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泽民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当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
在2001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这为我们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提供了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时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5.
高层吹风     
不久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他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使用了政治文明这个概念,从政治文明的高度讲法治,并把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并提,这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再次提出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以德治国",首先要解决以何种道德来治国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承的,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1]这就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的方略之一提了出来,同时也指出了"以德治国"提出的时代背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要把"以德治国"的方略落到实处,首先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这个体系要涵盖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但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法治,而且也需要德治.长期以来.有些人把法治和德治绝对的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只看到二者的对立性,而忽略二者的统一性.鉴于此,江泽民在今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的发展,是对新形势下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为我们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以德治国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中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总结了古今中外治理国家和社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来说,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在公安战线依法治警与以德治警是公安队伍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新世纪伊始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里的两个“紧密结合”,揭示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明,二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思想是对党的十五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它把思想道德建设第一次提到了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上来,不仅会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精神明建设,而且也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把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和属于政治文明的法制建设辩证地联系在一起,这既是必要的,又是及时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部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我们党首次把"以德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是我们党对治理国家的认识又一个新飞跃,也是我们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以德治国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我们党实行以德治国,对促进和保证我国在新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政权巩固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实行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解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道德建设,加强规范、制度建设必不可少,但道德毕竟不同于法律,它没有强制性机构作为依托,其作用的发挥最终还要依靠道德主体的自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主体道德自律修养,不仅对于完善主体自身,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在"治国"中处在领导地位,而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行政领导干部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新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辉扬 《湖南宣传》2003,(14):28-30
本所论及“法治”和“德治”是从社会调控意义上讲的。“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当然其内涵远不止于此);“德治”是指在社会治理中对道德自律、道德教育、道德建设的重视和适用。“法治”与“德治”在社会治理中应是相辅相成的,“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