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响  杨志华 《中国经贸》2011,(18):160-160
洋快餐进入中国市场二十余年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如今,洋快餐正遭遇着食品安全问题、通货膨胀、中式快餐兴起等严峻的挑战,亟需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入世之前,中国的餐饮业就已经感受到外来的竞争压力——"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早已司空见惯。现在入世了,各行各业也就迎来了更多的国内外对手,中式快餐连锁业也不例外。如何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几乎成了每一位快餐连锁业老总的必修之课。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我们冷静观察一下,就会清楚,尽管洋快餐在中国的城乡大行其道,但并不等于所有的中国人都喜欢洋快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洋快餐和其他外资企业一样登陆中国大陆.并且很快占牢了市场。最大的的快餐连锁店麦当劳、肯德基,已家喻户晓,深得儿童和青年人的喜爱,销售利润也十分可观,每年要从中国拿走数十亿,不少国内企业挺身而出欲与洋品牌一争高下,中快餐与洋快餐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4.
"危鸡"事件中的企业因为应对不当,正在葬送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快餐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形象。正在中国市场比拼扩张速度的洋快餐,面临难以修复的声誉危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对倒在舆论枪口下的某些企业来说,这句话很贴切。速生鸡、真假鱼翅以及白酒塑化剂等,岁末年初发生的食品安全热点舆情事件至今余震不断,涉事企业无不中枪落马,损失惨重。白酒板块11个交易日蒸发市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开始通过对企业文化概念及起源的叙述,得出中国的管理历史比之西方的管理历史要长许多,并且比之西方管理更注重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得出要想实现和谐发展,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就要融于中国的人文精神并采取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的"三和"的企业文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管理哲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在此作者以一家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践为例,阐释东方文化中法家制度治企与儒家人本管理的"刚柔相济"的内涵;侧重分析"法家治企"(即制度管理)与"儒家待人"(即人本管理)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广西企业文化的特点入手,通过把广西企业文化与东西各国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美国企业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这些国家的企业文化对广西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探讨广西企业在吸引这些国家优秀企业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加强跨国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整合的策略,提高其跨文化管理能力,以便充分利用历史性的大好机遇。成功实现“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通过对中国管理咨询企业进行SWOT分析,结合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理论和阶段理论,提出中国管理咨询企业应选择"渐进式"的国际化发展模式、"由内向国际化到外向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指出中国管理咨询企业的四种国际化运作策略:跟随客户策略、与客户联盟策略、与外资咨询公司联盟策略和混合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9.
如今在中国城市众多的店铺中.洋快餐店独树一帜。醒目的招牌,别具一格的门面装修,透亮的大玻璃窗,干净、优雅的环境,让人赏心悦目。许多人身不由己地走进去,想体验一下洋快餐的感受。平心而论,洋快餐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上一炮打响,关键是靠标准化制作。工厂化生产.连锁化经营等现代快餐的发展方式;靠提供质量划一和卫生清洁的食品.舒适的就餐环境、方便灵活的销售方式.以及严格规范的管理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加入WTO使得中国的经济进一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中国的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不失机会地"走出去"。然而,由于中国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企业对自身的认识不足,无法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就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企业文体、区位、目标选择、品牌、文化几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海外并购策略。  相似文献   

11.
韩资企业在华的本土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韩国对中国投资的逐年增加,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主要的海外市场.韩国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家族式经营,强调集团主义精神,强调重教任贤,重视名份和体面,强烈的年功序列意识,勤勉的劳动意识,重视血缘、地缘、学缘等特殊关系.这些特点对韩国的企业发展作用重大,但在中国市场上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沟通交流、管理经营方式、用人策略等方面的差异却与中国文化产生了冲突.所以加强对双方文化的学习,进行跨文化的培训,管理人员本土化,采取对华亲善策略等是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M记的蛋挞,K记的油条、中式早点……如果你以为这些是洋快餐们为中国本土化而研发的新品种,那你就错了,这些食品其实都是速冻产品,而且来自一家本土食品企业——思念食品集团(以下简称"思念")。从依靠"汤圆起家,水饺发家"扩张至生产300多个食品种类,年产能逾50万吨,在近20年的时间里,思念依靠一系列自主研发和创新,已经走到了同行业的前列,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食品业大佬。  相似文献   

13.
陶瓷文化旅游文本具有专业术语多的词汇特征、重渲染和意合的语篇特征以及意蕴深厚的文化特征。在全球化背景下,陶瓷文化旅游文本的外宣翻译应注重外国游客的反应和传播效果,因而应采用二元共存的翻译策略,即在语言表达层面,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的归化翻译策略;在文化层面即在文化承载词或语句的翻译上,采取"以我为准"的异化翻译策略,以更好地传播中国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14.
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生存至第二代,10%—15%能够生存至第三代。这些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正好与创业者与企业维持关系的时间相一致。而中国情况则更为严峻,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一些知名的家族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失败:"巨人大厦"轰然倒塌,"三株"庞大的营销网络倾刻瓦解,"飞龙"官司缠身,腾飞受挫,"爱多"风雨之后早已面目全非……面对家族企业这一经营现状,人们不禁反思:中国家族企业为什么会如此普遍地染上"侏儒症"?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家族企业长不大?仅从经济层面分析的原因,看来是不能全面解释这一现象的。本文试从家庭文化角度探讨中国家族企业"侏儒症"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发展模式已从"初级发展"转变到"科学发展",对此中国企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遵循"三重底线"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规范,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符合中国特色发展的道路.文章在阐述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和现状,针对外国企业社会社会责任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在政府、社会、企业三重规范机制的推动下,应重点推进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建设,在强化当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形成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并内化到企业核心策略中,与此同时契合中国传统的儒商价值观念,让中国企业成为真正负责的组织.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切实地为中国经济地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沈建春 《特区经济》2015,(3):107-108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三资"企业在中国成立,一方面,这些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可能也对中国的环境污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结合中国1998-201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三资"企业数量和工业"三废",构建回归模型,得出在工业范围内,"三资"企业的数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的概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传入中国并被各界所关注。由于海尔公司把令人瞩目的业绩提升归结为"文化先行"和"理念先行",使企业文化的概念开始被接受和传播。之后经过"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与CIS"的轮番讨论,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独立地位终于得到了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8.
赵渊 《北方经济》2012,(4):50-51
本文在分析当前文化中小企业"招工难"的现状及其内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文化企业"招工难"的破解策略。即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加强中小文化企业的自我品牌建构与营销;提升文化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加强配套社会保障等政策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品牌是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体。品牌的核心是企业创造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中蕴含着企业的核心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和忠诚不单是建立在直接的产品利益上,而更是建立在对品牌文化的认同上,维系他们与品牌长期联系的是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情感因素。文章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中国企业品牌文化的创造方式和途径,提出中国企业在同外资企业竞争中,应注重应用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品牌文化创造时,重"道"、重"知止"、重"术",在市场竞争中把握机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高峰 《中国报道》2013,(3):94-95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来临。而就在2012年底,肯德基、麦当劳和德克士等多年来在中国一直具有较大品牌影响力的洋快餐纷纷曝出产品供应链中普遍使用抗生素超标的“速成鸡”丑闻,但中国消费者对洋快餐的信赖却并未被彻底撼动。“洋品牌”的效应这么“牛”,到底有何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