梁,其历史与宁波城一样悠久。公元821年,宁波城从鄞西的鄞江桥搬到三江口。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三江口出现了第一座桥梁。明州刺史应彪在东渡门外奉化江口架设"东津浮桥"(后移置今灵桥址)。当时的"东津浮桥"是用16只船排成一列,上铺6尺宽木板,以篾索维系两端而成,桥长55丈,据说通桥当时天空出现彩虹,即立桥名为"灵现桥,"这就是最早的灵桥。原本此地风  相似文献   

2.
<正>"宁波的历史名产中,能追溯到7000年前河姆渡历史,又与宁波独立设州历史同步,并能独尊天下的唯有明州糯米贡酒。"纵观宁波的历史名产中,有二样物产曾名动天下、独领风骚,不仅贵为历代贡品,而且是发源地,独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卓越品质,那就是宁波的越窑青瓷和明州糯米贡酒。据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考证,宁波是中国稻米黄酒的发源地,享有"中华第一酒"之尊誉。史料记载:唐时明州(即今宁波)"所酿之酒,世间不及",明州美酒无敌天下,千古醇香醉倾朝野,以至当世称重的"醉八仙"首席、绍兴人贺知章秘书监也闻香隐归明州,自号"四明狂客"。自唐宋至明清,明州美酒均是历代贡酒,当今举世闻名的绍兴黄酒也曾师承于宁波酒。不浮燥,十几年如一日传承千年贡酒品质;不炒作,专心一致只为弘扬宁波经典特产;知名度不高但口碑一直很高,终使明州糯米酒、明州杨梅酒成为宁波食品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特产,并以宁波规模最小的酒企,获评为宁波  相似文献   

3.
叶亦健 《宁波通讯》2014,(23):77-79
<正>他是宁波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2012年浙江省创先争优活动闪光言行之星为民好书记、2014年最美乡村书记,他在平岩村的土地上播撒一个又一个希望,他用宽厚的肩膀挑起让村民致富的担子……他就是力洋镇党委委员、平岩村党支部书记张贤安。平岩村是个货真价实的"百姓人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4.
皎口水库位于鄞西奉化江支流,樟溪上游的大皎、小皎二溪汇合处——密岩村。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供水、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控制集雨面积259平方公里,总库容1:2亿立方米。工程于一九七零年五月动工,一九七三年五月大坝封孔蓄水,一九七五年一月竣工,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底又进行了保坝工程。水库主要工程有大坝、溢流段、泄洪洞、发电输水洞、电站等水工建筑物组成。大坝为浆砌块石砼重力坝,坝顶长407米,宽10米,高67.4米,坝顶高程79.4米。溢流闸宽60米,溢流堰顶高程694米,装有弧形铡闸门6——10×5.25米,最大下泄量为3821秒立方米,泄洪洞断面3.2×4.2米,配深孔弧形钢闸门,最大下泄量为170秒立方米。发电输水洞直径3.2米,长42.6米,电站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考古资料为主,考察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的发展特点,探讨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分析影响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重新认识明州制瓷业在越窑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经历了从初期、发展、繁荣到衰落的演变过程,形成了上林湖和东钱湖两个制瓷中心。晚唐、五代、北宋中期的明州秘色瓷代表了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明州经济的发展、优良的制瓷环境、便利的运输条件、高超的工艺以及强烈的社会偏好,促进了明州制瓷业发展。北方青瓷发展和南方新瓷的崛起以及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明州制瓷业逐渐丧失竞争力,开始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正"海上茶路"是中国丝绸之路文明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通过陆路、海道传播到世界各地。"海上茶路"始于唐代,从明州港而达周边诸国,直至遥远的非洲,不但出运大批越窑青瓷茶器皿,更将浙东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向外传播。海上茶路起航地,主要是指起到茶与茶文化传播作用的使舶、商舶的起航地。文物史料证实,东北亚的朝鲜半岛、东亚的日本列岛,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茶和茶文化,是通过明州港传播过去的。唐宋时期,明州茶文化欣欣向荣的社会背景,为开拓、发展"海上茶路"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考古资料为主,考察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的发展特点,探讨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分析影响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重新认识明州制瓷业在越窑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经历了从初期、发展、繁荣到衰落的演变过程,形成了上林湖和东钱湖两个制瓷中心。晚唐、五代、北宋中期的明州秘色瓷代表了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明州经济的发展、优良的制瓷环境、便利的运输条件、高超的工艺以及强烈的社会偏好,促进了明州制瓷业发展。北方青瓷发展和南方新瓷的崛起以及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明州制瓷业逐渐丧失竞争力,开始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8.
黄文杰 《宁波通讯》2014,(11):54-55
<正>从唐到宋,这几百年间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南宋初年,金人南侵。战争结后,杭州成为都城,新的政治地理格局使明州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到1170年人口达到136072户,是全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史氏迁徙到明州就是在这个大变迁的年代。他们的始祖可能是栗阳史氏,明确有记载的人物是史成。他的  相似文献   

9.
农民要共富关键在支部江西省乐平市梅岩村党建调查詹锡昌吴长寿△梅岩村70%的农户盖了新房观察启示录农民要共富基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村党支部建设是根本,是关键,是重点。乐平市高家镇梅岩村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  相似文献   

10.
<正>明朝周嘉胄所撰写的《香乘》里"法和众妙香"中共记录了159个香方,其中有106个是以蜜和剂,接近百分之七十;而和剂的蜜又多是炼蜜,用生蜜仅有6个频次,还有5个方剂里只记录着"蜜和"。总之,炼蜜和剂是古香谱制香和剂的主要方法,因此要学古法制香,学会炼蜜非常重要。所谓"炼蜜",就是将生蜜进行加温熬制,去除生蜜中的水分杂质,使蜜变得粘稠,有利香粉粘合,有利香丸(香膏、饼)长期储存等。炼蜜第一要选择可靠的好蜜,以产区空气、土壤等环境纯净的纯天然野生蜂蜜为佳。超市内现在所售的很多蜜都不够纯,有添加剂,这样的蜜不宜用作炼蜜原料。炼蜜的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加温熬蜜,将生蜜倒进锅内加温(注意锅和蜜的比例,不能太大,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明州港     
杨亮 《宁波通讯》2023,(8):60-61
<正>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明州三江口一带设有官营造船场。明州船场指挥营设在余姚江南岸江心寺至江东庙一带,后名“战船街”。这一时期,明州渔浦门外三江口一带有两处码头:一处在奉化江西岸,称“江夏码头”,因古江下(夏)寺得名,其地北至新江桥北堍,南至灵桥西堍;  相似文献   

12.
<正>12月1日,经浙江省考古学会组织评选,在全省2016年度正式申报并获国家批准的40余个考古项目中,共评选出8项"浙江重要考古发现"。其中,宁波有四个考古项目入选,它们分别是"北仑大榭遗址Ⅰ期发掘""东钱湖上水岙窑址发掘""明州罗城城墙遗址(望京门段)发掘",以及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主持的"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  相似文献   

13.
灵韵高钱     
<正>古村高钱,原名"皋前",是唐末宋初吴越国丞相、明州(宁波)节度使钱亿的故里,建村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高钱村地处风景秀丽的东钱湖畔、青雷山东麓,这里山清水秀、交通便捷,河网密布、气候宜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现属东钱湖镇。据2012年底统计,全村总  相似文献   

14.
会理篇 皎平渡红军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后,红军开始进军云南,准备抢渡金沙江入川。1935年5月,红军 数万人马疾走皎平渡,军情险、摆渡急!总部专门委派一向慎稳细心的刘伯承为渡江 总司令。刘伯承率部昼夜兼程,来到皎平渡附近的一个村子,很快缴获了两艘木 船,并且出其不意俘虏了国民党一个连和保安队,完全控制了皎平渡。 部队渡江之前,刘伯承组织了渡江委员会,并雇请内行船家帮助摆渡,还派第 三营翻山抢占通安镇,以消除敌军的威胁。刘伯承站在江边亲自指挥渡江。毛泽东等 领袖渡到北岸后,一直指挥和等候着所有渡江红军,当最后一支队伍渡过江来才长舒 一口气,毛泽东说:“你们过来了,我们也就放心了”。 在皎平渡,红军过江先有6只船,后有7只船,经过7天7夜昼夜不停的运送, 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当敌军大部队赶来时,连红军的影子也没看见。 皎平渡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红军艰苦转战几千里,伤亡很 大,当时只剩数万人,皎平一渡。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甚至关系中国革命生死 成败的关键。红军过了金沙江,等于在追兵面前关上了大门,虽然红军尚未完全摆脱 蒋介石的追逐,但长征以来红军第一次赢得主动权的地方是在皎平渡。毛泽东的战略 成功了,横渡金沙江成为红军历史上史诗般的壮举,毛泽东的著名诗句“金沙水拍云 崖暖”描述的就是这次渡江。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与世界》2022,(10):54-55
<正>北京时间9月26日,“感知重庆·2022中秋城市推广美国行”和由明尼苏达华联会、明尼苏达华星艺术团、明州中美联谊会和明尼苏达华助中心等联合主办的“文化中国:明州月·故乡情”系列活动,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国商城同步举行,当地50多个华人社团和其他族裔团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6.
佽飞庙怀古     
陈武耀 《宁波通讯》2013,(16):46-47
说起宁波的城建史,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及。此人就是曾任唐末明州刺史18年的黄晟,在任期间他修筑了罗城(亦叫外城),从此,宁波的先民有了安居乐业的环境,也带来了古明州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纪念黄晟的佽飞庙,过去在宁波有好几座,现仅存一座,位于姜山镇上张村。这一带也是他的后裔聚居地。  相似文献   

17.
<正>过去的月湖,无非是宁波平原上一个荒芜小湖,名谓西湖。商贸码头决定了城市的选址,西湖就有了承担蓄淡大湖功能的可能。这项工程由鄮县令王元暐完成,他"导它山之水作堰江溪",引流入湖。在北宋嘉祐年间钱公铺的整治中,西湖西岸圆转成弯月的形状,所以叫偃月堤,这可能是月湖得名的原因。东边隔镇相望的呈圆形的小湖故而被称为"日湖",合为"明"字,应"明州"之意。从它山堰到月湖的系列水利工程,同时起到了抑制咸潮、灌溉良田的作用,为城市的  相似文献   

18.
古代明州在东亚汉文化圈的形成中有着重要地位。由始于明州港的“海上丝绸之路”所带去的佛教、建筑、艺术、思想学说等文化,对一衣带水的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浙江经济》2009,(19):F0003-F0003
宁波简称“甬”,古时称“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至现在市区的三江口,标志着宁波建城开始,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称宁波,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0.
《浙江经济》2009,(17):F0004-F0004
宁波简称“甬”,古时称“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至现在市区的三江口,标志着宁波建城开始,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称宁波,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