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敏  周伊文 《水利经济》2023,(6):73-78+113
针对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与数字信息化技术融合交互的瓶颈,基于水利工程原有的建设管理思路,结合数字孪生技术进行系统性的数字孪生建模,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进程中的现实困境,并探索了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技术的赋能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渠道,其物理本体和虚拟数据之间的相互映射能够有效提高管理人员对水利工程的了解、分析、预测、优化、辅助决策等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对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及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从社会再生产视角探讨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逻辑和典型路径。研究方法:演绎推理。研究结果:在梳理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价值逻辑、技术逻辑和现实逻辑基础上,提出其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内涵与路径。在生产阶段,强化生态产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数据的高效供给;在分配阶段,推进生态产品权益数字化登记,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在交换阶段,构建生态产品数字化交易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在消费阶段,构建生态产品数字化消费场景,改善用户消费体验。研究结论: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逻辑可行性,有助于打破生态产品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行业壁垒和时空限制,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并盘活各类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生产力的提振效能,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现阶段薄弱落后的基础设施、短缺的专业数字技术人才、不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等影响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要立足数字中国建设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从加快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村数字人才队伍、发挥法治对乡村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等方面创新路径,找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探索赋能作用有效发挥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彰显出技术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融合效应,折射出国家政权深度介入基层治理的制度导向以及善治转向。在国家政策关照下,智慧农业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数字乡村工程为城乡共同富裕奠定技术基础;职业农民培育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技术主体。然而,在技术深度嵌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延展出基层数字治理体系构建的各种问题场域,要求以系统思维、科学思维和法治思维为指导,通过党建引领下的规则治理、政府助推下的合作治理、安全保障下的技术治理以及村社主导下的文化治理,保障农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信息安全,进而增进农民权能,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1~2017年全国23个省份1686个县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下,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就全国整体而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大约能使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提升3.0%;(2)该政策的增收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强于中西部地区,且信息通讯技术(ICT)基础设施、人口流动和人力资本会影响政策增收效果;(3)网点建设和品牌培育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发挥增收效应的主要渠道,且二者存在互补性。这意味着,中国政府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获得数字赋能的农户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市场活动,进而实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綦颖  赵曼 《农业经济》2023,(7):129-130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构建智慧化供应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本文在分析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数字化有利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降本增效,分别从生产体系、加工体系、销售体系以及冷链运营服务体系分析数字技术赋能农产品供应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数字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举。数字时代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以“价值—制度—技术”三重内在逻辑为遵循。然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实践面临观念与思维转向滞后、主体与权力关系失衡、制度与结构冲突制约、技术与资源整合阻滞等层面的赋能困境。为此,数字时代技术赋能应以理念为前提,突出价值引导与思维转向;以组织为根本,调整优化结构与参与机制;以规范为关键,明确主体地位与技术定位;以保障为基础,强化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为纾解路径,以此赋能乡村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民收入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体现在: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变化出现两强两弱,增长难度加大,低收入农户增收更难。当前农民增收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农民增收新旧动能正在进行大转换,迫切需要聚焦重点难点、调整和拓宽农民增收思路和路径:要从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促增收向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促增收拓展;要从发动千家万户齐上阵促增收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促增收拓展;要从引导农村劳动外出打工促增收向引导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促增收拓展;要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增收向深化农村改革确权赋能促增收拓展;要从着眼全民奔小康促增收向着力贫困户脱贫攻坚促增收拓展;要从支持农业产业增长促增收向为农业产业保险托底保增收拓展。  相似文献   

9.
数智赋能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当前数智赋能乡村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引进数字人才、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加强数据支撑体系建设等路径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0.
11.
刘欣欣 《山西农经》2022,(24):182-184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助力分散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工具,是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数字金融的飞速发展为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落地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提高农户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农作物勘赔定损成本、实施财政资金动态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数字金融如何赋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创新发展,从而推进农业保险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振兴我国乡村经济。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下,随着数字经济在农村的渗透率逐渐提高,未来农业发展趋向数字化,因此农民数字素养亟待提高。首先,利用理论分析的方式,从农民使用、学习、认知、社交和安全五方面具体分析农民数字素养提高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其次,针对我国目前实际状况,指出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障碍;最后,提出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数字赋能已成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持,其关键不仅在于数字技术广泛内嵌于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服务于数字技术应用与治理数字技术的制度容量至少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从理论层面看,受数字技术运行机制与乡村治理客观规律的双重制约,数字技术通过提供信息、重构流程、促进互动、强化监管赋能乡村治理,但其存在明显的能力边界;从实践层面看,由于数字技术变革与乡村治理制度变革的不一致以及赋能过程中技术逻辑与治理逻辑的相冲突,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逻辑链中存在着技术能力与制度容量之间的严重失衡。消除数字赋能治理的多重困境,需要建立一整套与技术能力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构建涵盖保障数字赋能、治理数字赋能、超越数字赋能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许亚东 《农村经济》2001,(10):19-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了: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问题已成为关系到稳定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四川省是农业大省,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必需作为解决好农民的增收问题。那么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河长制逐渐成为建设幸福河湖、助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河长履职不到位、协同治理机制不力、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河长制实施效果欠佳。基于对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和归纳,分析孪生水利技术赋能河长制的实现路径,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河长制管理机制创新中的协同作用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技术可以与河长制在专业知识、快速响应、协同合作、公众参与和多元联动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为河长制现存问题提供解决路径;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充分的研发经费投入、平衡的人机关系、开放式的数字孪生公共服务平台等,建成与河长制工作更适配的数字孪生系统,全面赋能河长制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基建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问题展开探讨,简要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相关理论基础,以金华山区县武义县和磐安县为例,从信息基础、融合基础、创新基础三个方面出发,研究新基建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数字赋能机制,并从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探索新基建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路径,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的贫穷主要表现在农村,农村的贫穷在于非农收入低。从四川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来看,非农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农民减收的主要因素来看,种植业收入增长明显下降,工资性收入和种植业收入是四川农民收入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基本路径不应寄托在种植业上,而应寄托在非农收入上,非农化的形式选择有两种:“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在全面脱贫进小康的关键时期,稳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阐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背景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义、分析农民收入的特征和来源及农民持续增收的短板,探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具体路径,以期有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加,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20.
聂荣 《农业经济》2002,(10):27-28
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甚至影响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1999年与1998年相比,农村人均第一产业的生产性纯收入下降了57.42元。所以,各级政府都把增加农民收入提上议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农民增收,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在大部分工业品价格不断上升的前提下,农产品由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呈现扩大趋势;另外,农产品主要是粮食出现阶段性过剩,也造成市场价格的低迷不振。(2)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