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双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鹏 《华商》2008,(15):213-214
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由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节节攀升也倍受瞩目。本文通过对我国双顺差现象的分析,总结了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对调整双顺差和发展我国经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丹丹 《商》2014,(39):155-155
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由国内经济的结构不平衡导致的,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中的不平衡体现出高度一致性,高储蓄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资本的流入与流出不协调使得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在增加,外贸结构长期调整滞后使得顺差加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  相似文献   

3.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相关经济体的经济机构均发生了明显的调整,通过分析发现,经常账户由逆差转为顺差是其中明显特征,经常账户顺差对一个经济体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通过对比发现在防范外来金融活动冲击,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繁荣方面,经常账户顺差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传云 《市场论坛》2004,(12):13-14
本文通过考察当前中国国际收支的实际情况,总结其“双顺差“等结构特征.提出造成国际顺差的原因及其利弊,从而探索调整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如增加进口、调整出口、扩大资本流出、减少资金流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994年至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动及特征分析,揭示出"双顺差"这一我国特有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并指出了其存在的巨大负面影响。针对"双顺差"这种严重不平衡的收支结构,提出了一系列调整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考察当前中国国际收支的实际情况,总结其“双顺差”等结构特征。提出造成国际顺差的原因及其利弊,从而探索调整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如增加进口、调整出口、扩大资本流出、减少资金流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近期在"第二届中国开放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调整人民币汇率对减少中美之间的顺差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王夏 《市场论坛》2009,(2):41-43
文章介绍了西方古典经济学对当代国际收支问题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国际收支方面的启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但总顺差的增速有所减缓,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对我国应采取如何的措施来调整我国国际收支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出现了10.2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逆差,虽然量很小,却是2004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尤其是考虑到2008年的巨额顺差,变化的确显著. 第一季度出口有季节性偏低因素的影响,季节调整后,第一季度的货物贸易仍为小幅顺差.但是,从2009年开始,季调后顺差迅速下降,占GDP的比例更是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金融约束:经常项目失衡分析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长期大量顺差,这种失衡状态对宏观经济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从金融约束理论出发,分析经常项目顺差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约束导致的投资和储蓄关系不协调;因此,本文提出以金融深化为调整思路来实现经常项目的相对平衡,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广永  牛连茂  刘泽  李希杰  赵文博 《商》2013,(9Z):131-131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贸易顺差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突出特征,持续的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在总结我国外贸发展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指出了外贸顺差带来的影响,并针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诸多因素,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以及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Caballero(2006)提出的"资产短缺"假说及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本文导出"未调整的资产短缺指数"是反映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状况的最恰当指标。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控制变量引入和中国经济数据,本文研究证实,除本币实际汇率低估、世界经济增长等因素外,"未调整的资产短缺"也是造成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的重要诱因。结合对"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发生逆转的原因分析,本文重点强调,在新兴经济体遭遇大的负向外部冲击时,债券市场发展不仅利于缓解其"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也利于防止其银行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过度累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多年累积的外贸顺差产生的负效应,特别是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分析了外贸顺差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必然性,提出了疏导外贸顺差的政策建议:调整外汇储备制度,运用税收杠杆,调整开放策略,扩大内需等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双顺差"成因的实证分析:1994-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FDI流入量、加工贸易顺差和存差1994—2007年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协整检验显示FDI、加工贸易和存差与外汇储备存在协整关系或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FDI、加工贸易和存差均是外汇储备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FDI、加工贸易和存差均对外汇储备形成持续的正向冲击,方差分解显示FDI流入量对“双顺差”贡献最大。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FDI、加工贸易和存差的短期波动对外汇储备的短期波动有显著影响。在定量分析基础上,就调整我国目前“双顺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问题之一。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双顺差"形成原因的分析,揭示"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索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问题之一。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双顺差”形成原因的分析,揭示“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索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近几年,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现象,这对我国国内经济正常运转和与国外的经济交往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许玉红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155-156,160
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贸易不均衡问题备受关注。我国作为贸易持续顺差国,并未真正享受到巨大的贸易利益,却承担了顺差所带来的成本。在此经济背景下,作为鼓励出口措施的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应服从于缓解对外贸易失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基本目标。金融危机时期,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是促进出口、弱化危机影响的临时性措施,但从我国外贸发展的长远来看,应建立通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优化外贸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中美贸易的现状,其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客观分析了中美顺差的原因以及顺差背后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传统的重商主义外贸理念中,似乎外贸顺差越多越好,顺差就是成绩,创汇就是目的,本文分析指出了这种思想观念在我国当前的危害,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即重视进口,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逐步摆脱重商主义对中国外贸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