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全照  陈莉 《新智慧》2007,(7):11-13
本文阐述了人本会计管理的基本涵义及特点,分析了人本管理理论、哲学上对人的认识等对人本会计管理的理论支持,认为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等成功地将人本主义思想与会计有机结合,且只有物本会计与人本会计理念并重,才能繁荣经济理论,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以人权为本的视角透析了“互联网+”的一般特征对产权会计向人权会计转交之影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探索作为“互联网+”的人本经济时代人权会计产物之一的人本资本会计确认计量方法选择,并在完全低层次需求与高层次需求的两大假设下探索人力资本会计、物力资本会计、组织资本会计、关系资本会计的各自人权会计报告模式,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不同的人本资本会计模式,并在此假设下总结性探索人本资本会计基础架构理论.  相似文献   

3.
社会正义和公平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会计公平侧重利益的分配,会计公正则侧重价值的评价。因为公正是构成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基础,故笔在此用会计公正而不用会计公平。目前,我国会计界对以会计造假为代表的会计不公问题及其造成的后果已经有所分析,本对此不再讨论。笔拟以会计的程序公正为视角,在阐述程序公正理念的基础上,着重对实体会计和程序会计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结合,这也日益成为人们衡量教育公平的学理基础。但长期以来,人们在教育公平追求中形成了重事实、轻价值判断的取向,使客观公平事实的改观并未能完全满足人们主观觉知意义上的公平感受。公平感是公平追求中被人们忽略的价值量度,又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维度,理应成为教育公平的深度价值追求。当前,要消除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误解,一如既往地改善教育公平发展的硬件环境和条件,由此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的质量,维护和提升教育参与者的主观公平感。  相似文献   

5.
在讲究公平与效率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会计从业人员要想得到社会及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必须具备会计诚信品质,锤炼会计诚信意志,打造会计诚信品牌.确保为会计信息使用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6.
现金折扣是商业信用发展的产物。做好现金折扣下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不仅有助于真实、客现、准确的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而且对维护税法的公平、公正和国家税收收入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会计法治与会计德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不仅要以会计法律、法规做保证,还要依赖会计人员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来实现。在规范会计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规范会计行为,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德治理会计行为。  相似文献   

8.
旧制度经济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兼顾公平规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虽然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内容和效率不完全相同。凯恩斯主义的兼顾公平规则有损财产所有权的排他性;旧制度经济学派的兼顾公平规则维护财产所有权的排他性,二者的产权特征不完全一样。兼顾公平规则对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效率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行税法关于工资薪金税前扣除的政策措施,与会计处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工资薪金(职工薪酬)的内涵和外延的列支方面。这不仅加大了纳税人遵从税法和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难度,也违背了企业所得税对收益(所得)征税的原则,加重了内资企业的税收负担。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法应科学地界定工资薪金的内涵和外延,取消计税工资扣除办法, 尽量缩小税法与会计的差异以及理论应税所得与法定应税所得的差距,为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创造公平的税负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一直在两种法则的支配下活动,一条是自然法则,一条是社会法则.自然法则是效率的原因,遵循了自然法则,就坚持了效率;社会法则是公平的依据,遵循了社会法则,就维护了公平.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是矛盾统一的.一方面,没有公平,效率不能得以维持;没有效率,公平将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坚持了效率,往往损害了公平;维护了公平,往往损害了效率.但两者的关系,绝对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蛋糕在做的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就一直形影不离.因此,处理两者的关系,应当是以牺牲最小的公平换取最大的效率,牺牲最小的效率换取最大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债权转让的法律性质、构成要件、法律效力等基本问题,对理论与实践中突出的某些问题,如债权表见让与、债权让与抵销等进行了重点的阐述。从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视角探析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并提出解决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进行了摊销或者计入了资本公积,后来企业又追加投资产生新的股权投资差额,应结合初次投资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一并考虑,分别按与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方向相同与否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3.
对企业合并进行会计核算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权益结合法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不能像购买法那样为股东带来价值增值,对合并后的会计利润、资产利润和权益利润都不产生影响,对管理当局未来的报酬影响也不大。权益结合法不利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导致其在美国最终被取消。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企业对子公司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被界定为采用成本法核算。这一核算方法的改变,使得长期股权投资在持股比例发生变动时,核算方法的改变,就由原来的两种情况变成了现在的四种情况,并且使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账务处理变得更加复杂。本文通过这四种转换过程的账务处理的对比分析,理清思路,找出其中的相通之处,使其明晰。  相似文献   

15.
在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企业对予公司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被界定为采用成本法核算。这一核算方法的改变,使得长期股权投资在持股比例发生变动时,核算方法的改变,就由原来的两种情况变成了现在的四种情况,并且使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账务处理变得更加复杂。本文通过这四种转换过程的账务处理的对比分析,理清思路,找出其中的相通之处,使其明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之必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是确保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之必须,确保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健康发展的基础。树立与践行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需要切实而科学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论长期股权投资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控股合并条件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不同方法的比较,分析了中国权益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针对我国新颁布的《企业合并准则(征求意见稿)》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提出了既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又与这两个准则相协调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要使会计计量准确合理、会计信息可靠有效,必须解决资产、负债价值计量、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关系、负债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以及会计等式形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新旧准则在适用范围、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盈亏投资企业的财务处理、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以及对长期股权投资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新准则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与原准则相比更加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论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之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及其解释,对于权益性投资,企业仍然首先需要区分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则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因此,文章通过阐述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理论依据及其优点,进而提出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在新准则中的变化,分析了我国对长期股权投资达到控制程度的会计处理方法改为成本法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了权益法有鲜为人知的缺陷,最后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