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的回流现象,是继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民工潮”后我国产生的一种新的人口流动现象,这种现象是受多种社会问题和经济形势甚至是政策偏好影响产生的。本文探究现阶段我国中部各地区外出农民工回流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种影响,对外出农民工回流过程中各种政策问题进行具体论述,并站在政府角度,对外出农民工回流问题提出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2.
季节性饥荒条件下农业起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风贤 《中国农史》2005,24(4):3-12
学术界对农业发生原因的讨论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对晚期智人阶段季节性饥荒在农业发生中的作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古气候研究表明,在距今5-1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全球气候比较寒冷,距今3万年前的气温比现在低10℃左右,后来气温才逐渐回升。在寒冷气候的影响下,晚期智人在冬季更难获得食品,因此发生了季节性饥荒,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人为食的悲剧,季节性饥荒迫使古人类驯化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以补给冬季食物的短缺。当初驯化的植物和驯养的动物可能多种多样,经过不断的比较和选择,原始人类最终将种植畜养的重点确定在少数几种动植物上,逐渐使之脱离野生状态成为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如籽粒丰硕易于保存的植物和性情温顺的草食性动物,随之他们也脱离了采集渔猎生活,进入了农业社会。这一变化过程是在晚期智人阶段完成的,因此研究农业起源的时间起点不应局限于新石器时代,需要进一步上推,以旧石器时代晚期为宜。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栖霞区农业外来劳动力问题研究马西恒栖霞区位于南京东北郊,1993年耕地面积17.33万亩,农户5.04万个,农业人口16.9万人,其中劳动力9.4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南京市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农村经济出现繁荣景...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种植业中,由于劳动力的拥有量大干农耕地的消纳度,使耕地无法完全吸收全部农业劳动力,而需要按照农村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农村各部门之间依照一定的比例合理分配农业劳动力,以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劳动力转移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在资本主义社会是通过农民破产和城市膨胀来实现转移,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的。从转移的途径来讲,它包括三个方面:(1)农业劳动力在从事大田生产之余兼营家庭副业,这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雏型和起步;(2)由种植业向广义农业中的林、牧、副、渔各业转移;(3)由农业向农村(包括小集  相似文献   

5.
反思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或误区: 误区之一:本位理论 比较利益原则已成为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论依据,比较农业与其它各业之间利益,结果必然是大批农业劳动力走出“龙门”,涌向各行各业参与利润分割,追求行业利润平均化,因为农业的比较利益显然远小于其他行业,部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如何思考和对待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理论课题。该文立足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概况、绩效以及深层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在政府政策制定、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劳动力就业等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13年中,农村非农产业的扩张转移了320.1万农业过剩劳动力。但在人口迁移方面严格控制,政府力图行政式地控制、发展城镇,实行“离土不离乡”和“进厂不进城”的人口政策,提倡就地办乡镇企业,人口就地城市化;同时僵化的户籍、居庄、就业、就学和城镇福利体制是农业劳动力转移一六障碍。因此,从我国的过去和目前看,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农业中滞留了大量的剩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经历了改革十年的快速转移后,近年来开始放慢了转移的步伐。与此同时,农村一大批外出劳动力出现了“回流”现象,某些地区发生的“盲流”也尚未完全遏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呢? 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个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粮食安全和农业劳动力成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竞争力下降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大公共政策问题。本文以经济学基本原理为依据,通过逻辑和数据分析指出近年来粮食进口大幅度增长、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和收入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飙升;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在时空上不匹配。因此,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瓶颈阶段的紧张程度。  相似文献   

10.
清末,相较有限的土地等生产资料而言农村劳动力过剩。由于近代工业和近代城市发展不充分,不能很好吸纳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传统中国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可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耕种农业转移到农、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中谋食,这是对传统农业经济的补充,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收入问题的农业劳动力供给弹性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民收入问题的实质是农业收入问题 "三农"问题作为我们这个改革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的根本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益突现.而现阶段,农民收入问题又是"三农"问题中最突出、最急待解决的问题(见表1).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增加农村家庭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工作化和市场化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重了当前农业面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妇女在农村和农业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正在逐步提高,这种趋势给农村和农业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应该运用完善农村女性教育体系,提高其文化素质;推广农业信息和科技服务,激发农村女性农业生产的潜力;对农村家庭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建立完善的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等策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15.
除了需要界定有关的基本经济范畴以外,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1.指导转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中主要有,关于西方资本主义农业劳动力转移典型特征分析及其所揭示的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结合关系的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论及劳动力分配,人口和就业问题时所揭示的一些基本原理。这方面有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原理,积累与劳动就业关系原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对立统一的原理。2.国外社会科学领域有关转移的理论及其政策,其中主要有经济分析理论,社会环境分析法以及历史分析法。最后对两类理论依据作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17.
现金是指满足企业日常零星开支需要,存放在企业可以随时动用的部分货币资金.一般情况下,企业应建立健全库存现金内部控制制度,遵守库存现金管理限额,实行钱账分管,坚持收支两条线,严禁坐支现金,定期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和清查,防止现金流失.  相似文献   

18.
郑鸿  郭丽 《农村经济》2003,(4):33-35
一、农民收入问题的实质是农业收入问题“三农”问题作为我们这个改革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的根本问题 ,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益突现。而现阶段 ,农民收入问题又是“三农”问题中最突出、最急待解决的问题 (见表 1)。表 1  1995年— 2 0 0 0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增长率年    份 1995 19961997199819992 0 0 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元 ) 15 77 7192 6 12 0 90 12 162 2 2 10 32 2 5 3 4增长率 (% ) 2 9 2 2 2 18 5 3 4 2 2 1 9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 42 83 0 4 838 95 160 35 4 2 5 5 85 4 62 80增长率 (% …  相似文献   

19.
抚顺市的高湾经济区是沈抚同城化的连接之点,其发展潜力巨大,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将会为高湾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助推力量.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