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徐宏南 《中国邮政》2013,(11):54-55
作为邮政主要业务板块之一的代理金融板块,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通过销售化转型提升自己的营销能力和客户管理能力。但要固化转型成果并使之成为代理金融业务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必须建立一套与流程管理、目标管理、客户管理、团队管理等相匹配的绩效考核机制,以保障网点转型真正落地和产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洋 《中国邮政》2013,(12):48-49
在银行业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不断增加的客户需求,都迫切要求银行网点加快央转型速度。中国银行业经历三个阶段的网点转型工作后,成效不断显现。现如今,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放开、金融脱媒的逐步成长、外资银行业务的拓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银行对中高端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那么,目前中国银行业零售业务的转型是怎样持续推动的呢?  相似文献   

3.
姚伟 《中国邮政》2012,(5):14-15
今年是邮储银行成立五周年。在过去五年中,邮储银行始终以打造一家具有特色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为奋斗目标,在各项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努力做好营业网点的转型发展工作,不断改善网点的营业环境和优化网点的服务流程,进而提升网点的服务质量,提高网点的综合竞争实力。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点转型其实是一种经营理念的转型——当你走进一家先进的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就可以直观地、深切地感受到这家银行的经营文化;小小的营业网点,体现出的是整个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思维和大智慧。  相似文献   

4.
邮储银行的网点优势在同业中独树一帜,但网点效益远不及其他商业银行,推动网点转型因而已成为邮储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点转型的目标,就是将传统的交易型网点转化为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增加金融产品销量的重要渠道,使之成为营销服务型网点。网点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立足现实,通过对网点的资源重置、业务流程再造,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网点的营销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将网点打造成流程合理、速度快捷、客户认可和社会认同的营销服务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滕毅 《邮政研究》2017,33(4):38-41
文章阐述了客户排长队现象对银行服务的影响,指出了以往排队论模型对银行服务和客户排队进行模拟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邮政金融网点实际需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测评,列出了邮政金融网点动态排班表.  相似文献   

6.
金声 《中国邮政》2012,(5):24-25
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国内银行基层网点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率市场化挤压传统业务赢利空间,收入多元化需网点转型支撑;客户金融需求日益复杂多样,要求网点全面升级;同业转型与外资银行抢滩压力并存,激烈竞争迫使基层网点强身健体;合规要求趋严,网点需在提升服务效率、有效掌控风险之间寻求有效平衡。因此,增强基层网点战斗力已成为各行加强市场争夺的有效手段。为提升渠道的竞争实力,各商业银行结合整体转型战略,从2005年开始陆续提出"网点转型"概念,对营业网点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义:网点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营业细胞",不能再满足于"开门关门、表平账平"地提供交易,而必须向营销和服务前沿转变。  相似文献   

7.
网点排队问题是广大客户最为关心的银行服务内容之一,如果处理不妥,轻则造成客户投诉,重则导致银行声誉受损。笔者认为,目前造成网点排队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个别时段业务量过于集中、网点自助设备未充分利用、客户解说引导未到位。网点排队时间的有效管控将有助于网点业务发展和客户维护,能够进一步提升行风形象。对此,笔者提出三条管控网点排队时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娄飞鹏 《中国邮政》2012,(12):46-47
近年来,在银行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作为邮储银行商业化转型的核心举措之一,交叉销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基层分行付诸经营实践当中。交叉销售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提高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节约客户开发成本,提升银行的综合收益以及零售业务各板块间的协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商业化  相似文献   

9.
张煜 《中国邮政》2014,(5):46-47
在长期以来众多业务的输中,邮政代理金融网点沉淀有大批潜质客户,但其中的中低央客户群体占用服务资源多,对储蓄规模、中间业务收入等并未形成较大的贡献。与其他银行相比,邮政代理金融网点产品单一、设施落后、人员营销能力薄弱,导致中高端客户流失严重。各网点也没有针对存量客户形成系统的管理规范与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0.
邮政储蓄银行是金融行业的新兵,但在全国有36000个网点,城乡遍布、全国联网是我们的最大优势。要尽快实现向商业银行的转变,邮储银行网点必须从单纯的柜台结算功能向多业务整合服务功能转型,也就是说要由传统的邮政储汇业务处理机构向客户服务中心、市场拓展中心、风险控制中心、银行形象展示中心、银行利润中心转型。  相似文献   

11.
彭更祥 《中国邮政》2014,(11):34-35
目前,邮政代理金融网点普遍存在网点营销能力和定位不相匹配、网点人员结构和网点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随着网点的职能从交易中心转型为销售中心,网点的经营管理已由业务处理向市场营销转变。在当前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点各岗位的销售潜能,全面、有效地提升网点的销售产能,有必要根据网点的定位,对网点各岗位人员的分工和配置进行梳理及重新定义,以进一步明确网点各岗位人员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吴寒松 《邮政研究》2020,36(5):31-33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和改革加速前行,城市邮政代理金融进入新的发展转型期。通过分析城市邮政代理金融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发达地区城市邮政代理金融网点发展面临的问题,从目标市场客户需求、科技赋能等方面提出了发达地区城市邮政代理金融网点转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罗络国 《邮政研究》2011,27(6):23-24
文章阐述了邮政储蓄营业网点的重要性,分析了邮政储蓄网点转型的必要性,并从网点建设、窗口功能、客户类别和流程再造等方面探讨了网点转型工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代理金融业务对邮政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面对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外部压力,传统的邮政代理金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代理金融必须转型发展,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金融网点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前沿阵地,是金融专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但在网点转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金融专业的发展。所以,对金融网点转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信根据行业标准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了很多内部运营指标,但这些指标是不是能够准确地反映客户的感知和客户的需求,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验证,因此,管理和改进的方向与重点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不利于企业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创造更大的收益。那么,如何采用系统的方法,将客户期望和感知转化为公司内部管理的指标,同时通过改善这些指标来提升客户感知和客户满意度,从提供"被动"的服务转变为根据客户感知提供"主动"的服务,确保有效有针对性地提升客户感知和客户满意度。笔者与中国电信某分公司合作,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网点转型成为各大商业银行适应内外部竞争、抢夺高端客户市场的有效抓手。同样是网点转型,各大商业银行均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来确定转型工作的重点。对于邮储银行而言,其竞争优势可以用以下几项量化指标来体现:本外币存款规模位居国内同业第五位、客户数量4.3亿、网点数量达到3.9万个,5.6万余台ATM或CRS遍布城乡。这一系列数字  相似文献   

17.
黄志勇 《中国邮政》2010,(10):51-52
邮锗银行具有丰富的个人客户资源和广泛分布的城乡网点,随着邮储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正逐步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笔者认为,邮储银行在转型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实现网点的专业化经营,不断提升网点的经营效益,将邮储网点打造成一流的专业化银行网点。  相似文献   

18.
陈蕴 《中国邮政》2014,(12):18-19
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主阵地,是深化银行与客户关系的主渠道,也是提升商业银行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网点数量多、覆盖广是邮储银行在同业竞争中的显著优势,但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客户需求的转变和提升,邮储银行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功能定位尚欠清晰、市场竞争能力偏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如何优化网点布局、明晰功能定位、提升网点竞争力,已成为当前邮储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网点转型目前在各地邮储银行或如火如荼、或跃跃欲试。结合多年来在全国众多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工作中的咨询经验,我们总结了银行网点转型成功的"十个一"工程,从道(理念)、法(体系和机制)、术(方法)、器(工具)四个层面的十个方面阐述银行网点转型成功的关键点。在此抛砖引玉,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20.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商务服务+支付服务”模式为代表的新模式革命,将席卷整个银行业,形成新的混业经营、跨界经营的业态,从而使得银行业的战略转型和运营模式变革变得迫在眉睫。面对客户需求至上、服务体验为先的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打造现代零售型商业银行的邮储银行更要顺应趋势,从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出发,成为满足客户随时、随地、随心需求的“智慧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