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贸易融资业务飞速发展,创新更是层出不穷,其中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内保外贷业务更是受到银行和企业的青睐,在我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今天,内保外贷业务无疑是银行和企业的首选,内保外贷业务在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本文拟对业务的机遇与风险进行分析,为商业银行发展内保外贷业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影响下,贸易融资业务飞速发展,创新更是层出不穷,其中,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内保外贷业务更是受到银行和企业的青睐,由于其可以解决中国国内企业的境外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的境外融资问题,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中国国内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利用自身海外分支机构及其庞大的代理行网络,内外联动,正大力发展内保外贷业务  相似文献   

3.
内保外贷业务对于企业可以解决境外分支机构的融资难问题,其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而对于境内银行,反担保企业缴付全额保证金等抵押物,履约无风险又可获得可观的收入.因此内保外贷业务受到银行和企业的推崇.而近年来,受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实体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内保外贷呈现集中履约现象.内保外贷履约使或有负债即时转为外债偿付,所产生的大额资金流出等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朱玉庚 《中国外汇》2015,(16):40-41
银行应在有效识别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和科学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健地开展外保内贷业务。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境内融资成本高于境外,所以中国企业通过跨境融资获得境外低成本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银行推出的"内保外贷"、"内保外债"等产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然而近期市场风向出现了变化,向商业银行咨询外保内贷业务的境内企业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2014年的跨境担保外汇管理改革,内保外贷作为"走出去"企业获得境外融资的增信手段,经过快速增长后,近年出现部分业务的集中履约。由于内保外贷履约将引起国际偿付,给跨境资金流动和汇率稳定带来影响,因此内保外贷的集中履约一度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天津市内保外贷业务存在潜在风险,应从多方面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6.
浅析内保外贷频繁履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保外贷是跨境担保的一种,当前在境内贷款额度收紧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双重因素影响下,不少银行"内保外贷"业务急剧升温,从而使银行内保外贷履约成为资金流出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对银行内保外贷履约监管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2010年7月外汇局调整了对外担保外汇管理办法,在诸多方面放宽了对银行办理对外担保业务的限制之后,内保外贷业务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对支持境内机构“走出去”提供了便利。但在日常监管中,外汇局新疆分局发现,在内保外贷业务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双向开放的格局正在向纵深发展,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自2014年以来始终保持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的地位。作为境外直接投资管理部门之一,国家外汇管理局在简化境外投资外汇登记的同时,先后出台了境外放款和内保外贷等多项部门规章,支持境外投资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融资渠道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过,也需要看到,现行境外投资业务跨部门、跨业务以及条线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业务发展状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对外投资业务秩序,也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亟须对管理模式予以完善。在全面分析境外投资、境外放款和内保外贷三项业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外汇管理改革进程,提出了统筹安排、协同监管的监管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伟 《中国外汇》2013,(23):74-75
“内保外贷”与“外保内贷”是外汇管理政策中,用以支持境内、外企业进行境内、外融资的方式,是人民币没有实现可自由兑换下产生的特定政策,对支持企业融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跨境人民币融资性对外担保业务政策及银行业务办理流程和要求,指出当前人民币内保外贷业务虽然发展快但总量有限,尽管其具备无风险收益特征但市场主体难以大规模地频繁操作。文章建议由于该业务一定程度融通了境内外资金市场应疏堵并举,应加强业务监管。  相似文献   

11.
张晓冬 《新理财》2013,(1):38-39
内保外贷是一种通过跨境贸易融资不断滚动套利的低成本融资运作手段,但受中国外汇管制束缚,其规模与形式始终得不到突破,且无法普遍适用于所有银行和企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内保外贷模式的创新与政策的进一步放开成为银企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孔彦 《中国外汇》2014,(23):82-84
内保外贷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商业银行既要以此促进业务发展,也要适当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3.
胥良 《中国外汇》2014,(7):72-73
目前,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享受比银行外债规模还宽松的外债管理政策,而且对外担保不受担保指标控制。于是,一些公司钻政策的空子,通过内保外贷等方式,借入大量外债资金叙做中资企业的售后回租业务,变相为内资企业借用外债,以规避外债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4.
内保外贷业务是为促进境内火型中资机构“走出去”、解决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问题,由银行办理的境内担保、境外直接贷款的境内外业务组合,以实现银行对跨国经营企业集团的境外授信。近几年在金行的共同努力下,缝行内保外贷业务总体发展平稳,资产质量较高,综合成效提升,在发挥境内外联动优势,支持服务“走出去”优质客户,强化风险统一管控,统筹运用好境内外资源,提升整体回报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面对优势资源的转化,现有跨境业务可从融资与外汇产品向表外业务延伸,从提供交易性服务向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转变。跨境业务是指银行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型企业及境内外贸型企业为服务对象,以跨境人民币与境内外联动业务为支撑,在境内外市场上为其配置的一系列融资与资金产品的总和。当前,中国银行业通过境内外机构联动,不断创新设计出内保外贷、海外代付、风险参与、跨境结售汇等产品。  相似文献   

16.
王大贤 《新理财》2013,(1):34-37
“内保外贷”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受规模小、信用级别低等制约而存在的境外融资难和担保难的问题,成为了企业“走出去”的助力“拐杖”。  相似文献   

17.
宝龙模式     
冯一凡 《新理财》2013,(1):40-41
在人民币升值与加息趋势双重催化下,内保外贷逐年升温,一方面企业“逐利”通过利差和汇率升值套利,另一方面亦可解决受信用度及行业因素所限的融资困难。事实上,内保外贷并非单纯现金套利,从操作模式上看,仍有巨大的创新空间。为此,《新理财》记者采访了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CFO廖明舜。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助贷业务监管体系加快完善,在新的监管框架和政策要求下,助贷业务未来的运营模式如何演变,引发了广泛关注.梳理了助贷业务现有模式的主要类型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助贷业务在贷款流程管理、征信与数据、信息科技外包和收入模式等方面面临的新监管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助贷业务转型发展的三种可选模式——平台企业与征信机构联营开展助贷业务、平台企业到银行本地提供助贷科技服务、平台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营销服务.面向未来,短期内助贷经营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行业格局加剧分化,平台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马太效应"更加凸显;长期看助贷机构将回归科技助贷的主流趋势,通过云服务等手段提升金融机构信贷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投贷联动"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既契合科创型企业融资特点,又有利于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本文介绍美国硅谷银行、英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投贷业务国际经验,分析当前投贷联动业务的主要模式和机制,梳理投贷联动业务风险点,并提出推进投贷联动业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云南省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云南企业走出去的势头也逐年加大,但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资金筹措、风险防范、全球管控等诸多问题和困难,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金融机构保驾护航。在此方面,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显示出强大的对外金融实力。据介绍,中行云南省分行的内保外贷是当前我省企业"走出去"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