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促进河蟹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河道围拦网养蟹的综合效益,规避河道单一养蟹的市场风险,探索河道开发的有效途径,自2006年以来,我站在我县流鞍河、涎河、谷河开展了生态养殖优质河蟹、套养早繁鳜鱼种的试验,探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产品规格,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水产品,总结出一套生态养殖河蟹、鳜鱼技术,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河蟹、鳜鱼养殖业的发展。一、实施河道围拦网养蟹套养早繁鳜鱼种的生态养殖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河蟹价格波动较大,单一养蟹风险较大,为提高养蟹效益,2012年2月起,我们在宿城区中扬镇恒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了河蟹池套养泥鳅的高效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 日前,河蟹养殖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和沿海省市水产养殖中的主打品种。随着河蟹人工繁育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养殖面积的扩大,河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成蟹价格也呈下跌趋势。如何进一步增强河蟹养殖的市场风险抗御能力,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调整。 一是调整养殖规格。日前河蟹养殖多为投放当年早期人工温室培育的幼苗。当  相似文献   

4.
提高养蟹经济效益的一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养殖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趋成熟,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消费市场,消费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这是有利于发展养蟹的一面,但市场也对河蟹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蟹养殖已完成了从超额利润到平均利润的过渡,养殖户要具备在科学养蟹上下功夫、精打细算、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的强烈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提起崔先旭,在洪湖市沙口镇周边从事水产养殖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从2006年开始实行大面积河蟹养殖后,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成了一名养殖高手,总结出了一套河蟹无公害生态养殖的好经验,获取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年年养蟹年年赚,可称为全市大面积养蟹之王。2008年度,他喂养的河蟹面积254亩,获  相似文献   

6.
<正> 七、池塘成蟹养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于天然河蟹资源锐减,河蟹养殖迈出了人工放流的重要一步,同时面临蟹种资源的匮乏,河蟹人工繁殖应运而生,1975年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八十年代中期,河蟹市场价扶摇直上,池塘养蟹超前发展,终因技术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渔民的积极性。九十年代初,水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坚挺的河蟹价格,再度诱发了第二次养蟹热,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池塘养蟹技术。 (一)养蟹池的基本条件 1、池塘选择  相似文献   

7.
蟹塘水循环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河蟹养殖产量越来越高,高产养殖所带来的养殖污染将超过蟹塘本身的自净能力,这将严重影响今后池塘养蟹产量、品质、效益的提高,制约河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宜兴市杨巷镇地处太湖上游,经济发达,工业、农业、生活和养殖等带来的污染严重影响河蟹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商品蟹市场不稳定因素较多,加上苗种、饲料、用工等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养殖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河蟹养殖综合效益,规避养蟹风险,江苏省盐都区渔业技术人员在科技示范户的支持下,进行了蟹池混养泥鳅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回报。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池塘条件与准备  相似文献   

9.
<正>当涂县是产蟹大县,该县创造的河蟹生态养殖"当涂模式"在全国闻名,是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近年来,随着养蟹技术的不断深入,广大养殖户对肥水养蟹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高,河蟹养殖单产和效益也逐年提升。笔者从事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多年,对蟹池早期肥水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通过此文与广大水产工作者和水产养殖专业户进行交  相似文献   

10.
优质河蟹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苏的特种水产养殖中,河蟹的养殖规模一直高居榜首。河蟹养殖已经从传统的“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从而,优质河蟹的养殖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决定优质河蟹养成、养好大致有以下四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解决河蟹池塘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商品蟹规格偏小、病害多、品质差、比较效益逐年下降等技术难题,增强养殖单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探讨河蟹  相似文献   

12.
<正>南莫镇在实施高效渔业工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在河蟹养殖上大力推广养成大规格蟹,走高效生态养蟹的路子,养蟹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1年9月26日,对该镇杨成仁、钱玉贵等养殖户养殖的河蟹进行抽样,公蟹已达175-200g/只,母蟹125-150g/只。现将他们的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河蟹养殖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 据调查,不少养蟹户年初放养的蟹种,由于幼蟹品种不纯、放养密度过高、防病措施不力、养殖管理不善等原因,年终河蟹成活率低、规格偏小、品质较差、价值很低,结果严重影响河蟹养殖效益,甚至出现亏本现象。为了便于广大养蟹者提高养殖效益,现将培育大规格、优质蟹的高产高效技术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养蟹没有巧,只要水草好”,“蟹大小,看水草”是长期从事河蟹(中华绒螯蟹)养殖者的口头禅。这类民谚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却一语中的地讲明了河蟹养殖的技术关键之一,即养殖环境中水生植物的重要地位。综合地讲,河蟹的养殖技术实质上是围绕河蟹的天然属性(生理、生态)进行研究的结果。笔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从事河蟹的人工繁殖和养殖工作,这里将实际操作经验,撰写如下河蟹养殖实用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为提高河蟹养殖效益,探索河蟹养殖增效新途径,2009年我县开展在挖田养蟹池内铺设纳米微孔增氧管道养殖试验,取得亩产成蟹150公斤、亩均规格150克、亩纯利润8000元的好收成。现将该项技术终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市场上将商品蟹规格个体重≥150克成蟹称之为大蟹。近两年,河蟹市场大规模河蟹的价格高出小规格河蟹价格两倍左右。若沿用以往的养殖方法,养出的成蟹规格小,效益低,甚至亏损。因此,养殖技术的指导思想必须转变,从追求产量的“大养蟹”,转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才能提高效益。根据实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随着养蟹面积的扩大,总产的增加,效益却急剧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河蟹规格小、品味差、病害多。当前养蟹业仍然是有利可图的产业,其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为使蟹农们在养蟹生产上增产增效,本文谨提出几点参考意见。(1)要在养蟹技术上下功夫。俗话说:“外行不做内行事”。投身到养蟹业中的人,先要把河蟹养殖的理论弄懂、弄通,再去认真实践。只有精通业务技术的养殖者,才能不断提高养殖水平,才能提高效益。(2)要有河蟹的良好生态环境。河蟹养殖池一般要2~3.33h,水源清爽、无污染,水深1.5m左右,透明度35c…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河蟹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在养殖面积扩大、养殖总量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河蟹发病率高、养殖成本上升,商品规格偏小等现象,对养殖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以来,养蟹观念也从追求产量的"大养蟹"转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优质蟹和品牌蟹",促进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两年,白城市的河蟹养殖发展很快。由于稻田养蟹的经济效益好,已吸引越来越多的稻农转向养蟹。利用稻田养殖河蟹可获得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农业生态化、种养相结合闯出了新路子。为了推动我市名优水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开发稻田养蟹,我们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河蟹作为名优品种被全国各地广泛地进行养殖,有些地方已将河蟹养殖业作为渔业生产的支柱。随着养蟹规模的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河蟹苗种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许多育苗单位受利润的驱使,利用塘养成蟹和市场上购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