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动态     
《西部金融》2011,(6):81-82
加快"三农"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一、加快"三农"保险的立法进程。一是明确政府、农户、保险人等农业保险市场主体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能和作用,以及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原则、对农险投保人利益的保护政策等。二是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保险跃居我国财险业第三大险种。基于农业保险市场鱼龙混杂、不规范竞争显现副作用的形势分析,系统研究农业保险供给主体现状、竞争态势、全面放开农业保险市场的弊端、控制农业保险供给主体的国内外经验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各市场主体为切入点,基于2007-2013年全国及各地区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等相关数据,全景式解构农业保险供给市场.研究发现:第一,农业保险市场中两家综合性机构与四家政策性机构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人保为行业龙头,综合性、外资机构不断进入的市场格局业已形成,且短期内形势难以逆转.第二,我国农业保险供给不足的局面虽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但市场由集中垄断走向分散竞争的趋势已经基本明朗.第三,各省份市场发展差距正逐步缩小,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仍需给予持续关注.为此,研究指出不仅要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优化农业保险市场供给.还应当强化政府职能,保持农业保险的“政策性”.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起,我国农业保险业务逐年萎缩,农业保险赔付率过高已成为保险公司开办此项业务的主要障碍,农业保险市场出现了供求“双冷”的局面。面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外主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选择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路径是应考虑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非盈利原则、国家扶持原则,并建立高效率的农业保险体系,该体系应该是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商业性保险机构、合作社和相互会社在内的以政策为导向的、多层次、各种模式相互补充的复合体系。此外,还要为农业保险创造规范、稳定的法律和政策扶持环境,使农业保险活动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房保险是一项中国特色的社会政策,国外难以找到专题性的研究文献。但国外相关文献表明,在救灾方面保险机制比救济机制通常更有效率,这使得农业(巨灾)保险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而农业(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则使各国多采用政策性保险模式;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具有福利外溢性特征,但其发展程度却受到保险市场发育状况、灾害风险状况及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研究结论从不同层面为我国开展政策性农房保险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有效抵御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的惠农政策.自从2007年7月陕西省在泾阳县试点开办奶牛保险以来,咸阳市通过政策创新,加大投入力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很快,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及农业保险与政策支持的高度关联,昭示由政府主导与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来指引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是深刻且明晰的。以政府财政保费补贴为标志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政策试点阶段也暴露出农户需求结构性失衡、运行机制错位式走样、高交易成本等问题,亟待从支持政策、经营模式、参保原则、运行机制等方面予以制度创新与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8.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生产保障力度,对我国做好“三农”工作、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本文以陇东地区Q 村及其所在镇为调查对象,从微观视角展开研究,发现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部分地区的基层实践中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尤其是西部贫困农业县区。这种现象和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政府制度性供给不足、保险技术创新不足密切相关。最后,论文从提供优质供给和探索有效需求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是一种有效地分散农户风险和经济损失的风险管理机制。近年来,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回顾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运用交易费用、外部性以及产权等相关理论剖析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需求诱因和收益,同时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后带来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良性发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0.
论农业风险的弱可保性与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风险的弱可保性直接导致农业保险的高费率,在纯商业性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下,农业保险市场必然会呈现"需求不足"和"供给短缺"并存的失灵态势.只有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定位,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实现农业保险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均衡,才可能实现农业保险的商品化,使农村经济真正地融入到开放的市场经济中.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作为一项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性金融工具,我国农业保险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兼顾乡村振兴的视角,分析了"以险养险、补贴兜底"盈利模式下的模糊定位、联动补贴制度所衍生出的多重结构倒挂、一揽子涉农保险组合的产...  相似文献   

12.
政策性森林保险是深化林权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对森林保险的经济属性进行界定,然后对森林保险的实施效率以及森林保险的补贴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进而探讨该制度在福建省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构建福建政策性森林保险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保险市场由保险商品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保险商品和促成保险交易的中介方构成。保险市场的运行在保险交易过程中随着价格的波动调节着保险的供求,但由于保险商品的特殊性,在保险市场中,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表现出特殊的作用。保险供求分析实际上是研究保险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及其关系,保险市场的供求平衡是在一定保险费率水平下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达到均衡点的状态。保险环境是保险企业经营和保险市场运行的环境.以及与其运行相关的各种因素,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保险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保险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范农业风险、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处于萎缩状态,其重要原因在于缺少政府力量的扶持,政府补贴缺位。因此,探寻适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补贴方式,对促进农业保险甚至是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缺位与市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供求严重失衡,主要是高损失性和系统性的农业风险、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等供给因素,以及较低的农民收入、小规模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保险的外部性等需求因素造成的;而市场缺位是制约农业保险市场恢复均衡的主要原因,因而实现农业保险市场均衡的主要策略是市场创新。  相似文献   

16.
自2007年8月份启动能繁母猪保险以来,我国养殖业政策性保险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政府部门角色定位偏差、农户保费收缴难、保险公司操作困难、政策支持和业务范围有一定局限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建立养殖业保险政策支持机制的基本思路:加快立法保障,建立健全农业保险组织,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植,逐步扩大承保范围、规模,增强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市场运作力度,综合考虑农民保费收缴与其他财政支农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增收的精巧稳定器,对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就目前国内农业保险的运行状况来看仍不太乐观:从需求方面来看,农民支付能力有限,而且保险意识薄弱,导致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从供给方面来看,农业保险风险高而收益低,使得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保险业务,导致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不足。本文结合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新疆兵团开展农业保险的成功实例,认为政府应当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促使农业保险市场达到均衡。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广西农业保险供给不足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广西农业保险的政策性、非赢利性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不一致、农业保险责任的确定与保险费率的厘定比较困难、定损理赔难度大、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防范难、农业保险人才匮乏和农业保险赔款赔付率偏高等诸多原因,广西农业保险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业保险市场需求的实际需要,农业保险供给不足问题不仅影响到农业保险和广西保险业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影响到以广西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应从加快广西农业保险的地方立法、争取中央财政对广西农业保险的支持、营造良好农业保险发展环境和健全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增强农业保险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特殊性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农业保险是两个弱质产业的"弱弱结合",信息严重不对称、正外部性很大,且农业的可保性不强,经营资金逐渐向其它险种转移.纠正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关键在政府,国家应制定农业保险法,发行特别国债筹集启动资金,实行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作,构建合理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10市1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指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赔付率高、盈利少,保险公司积极性下降;政府补贴占比高,地方财政压力增加;定损理赔困难;农户的认知度不高和业务范围还比较小等主要障碍。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建立利益引导机制,降低保险成本;探索构建多层次的外部风险分担机制;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加强保险宣传,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