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通讯》2023,(15):51-52
<正>近年来,鄞州区持续创建“鄞领享学”“鄞领强基”“鄞领服务直通车”“鄞领氧心营”等机关党建特色品牌,不断引领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2023年,在整合现有机关党建品牌的基础上,鄞州区迭代推出“鄞领力”机关党建总品牌,引领带动全区区级机关党建工作整体跃迁提升。“鄞领”谐音“引领”,“力”意指“力量”,“鄞领力”寓意鄞州区机关党建始终坚持“走在前、作表率”,做到以“领航进位、赋能聚力”为主线,持续强化一心向党“磁场效应”、以小带大“杠杆效应”、党业融合“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2.
陆莹 《宁波通讯》2014,(18):76-79
<正>当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保护古镇、开发古镇、传承文化,发展旅游产业,越来越被各地所重视。今年5月份,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协调会议,作出了保护鄞江古镇的决定,并提出了风情古镇、山水小城的总概念。在保护开发鄞江古镇缓缓拉开序幕之际,鄞州区委区政府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来把脉古镇,通过策划、规划,再到保护建设,探讨小镇的保护与开发的定位、资源的整合、产业发展的方向、开发的秩序、以及保护开发的模式等等,为打造"鄞江新城"出谋划策。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娄庆典认为,鄞江的资源丰富品质高,要从大视角看鄞江旅游的整体发展,不要局限鄞江  相似文献   

3.
江河水 《宁波通讯》2014,(18):50-55
<正>桥应该是江南水乡最有特色的代表性景物。鄞江的桥颇具江南水乡的桥梁特色,样式繁多,有单孔石拱桥如光溪桥、蜈蚣桥,有三孔石平桥如六贵桥,还有屋盖式风雨廊桥如悬慈桥以及亭阁式的梅园大桥等。如果你到过鄞江,便知道这里该就是元人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吧。在这各式桥梁中最有名的当是位于它山堰下游约一华里处的鄞江桥,曾被冠以"廊桥圆梦"。鄞江桥传承了古镇的历史文脉,与四乡百姓的烟火生活息息相关。鄞江之上的鄞江桥,据考证始建于宋。当时称为"大德桥",又称"大德公桥"。宋代此桥,非常简易,只是以木桩为桥脚,上铺竹条编织物的竹木桥。鄞江上的这座简易竹木桥,虽时遭洪水冲击而毁坏,但因简单,所以修复也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13,(5):66-67
如何确立鄞西南地区的发展定位,激活区域整体活力,促进四明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亟待解答的课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略的分析,抛砖引玉,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一、鄞西南地区的发展优势鄞西南地区是由鄞江镇、洞桥镇、章水镇、龙观乡组成的行政区域,章溪、鄞江、南塘河水系贯穿其中,形成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区域格局。区域面积达314平方公里,有行政村62个、居委会3个,常住人口8.6万人、外来  相似文献   

5.
手工打铁     
万鲁宁 《宁波通讯》2014,(18):62-63
<正>鄞江镇位于浙东四明山麓,鄞州区西南部,地处鄞西山区与鄞西平原交汇处。境内鄞江、南塘河贯其中。古时,以采石业为主要手工业。以梅园石最为著名,小溪石亦盛产于斯地,应用广泛,颇具盛名。今有南宕北宕、下江宕、华兴宕等采石场遗址。采石业需要的工具如铁锤、铁釺、铁条、铁锥、裁(音)子、黄裁等采石工具,势必要有打铁匠来制造和加工,且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工具都用铁器制作,故自宋代始,打铁铺遍布鄞地集镇。鄞江旧时著名的有长生铁铺。打铁业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种手工作坊。所谓"打铁",指的是熟铁锻打技艺。  相似文献   

6.
陈时 《宁波通讯》2014,(18):36-43
老子曰:"上善若水"。进入鄞江镇界内,随处可见大小河流,内河道纵横交错,川流不息。水质大多清澈见底,河边浣洗者怡然自得。由于镇西为四明山区,丛山叠嶂,绿木森森,泉溪充沛。故此,古镇多水。汇集四明山区之来水,经大皎溪、小皎溪、樟溪、桓溪、中溪、龙王溪等,集为光溪而注入古镇;在鄞江镇西侧,光溪又呈丫形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塘河,俗称上河,经镇中心流过鄞西平原,直通宁波城内;另一支同样穿镇而过,名为鄞江,汇入奉化江称鄞奉江,流经宁波市区三江口成甬江,最后从镇海口流入东海。所以,光溪不仅是鄞江的母亲河,亦是宁波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7.
<正>鄞江即小溪,隋唐跃为浙东政治中心尽管宁波平原在秦代设县时,已有三个县域,即鄞、鄮、句章,会稽郡共十五个县,无疑这是设置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宁波却一直属于越文化之下,宁波表现出文化的区域特点,是在鄞西平原成熟之后。由此,鄞江镇不仅是甬上文化初成的见证者,也是甬上文化最原初的铸造者之一。在鄞江,沉淀着宁波从越文化脱壳而飞的一段辉煌史。隆安五年(401),刘裕撤退到现在的鄞江镇,修筑句章新城,称小溪镇,始为县治,  相似文献   

8.
<正>老子曰:"上善若水"。进入鄞江镇界内,随处可见大小河流,内河道纵横交错,川流不息。水质大多清澈见底,河边浣洗者怡然自得。由于镇西为四明山区,丛山叠嶂,绿木森森,泉溪充沛。故此,古镇多水。汇集四明山区之来水,经大皎溪、小皎溪、樟溪、桓溪、中溪、龙王溪等,集为光溪而注入古镇;在鄞江镇西侧,光溪又呈丫形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塘河,俗称上河,经镇中心流过鄞西平原,直通宁波城内;另一支同样穿镇而过,名为鄞江,汇入奉化江称鄞奉江,流经宁波市区三江口成甬江,最后从镇海口流入东海。所以,光溪不仅是鄞江的母亲河,亦是宁波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9.
<正>闻龙《茶笺》——孝子茶书亦难得在各种茶书中,有关闻龙(1551—1631)的简介不过300来字,生卒、生平不详。据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收藏的民国十一年(1922)《鄞西石马塘闻氏家乘》记载,闻龙系鄞西闻氏天官房四房十一世后裔,谱名闻继龙,因  相似文献   

10.
高桥传奇     
包丹虹 《宁波通讯》2011,(18):40-41
人们常常热衷于出远门去观光揽胜,其实,有不少风景就在身边,比如鄞西的高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