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英杰  余科 《经济师》2004,(6):46-47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手段在中国有广阔的前景。文章从介绍资产证券化入手 ,简要分析了SPV的法律性质和组织形式 ,着重探讨了资产证券化中SPV的法律关系 ,并详细阐述了我国在SPV构建上的立法障碍  相似文献   

2.
资产证券化最早发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且因其具有较强流动性和较低风险性等特点迅速风靡全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其不仅在解决融资人整体信用不足方面有着良好表现同时还强化局部资产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和银行肩负太多的政府职能等原因性使得许多优质的项目因为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等问题无法顺利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使得资产证券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好评.本文在简单介绍资产证券化定义和发展的基础上,就风险隔离机制的基本原理和建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李国兵 《时代经贸》2012,(16):206-206
资产证券化最早发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且因其具有较强流动性和较低风险性等特点迅速风靡全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其不仅在解决融资人整体信用不足方面有着良好表现同时还强化局部资产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和银行肩负太多的政府职能等原因性使得许多优质的项目因为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等问题无法顺利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使得资产证券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好评。本文在简单介绍资产证券化定义和发晨的基础上,就风险隔离机制的基本原理和建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本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视角定义资产证券化,会得到不同的解释。虽然资产证券化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并且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它们的多样性和衍生性必定是建立在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特征之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对资产证券化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提炼出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特征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给出资产证券化新的定义,并对资产证券化本质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望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霞  闵庆轩 《经济问题》2007,334(6):64-65
企业资产证券化作为世界金融领域中最重大的创新之一,极大地推动了各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应该通过立法,制定和修改配套的法律、法规,为金融创新提供发展的土壤,同时注意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论信托在资产证券化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融资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领域一颗最耀眼的明星,到了90年代资产证券化的品种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涉及到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我国金融领域,90年代初也进行了资产证券化的尝试,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由于证券化对资产的要求较高,加上我国在立法、税收和信息披露方面的不匹配。因此,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长期没有开启其巨大的潜能。从国外金融活动的实践来看,信托是资产证券化的有效载体。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信托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内信托投资公司在法律地位得到确立的前提下,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已成为金融市场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产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三个基本原理: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并介绍了资产证券化三种交易模式:过手证券、资产支持证券和转付证券。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合理,产品较单一,市场规模较小,间接融资比重较高而直接融资比重太低,银行过多的承担了资本市场的功能,大量风险集中于银行。资产证券化自身的优点刚好符合解决上述问题的要求。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为资产证券化奠定了一定基础。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要重点解决信用问题及足够的投资者及资金等问题,加强风险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在住房抵押贷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已从发达国家导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根据我国实 际,在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应首先从住房抵押贷款入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也不断地完善机制,特别是风险隔离机制。风险隔离机制主要通过对发起人进行隔离管控,担保破产风险,从而对出资人的资产偿付加以保障。当然,由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实际的资产风险可能会超出预期的资产风险,从而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问题,诸如:资产所有权问题和出资者承担的破产风险等等,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风险隔离机制的运行效果。本文笔者通过两大方面阐述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从这种风险机制所面临的挑战到当前这种机制需要进行的法律完善,都分别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花玲  刘颖 《经济师》2003,(4):65-66
资产证券化的引进对我国银行清理不良资产、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资产证券化方面的法律规定 ,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甚至还阻碍了资产证券化的实行 ,文章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分析 ,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作为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工具这一,自上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以来,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壮大,需求层次不断提高,资产证券化作为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应加以发展和利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发展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专利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式的融资形式,特殊目的机构起着特殊的作用,对相关法律问题的圆满解决无凝具有现实意义。专利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机构必须在法律问题上得到保障,要经过反复调研,洋为中用,建立专利资产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以下简称SPV),由其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和信用增级(crediten-hancement)分离与重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并转化成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担保的证券(asset 口backed securities,资产担保证券,以下简称ABS)发售给投资者。  相似文献   

15.
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对企业的融资带来了便利,丰富了金融市场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但是资产证券化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美国次级债风波就是验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机制的基础,认为资产合格、SPV合格、真实销售、重组增值、管理牵制和持续的信息披露等构成六道防线,这对当前我国防范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障碍及跨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振东 《经济管理》2005,(21):17-20
我国资产证券化已经起步,但是要进一步发展仍然存在障碍。本文剖析了资产证券化的运作程式和我国现实之间存在的差异,进一步提出了跨越资产证券化障碍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产证券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虎 《经济管理》2002,(12):92-96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工具创新,引进和实施这种新型的融资工具需要大量的配套工作,本文主要从特设机构的设立,基础资产的选择,破产隔离,信用增级,会计处理,税收政策以及立法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贷资产转让是国内商业银行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资产业务创新,它是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之间,根据协议约定相互转让在其经营范围内的,自主、合规发放尚未到期信贷资产的融资业务。其中,银行将持有的信贷资产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并以此融入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出让业务;银行受让其他金融机构出售的信贷资产并融出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受让业务。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为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和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前者是指信贷资产出让方在出让其信贷资产的同时,承诺在未来约定时间以约定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产证券化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毅泓 《经济师》2007,(2):238-239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因此在法律、会计、税务、信用评级等制度方面尚难形成对资产证券化的支持,并且将成为在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运作的难点和障碍。如何辨别和解决这些难点和障碍,成为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实践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储备机制是政府解决城市土地问题的措施之一,一些城市比如上海、杭州正在探索这一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在其初期,资金的严重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储备土地贷款二级证券化是解决资金不足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设计了这一证券化的方案,并探讨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