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通讯》2014,(17):58-59
<正>9月1日晚,本市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宁波市首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暨惠民文化消费月在宁波文化广场拉开帷幕。举办首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暨惠民文化消费月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高度,着眼于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而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以"文化,凝聚城市力量;艺术,点亮百姓梦想"为主题,按照"市县联动、系统整合,百花齐放、雅俗共赏,广泛参与、人人分享,  相似文献   

2.
杨芝  杨辉 《宁波通讯》2023,(6):64-65
<正>3月5日,宁波市第十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2023“春至”湖畔音乐会,在鄞州区东钱湖上水湖畔公园拉开帷幕,为市民献上了一场属于春天、具有鲜明宁波文化印记的艺术盛宴。作为宁波市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民性文化盛会,宁波市市民文化艺术节迄今已走过十年。今年,市民文化艺术节变革举办思路,由阶段性延伸至全年,  相似文献   

3.
正6月3日,宁波市第四届阿拉非遗汇暨奉化区首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在奉化区正式启幕,激情上演的梅山舞狮、宁海耍牙、甬剧、瞻岐高跷、提线木偶、奉化布龙等宁波本土非遗表演项目和现场非遗摊位让广大市民在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欣赏到了一场荟萃精彩非遗、优秀文艺的文化盛宴。非遗小镇各显神通今年5月,宁海前童镇、象山石浦镇、海曙高桥镇、余姚梁弄镇、鄞州横溪镇、北仑梅山街道、慈溪龙山镇被命名为首批创建宁波市非物质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13,(5):46-51
2012年,为探索宁波文化消费的现状及培育策略,宁波市社科院课题组展开了一系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7.76%的人认为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同等重要,28.57%的人认为文化消费是比一般物质消费更高级的消费行为。而仅有7.76%的人认为文化消费可有可无。2012年10月底,由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市民满意的文化消费场所"评选网上投票正式启动。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对电影放映场、文化用品经营场  相似文献   

5.
宁波要事     
正9月1日宁波市隐名爱心使者"顺其自然"在江苏南通召开的第九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荣获"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称号。9月4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共同发布最新一批全国3675个重点镇名单,宁波慈城镇、澥浦镇等21个镇入围,位居全国重点镇数量第一。9月7日第三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暨"红色经典"现代京剧交响演唱会在宁波大剧院开幕。艺术节期间,分别安排了"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影视之城"三大系列共63项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回顾亚洲艺术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首个区域性国际艺术节,是凝聚亚洲共识、深化亚洲合作的重要文化平台。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于9月23日至10月23日在宁波市举行,艺术节的主题是"海丝古港、亚洲新梦",主体活动包括开幕式、文化论坛、表演艺术、视觉艺术4个板块数十项活动。本届亚洲艺术节选择在宁波召开,将充分展示亚洲魅力与宁波特色,体现文化共享与文化惠民。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和谐文化的建设息息相关,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大众文化起了莫大的作用。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产业发展不平衡、市民文化消费滞后于其他消费、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必须从大众文化的视角,推动宁波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宁波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4,(2):76-78
<正>2013年11月10日至11月15日,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文学港》杂志社、宁波市作家协会承办的首届宁波市文学周活动隆重举行。文学周以"为时代立言,与人民同行"为主题,以"文学的盛会"为办节宗旨,以"文化惠民"为筹办理念,通过组织开展文学评奖、作品研讨推荐、文学走向大众三大板块,共14项专题活动,引导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树立群众观点,以文学的形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发挥文学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作用,让文学走向大众,促进和繁荣我市文化强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6月,宁波被列为首批26个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之一,是浙江省此次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宁波市创建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基础好,要在试点到示范的过程中先行一步,争做创建工作的领头羊。"文化部专家组组长、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祁述裕教授对宁波的工作作出了肯定。入选以来,宁波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使得  相似文献   

10.
《宁波通讯》2014,(3):60-61
<正>马年春节期间,宁波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文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活动,为广大市民奉上一份丰富多彩的新年文化大餐。①在中山广场热热闹闹免费看演出已成为我市一项文化传统,图为正月初六市民欣赏戏曲节目。(贾东流摄)②宁波美术馆推出了《江南·写实——油画名家邀请展》等三大画展。(图片由宁波美术馆提供)③农历腊月二十八,省级非遗项目"大头和尚"传承基地集士港镇翁家桥村开展迎春祈福送福巡演活动。(陈科峰摄)  相似文献   

11.
《浙江工商》2009,(5):48-48
4月29日下午,百隆东方有限公司内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庆和喜悦。由镇海区工商联与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总工会、区发改局等7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镇海区首届企业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雄镇大舞台走进百隆”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五一"期间,宁波文化广场组织举办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橙邑集市",免费推出多个公益义卖摊位。义卖活动所得的钱款在活动结束后捐给了"文润新芽"公益基金,用于帮助贵州黔西南海庄小学改善教学资源。"文润新芽"是宁波文化广场在去年4月打造的公益服务项目,主要帮扶浙江省内(宁波市为主)以及宁波结对帮扶城市的困难学校、学生。"其中‘文’,既指文化广场,也寓意文化知识;‘润’则包含着文化广场全体员工以及参与这一公益项目的众多热心人的希望与爱心。"宁波文化广场负责人说。"文润新芽"公益服务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收到热心市民捐款4万余元、书籍3000余册。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凝聚城市力量;艺术,点亮百姓梦想。2015年12月8日晚,随着"我要上村晚"文化礼堂民星擂台赛在文化广场大剧院举行,第二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正式落下帷幕。从9月1日开幕至12月8日闭幕,这场文化艺术盛宴历时3月有余。整个活动分为市级和县(市)区级两个层面,以市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各县(市)区共200余项系列活动组成。市级层面的活动由开闭幕式和歌舞飞扬、印象宁波、书香甬城、好戏连台等四大系列,共计79项活动组成,县(市)区级层面组织举  相似文献   

14.
《浙江工商》2009,(4):48-48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进一步凝聚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动员他们为保增长促发展建功立业,镇海区工商联与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区发改局、区外来务工办等6家单位联合举办镇海区首届企业文化艺术节。本届艺术节活动时间为4月至7月,将突出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的特点,以“倡导文化惠民,凝聚职工人心,促进企业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15.
时政新闻     
《宁波通讯》2013,(14):38-41
海曙走读海曙品味宁波 7月14日上午,百名宁波市市民,参访了海曙区"千年宁波,古城海曙"——环月湖文化遗产点文化探胜活动。他们参观了鼓楼、督学行署、伏跗室、天宁寺塔、范宅、大方岳第、银台第、天一阁博物馆等历史文化遗产景点。通过此次海曙文化遗产参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5月12日是第8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全市各地都掀起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热潮。宁波文化广场的万人广场上举行了第五届浙江省"平安中国"防灾宣导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宁波市"关注应急守护生命"宣传教育月广场活动;全市多个街道、学校组织开展应急逃生演练;"宁波应急"微  相似文献   

17.
新闻     
<正>科技科技活动周5月17日上午,为期九天的宁波市科技活动周暨宁波科技创客行动启动仪式在宁波科技探索中心顺利启幕。3D打印、声控拍照、体感互动、智能家居等项目亮相宁波文化广场,让市民得以近距离接触新兴科技成果。据了解,今年科技活动周围绕"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科普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章勇涛摄)  相似文献   

18.
105项文化活动密集展开,350多支群文团队精彩演出,百万市民参与其中,一个多月的艺术狂欢,让浦东百姓投入到艺术的怀抱。作为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首个大型、全区性文化艺术节庆活动,金秋十月里,17个凸显浦东文化特色的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在浦东大地上密集开展,上百万人次参与其中,共同诠释艺术节的宗旨——大众的节日,艺术的盛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宁波经济的腾飞,甬城正在寻求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的突破.近几年来,宁波出现了以"文化墙"为新型物质栽体来宣传城市文化,加强文化建设的现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文化墙"较好地发挥了文化宣传作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市民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正>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首度创意打造出以"宁波旅游文化"为主题的专列,自12月20日起将正式上线运营,车厢设计分为"米香"、"渔香"、"书香"、"心香"四个主题。以宁波典型的文化符号和核心元素,烘托出城市文化特质,激发广大市民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吸引外地游客深入体验,细细品味美丽的宁波。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