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莺 《审计月刊》2004,(10):56-56
嗜财者书中发现黄金屋,好色辈书中看见颜如玉,我近日阅览孙中山、毛泽东、林则徐等人物传记,由衷得出“书中自有凌云志”的结论,与喜欢读书的朋友们共勉。  相似文献   

2.
陈培婵  罗影  张军 《英才》2009,(8):114-117
书对一个人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励学篇》中,宋真宗赵恒讲了个明白:“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相似文献   

3.
张跻国 《秘书》2014,(3):8-9
从事秘书工作需要具有开阔的知识面,因此秘书人员必须加强知识积累,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虽然学习不限于读书,但读书的确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读书既能丰富和充实生活,更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工作水平的提高。美国有一句谚语:“让我看看你在读什么书,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样的人..”培根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那么,秘书应该关注哪几类书籍呢?  相似文献   

4.
书的随想     
一读书与人生 读书是一种事业。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应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5.
喜书与喜钱     
有两个少年乞丐经常到大善人家附近的街道行乞,样子非常可怜,大善人觉得他们这样的年纪不应出来乞讨,便问他们为什么当乞丐。一个小乞丐说他是从农村来的,叫喜书,父母给他取这个名,是希望他好好读书,将来胜过父母,跳书,只想弄钱。”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企业家中也许有很多不善读书的人,但很少有不善学习的人。 人们通常习惯于把读书看作学习的一种方式,但很少看到读书的非常可怕的一面,即读书的过程很容易成为一个人主体意识或目标感丧失的过程,很容易使“我”与书的关系发生异变:本来是“我”读书,“我”在书中学习和发现于己有益的东西,使“我”更加丰  相似文献   

7.
荐书     
《住宅与房地产》2010,(1):69-69
读者 这是一本书话集,也就是一些谈论读书、读书人的文章结集,其中大部分文章已于3年前在香港结集出版。《读者》的封面非常简约,只印有书名和作者,没有任何装饰性元素,简单到了极致。这是我继《常识》之后,看的第二本梁文道的书。  相似文献   

8.
想读书,但不知读什么书,这是常见现象,不足怪。笼统地说,我们应读两种书,一是用文字写成有载体的书,即通常意义上的纸书或网书,另一种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社会大书,定无载体无文字的,但内容极丰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以驴自随,走遍天下,成名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相似文献   

9.
品书     
自强的人热爱读书,自满的人放弃读书,自大的人藐视读书。书到无瑕品自高,人到有聊应读书。书海无涯,人生有限;欲行千里路,智读万卷书。智者读书善于选择,开卷有益;愚者读书盲目涉猎,开卷未必有益。书里乾坤大,书外大乾坤。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三境界     
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书写《资本论》,让天下有革命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念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文革”发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只有一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1.
书癖     
刘洪 《审计月刊》2006,(12):49-49
“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大诗人陆游的这句话是对书癖的真实写照。一本好书.能够使人在错综复杂的世事中分清是非.在黑暗中洗涤灵魂,在得意时清醒头脑,在痛苦中振奋精神.在迷惘中找到光明。书,的确具有无穷的魅力,因此,一旦染上了“书癖”,就很难医治了。  相似文献   

12.
书悟     
开卷有益,读书无悔。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可以跨越时空,使智力的发展一日千年;书可以逾越千里,使视野的广阔增加万倍。好的书籍富有特殊的营养,政治书籍,使人明确方向;历史著作,促人爱国敬业;思想论著,启人日趋文明;文艺典籍,陶冶人类情操。  相似文献   

13.
书·桥     
人要过河,需要搭桥;人要有一番作为,需要读书。读书就是我们通向事业成功的“桥”。“桥”承载着我人生道路上的矛盾、辛酸和喜悦。正是这“桥”的高负荷,使我“天堑变通途”。 我是民营企业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老公雷文勇是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相似文献   

14.
枕戈 《审计月刊》2004,(11):53-53
为什么中国足球总踢不过韩国?为什么日本政府向韩国道歉而不向中国道歉?为什么韩国人不坐外国车而中国人热爱外国车?为什么小小的韩国能掀起“韩流”,淹没东亚特别是中国数亿家庭的电视频道?中韩两国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人与书     
查国 《审计月刊》2005,(9):54-54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生在世,是一本书,这本书是有血又有肉的。人这本书,形象说来,人的外表是封面,人的心灵是内文。有的人,怪父母没有给他(她)制作精美漂亮的封面;有的人,怨父母没有给他(她)绘制精美靓丽的插图。人这本书,在我看,要靠自己来著作,其内容至少有:精神、理想、勇气、力量、智慧、聪明、心血、汗珠、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正如书一样,人这本书,有的是封面与内文都尽显儒雅,比如居里夫人、周恩来;有的是封面与内文都是粗俗不堪,比如成克杰、赖昌星;有的是封面不甚起…  相似文献   

16.
读书漫谈     
曹文轩 《秘书工作》2010,(12):47-49
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位置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相似文献   

17.
胜寒 《湖北审计》2003,(12):46-47
哪些书曾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读书入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哪些书曾对审科院博导的学术思想、处世为人产生重大影响?其结果必定极具启发性,尽管成功不可复制,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顺着成功者指引的方向,我们更容易踏上学问的康庄大道,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其中三昧,耐人品读。  相似文献   

18.
闻实 《成功之路》2011,(5):47-48
南怀瑾是台湾的著名学者,从小就爱读书。三十岁之前。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著作都读完了,到“望八之年”,他仍旧天天在读书,读一切能找到的书。  相似文献   

19.
书之命运     
自古藏书家和读书人皆爱书。远的不说,近世藏书家,即写作《书林清话》的那位,便在家中书橱上贴了纸条,写道:“老婆与书不借人”。但书的命运与人一样,人难长寿,书难世守,而且往往书的散亡,还在人的物化之前。古人总结书有水火兵虫四厄,其实书的厄运多得很,每一朝代在意识形态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那被反对的书便倒了霉。秦始皇焚,乾隆帝毁,“文革”  相似文献   

20.
读书之宜     
周烨 《审计月刊》2004,(9):46-46
读书是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多少人因博览群书而终成一代风流人物,名彪青史;又有多少人因无力读书,无心读书或者无暇读书而使本来可以成功的机遇白白流逝,造成无法弥补的终身遗憾。读书有法但无定法,读书无规但有常规。书究竟应该怎样读才更有益于修身养性齐天下?才更有裨于强心健身明事理?这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