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生涯是苏轼人生政治之低谷,却是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学成就之巅峰。考察苏轼贬谪经历,可以将其心态概括为三个方面:幽独孤高又坦然超旷、皈依释道却执著现世、历尽磨难而了悟人生。苏轼的影响是深远的,后代士人从苏轼精神世界中汲取营养,滋润着苦涩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么氏书法追求和呈现的,是与现代人审美方式相契合的更新层次上的意象合一的新境界。么氏书法艺术特征是润、浓、怪、变。么喜龙之勤,首先是他用功之勤,借鉴与领悟之勤则是他用心之勤的另一个侧面。么喜龙以平和的精神面对人生,以坦诚的心度直面红尘,真正做到了物我两忘,专心致志。  相似文献   

3.
吴连芳、吴卓芳、吴春芳三姐妹虽然每人的社会经历,人生阏历不同,发而为诗各呈风采,吴连芳深沉而冷峻,吴卓芳热烈而奇峭,吴春芳活泼而洒脱,但三人对故土、对爱情、对人生的看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对故土深沉的爱,对爱情的忠贞与洒脱,对人生的坚强与执着,对认人生的豁达与乐观。  相似文献   

4.
“五四“前后,面对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和国外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王统照探索着解释人生并使人生解脱苦难的真理。泰戈尔的“爱的哲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王统照以“爱“与“美“来整治人生的理想。王统照的早期小说,无不贯穿“爱“与“美“的思想,并以此来暗示生活理想,揭露人生的苦难和烦恼。具体来说,王统照小说从“人类之爱“、“母爱“、“童心之爱“三个方面受到泰戈尔“爱的哲学“的浸染。这是王统照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台阶,为他以后的进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吴连芳、吴卓芳、吴春芳三姐妹虽然每人的社会经历.人生阅历不同,发而为诗各呈风采,吴连芳深沉而冷峻.吴卓芳热烈而奇峭,吴春芳活泼而洒脱,但三人对故土、对爱情、对人生的看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对故土深沉的爱,对爱情的忠贞与洒脱,对人生的坚强与执着,对认人生的豁达与乐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艺术、哲学的维度,多侧面地审视诗歌的地位:诗是文学之母、诗是文学之王、诗是审美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高观国的咏怀词,主要是与他人之间的酬唱的应酬之作和直接咏怀之作。酬唱之作反映了南宋文人在精神生活领域里对人生的诗意消遣,对友人的真挚情谊;直接抒怀之作,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和惆怅,对时事的诸多无奈。  相似文献   

8.
爱是身心完全放松的状态.是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状态。人生就是追求这种状态的过程。但是人类对这种爱的追求的过程是曲折和痛苦的。它经历了人伦之爱——关系之爱——终极之爱的历时过程。通过对儒家、佛教、基督教中有关“爱”的思想的考察.我们得出人类的至爱就是放弃关系、重视当下的一种自由之爱。  相似文献   

9.
马在唐代诗文中是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作为唐代伟大的文学家韩愈,格外钟情于马,在他的精神生活中与马结缘,马仿佛作为一种印记,成为了他人生长河中丰富的文化养料。又正是马的意象之多姿多彩性,使得韩愈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丰富了韩愈的全面人生。韩愈与马,已经不仅仅是一组词语,更成为了一个标志、一个符号,和谐共存,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之作。小说通过讲述身世坎坷的四位华裔母亲与之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侧面展示了华裔群体在美国多元文化社会里的生存状态。从多元文化角度看,母女在各自的文化群落里,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矛盾最终消解体现了在各自人生轨道上前进与反思中,母女双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立场伴随人生感悟的加深而发生着改变,存在于不同文化群体间的隔阂和偏见伴随跨文化交际的深入而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11.
苏轼在其政治生涯中屡遭贬谪,这却成就了他与华东旅游的渊源。他所到之处留下的作品与故事,丰富了相关景区的文化内涵。苏轼以他不可抗拒的个人魅力及名人效应,为后代的华东旅游增添了明媚而强烈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李瑞卿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4):10-15,106
文章认为,朱彝尊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以李梦阳为主,其诗学追随者为辅的诗学流派,进一步刻画了他们之间的诗学传承关系;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公安派在明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公安派为解散沉疴之良药,而以前七子派为诗学正宗。朱彝尊对公安派既肯定又否定的双重态度与钱谦益形成鲜明对比;以《诗经》和唐诗及前七子为正的诗歌发展观,是他论明代诗歌的理论准绳;对复社、几社等诗歌团体诗人的研究也富有新意。  相似文献   

13.
西汉班婕好作《怨歌行》,自比团扇,将自己的身世遭遇融入其中,引发了后人的同情。自此班婕好其人其事成为后世诗歌创作中常用的典故,团扇也因此成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唐诗在继承了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对典故运用呈现出一定的新特点,团扇诗因此产生了更加丰富的意蕴。唐诗中的“宫怨诗”在写作上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4.
浅论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的学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一律"、诗画"略同"为核心思想的诗画关系理论体系.他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同时.这则评论与苏轼提出的"士人画"这个概念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苏轼诗画关系理论的梳理和阐释,进而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内涵和外延作以全面的界定.  相似文献   

15.
王安国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后世却少人问津,以致于文集散佚。现在我们只能从《瀛奎律髓》的选诗和方回的评价来分析王安国的近体诗,由此得出王安国的律诗融合了宋初昆体的雍容富丽和白体的畅达闲适又参以杜诗的句法,形成了自己富丽闲雅的诗风。而从其几首古体佚诗中,又可看出王安国长于议论的宋人格调,及其反映现实的一面。总的来说,王安国是宋诗从新变到成熟的历程中一个过渡性人物之一,通过对其诗歌的分析为宋诗的发展史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浙西词派”是产生、发展在嘉兴大地上的一个词派,也是清代最大的词派,其人员之众、延时之长、影响之大,十分罕见。创始之初,是由当时的六位词人共同在理论及实战两方面倡导推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朱彝尊。作者通过对朱彝尊不同时期词作的分析解剖.给读者展示了他的词作成就。  相似文献   

17.
现存苏轼词中,涉及“月”意象的词作凡88首,其中“月”意象出现的频率更是高达121次以上。这些“月”既是词人托意寄怀、惜别思乡的得力助手,又是词人抒发人生哲悟的绝佳帮手,还是我们寻觅词人仕途踪迹的优良向导。  相似文献   

18.
王利民  胡愚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5):11-17,62
朱彝尊以等身的著作在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等领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他在晚年亲自将《竹垞文类》《蕃锦集》《腾笑集》中的绝大部分诗文词和未曾单刻的诗文词曲删订编成《曝书亭集》81卷。嘉庆二十二年,朱彝尊五世孙朱墨林和冯登府辑刻有《曝书亭集外稿》8卷,收录了《竹垞文类》《腾笑集》删余的诗文和其他集外之作。王利民等校点本《曝书亭全集》除收入《曝书亭集》81卷、《曝书亭集外稿》8卷外,还将搜辑的朱彝尊集外佚文编为《曝书亭集外诗文补辑》10卷。  相似文献   

19.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歌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给人留下了美的享受。在他的相当一部分作品里 ,诗人同时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既艺术地描写美好的理想生活 ,又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它是一种“舶来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开山鼻祖的沈尹默,一生共创作了十八首现代诗.他的诗歌贯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理论,又有古代“赋”体的影子,意象、意境兼容、押韵和工整对仗随意变化;同时又受二十世纪西方新兴文学思潮的影响,表现出英美意象派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他的散文诗不拘一格,语言上打破形式格律的束缚,彰显二十世纪初“民主”、“自由”和“科学”的主题;在直觉状态下回归诗歌的本真,呈现出返朴归真、妙然生趣、虚实相生和节奏和谐等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