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农用土地租赁使用制度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用土地使用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农用土地租赁使用制度构想,并对实施土地租赁使用制度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村改革最本质、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经过20多年改革实践检验,它己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方式。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强调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不变。目前人们对要不要继续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似乎己没有什么大的争论,但是对中央提出的长期稳定不变却有不同理解。包括要稳定什么?稳定的前提是什么?如何实现真正的稳定?这确是关系到家庭经营前途命运和未来农村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说,农村改革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仍要靠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土地登记已成为明晰土地产权,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行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土地交易频繁,土地登记工作日益繁重,土地权利人明晰土地产权、加快办理土地登记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本文比较了大陆和台湾两地的土地登记制度各自的特点,以期能对我国现行的土地登记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农民最为重要的财产,实现土地产权是中国农民自古以来的不变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实现了产权平等,通过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摆脱了产权异化,从“两权分离”中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经由全面深化改革走向土地财产权。实现农民土地产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之目的,即在说明台湾在不同发展阶段,农地保护政策与措施之演变,使读者可以明了政策之得失与演变之背景,冀对将来土地利用政策之形成与拟订,得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正> 黑龙江垦区是计划经济时期,在国家投资进行大规模开荒的基础上,按照所在地域、隶属关系及管辖权限的划分,形成的生产经营行政组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 3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 ,都使得农民对土地产权具有不完整性 ,甚至完全被剥夺。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就是要让农民拥有土地的完全产权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台湾农地政策的演变、土地使用管制、农地重划、应对世贸组织对策等方面的情况和所获得的五点启示 :(1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耕地保护政策 ;(2 )运用非经济手段对农地实施保护 ;(3)土地使用管制具有全面详尽的法律规定 ;(4 )农民直接参与农地重划 ;(5 )农地释出政策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10.
北宋政权是靠“兵变”夺取的,立国后如何防范骄兵悍将篡取帝位,是宋太祖心中的头等大事。公元961年,即赵匡胤即位后的第二年,太祖在宴请石守信等人的酒席上动情地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你等何不放弃兵权,多积金帛,到地方上去“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这就是“杯酒释兵权”历史轶事。“择便好田宅市之”就是鼓励官僚、地主兼并土地,这是北宋政府奉立的“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基本国策。土地兼并,自唐中叶始开其端,到北宋时已集其成,并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比之前代来说更为激烈。北宋以前,中国土地私有…  相似文献   

11.
杜建录 《中国农史》2000,19(3):35-41,52
  相似文献   

12.
浅谈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农地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探讨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理论观点 ,提出增加承包权的长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3.
14.
农地制度的创新与继承洪名勇一、创新与继承:农地制度变迁的双重机制农地制度既是由耕作制度、种植制度、产权制度、规模经营等组成的制度整体,又是制度系统,具有一定的制度结构。对农地制度变迁的认识,必须把握农地制度的结构变动。农地制度变迁史表明,农地制度的变...  相似文献   

15.
台湾农产品运销制度与批发市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言 由于台湾耕地面积有限,人地比率很高,当初土地改革时实行了均田制——耕者有其田,遂形成很有特色的小农制经营体制。1952年,台湾每个农户平均耕地面积为1.29公顷,70年代降为1.03公顷,1991年升为1.07公顷。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民农地发展权收益缺失,原因在于农民缺乏主体性,没有同国家和大资本博弈的实力。通过农地股份合作的组织模式,可以使农民依托组织的力量,增加农民追加农地投资使农地升值的能力,增加实现土地发展权(增值)收益在农民中分配的可能性。从而,打破由国家或大资本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通过追加投资形成土地发展权收益的垄断局面,改变城乡资源格局不均衡的状态,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的市场化、现代化趋势表明,如今的“三农”正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化的差序层次变迁,客观上要求金融服务如融资手段、渠道、方式等方面应该适应这一变化。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土地的比较利益会更加低下,由于资金趋动性,会导致农业资金大量流失,农业融资更加困难。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农地金融制度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投、融资手段。一、现实思考土地作为不动产具有不可毁灭性,不可移动性,用途持久等优越性,在信贷方面是良好的担保品,以农地自身的某种价值为抵押、形成信贷投入的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在棉竹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农地流转及其合约安排的现状,农户在农地流转交易中合约安排的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发现:在调查地区,农地流转交易中书面合同占很大比例;亲缘和地缘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不再显著;地主在乡是分戍合约有效率的现实前提之一;农地流转供给处于租金敏感阶段;农地流转不必然导致农地的掠夺性经营。  相似文献   

19.
农地发展权的设立与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关系界定不清、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严重滞后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与对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问题。本文试图从产权界定的角度,探讨农地发展权设立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它对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变迁与土地承包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在分析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潜在受益的基础上,从制度变迁的动态角度分析了我国土地承包的法律性质和土地承包制的变迁方向,认为我国土地承包权是具有物权化变动趋向的债权,土地承包权物权化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农地制度的现实选择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