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20世纪80年代"IT生产率悖论"提出以来,IT投资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关系备受相关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关注。文章从IT投资与企业生产率的理论界定、IT投资能否提高企业生产率、IT投资如何提高企业生产率等三方面,对IT投资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述评,从而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奠定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也不断增多。首先介绍了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然后介绍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之后说明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最后作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 (ProductivityParadox)是指大量的信息技术投资没有带来预期中的收益这样一种现象。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提出及其产生背景 ,然后 ,对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现象提出了几种解释 ,最后 ,对信息技术生产率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背景下,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各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能否促进制造企业生产率提升,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2015—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制造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构建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制造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生产率的内在机制及路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提升了制造企业生产率;市场份额对人工智能与制造企业生产率的关系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人工智能通过劳动力数量、物质资本使用效率和技术创新产出3种中介变量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并通过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和技术创新投入抑制企业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其文章较多,本文主要是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从较长时间周期上研究信息技术对生产率的影响,力图得出其发展规律和趋势,这对研究技术进步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完善和发展技术进步与生产率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生产率测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生产率的研究是技术经济学科领域的前沿 ,而服务业生产率则是生产率理论的研究前沿。本文评述了国外服务业生产率研究的进展 ,介绍了服务业生产率的概念及测度方法 ,给出了服务业生产率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赵阿瑞 《经济师》2013,(1):19-20,22
以上市企业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文章收集了2005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上市企业的2007——2010年的财务报告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分析这些企业的规模,从会计角度分析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企业权变因素(企业规模、人员素质)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信息技术投资可以正向影响企业的最终绩效,而且通过对业务过程产生积极的作用来间接影响最终绩效,其中权变因素也表现出微弱的正相性。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金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来,作为我国养老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有了稳步增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相对较低,引发了人们关于企业年金保值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日渐增加的IT投资对审计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此我们考察企业最重要的ERP类IT投资与外部审计决策之间的关系。本文以361家IT投资企业与配对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企业IT投资后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没有显著变化,企业IT投资后的内控有效性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T投资使企业外部审计费用显著提高。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IT投资对外部审计决策的影响机理在于:当IT投资改变审计环境后,审计师面临的重大错报风险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无显著变化,因此,在IT审计环境下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无显著变化;审计收费提高不是由重大错报风险变化引起的,而是由于追加审计程序与学习成本提高导致审计效率降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物流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其内部现存的粗放增长模式和简单服务已和经济发展需求不相匹配,也无法在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生产方式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行整理,以探究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企业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效率,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本文运用基于倍差法的倾向评分匹配法检验了2005~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初始投资目的地以及再次投资目的地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投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生产率;相对于投资到发达国家而言,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生产率提升更大;已投资企业进行二次海外投资时,相对于在同一类目的地的投资企业而言,目的地发生转变的企业生产率提升幅度更大;在二次海外投资时,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的企业生产率提升幅度更为明显,这说明企业投资选择"先易后难"路径对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4.
以66家实施了大数据系统的上市企业为样本对象,通过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大数据系统实施对企业营运绩效和盈利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数据系统实施当年,企业库存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不升反降,但在系统实施后1~2年均显著增长;总资产周转率在实施当年和实施后第1年为负增长,而在实施后第2年正向增长但不显著;总资产报酬率在大数据系统实施后2年没有提升。总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在系统实施后2年均未明显提高的原因可能在于,大数据系统实施的巨额成本对企业利润具有分摊效应。  相似文献   

15.
IT与企业管理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先探讨了IT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然后分析了IT的应用对企业管理范式所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最后指出,IT应用中产生的所谓“信息悖论”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在应用IT过程中没有主动地转变管理范式,避免“信息悖论”的出路即在于主动地转变企业管理范式。  相似文献   

16.
刘新争 《经济学家》2023,(11):37-47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参数和半参数的方法对中国1998-2007年的制造业生产率进行估计并做横向对比.在分行业考察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后发现:(1)半参数的估计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同时性偏误和样本选择偏误带来的估计结果有偏的问题,并且OP法优于LP法;(2)从总体来看,除沿用前人将资本和劳动贡献率分别赋值1/3和2/3的方法证实了“生产率悖论”存在外,在其他相对更为准确的估计方法下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3)样本初期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出口企业追赶并超过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呈现部分行业在特定年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情形.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并未违背Melitz这一静态模型的结论,因此将其称为“生产率悖论”可能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8.
王讽菲 《时代经贸》2011,(20):52-53
生产率(TFP)在当代经济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一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角度考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投入的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项重要的总量经济生产绩效指标,可以反映经济的总体状况。本文的文献综述将首先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对入力资本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最后总结有关公共教育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直接的关系的文献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因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而技术设备的引进表现在资本存量的增加上,而不是表现在研发的增加上,所以当发展中国家采用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核算公式时会低估发展中国家的TFP增长率,这就是经济发展中的TFP悖论。本文发展了一个正式模型来调和这一悖论,模型分析表明,传统方法的低估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用于引进技术的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建君 《经济师》2007,39(1):76-77
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几年来,随着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渴求,经济学界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率的研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文章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历程,对研究成果做了简要的述评,并指出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