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不可或缺的一种报道形式。目前会议新闻报道程序报道多,领导活动和领导讲话多,占用的黄金时间多、版面多,受众对此意见多,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改革会议新闻报道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提高领导者对改革会议新闻报道的认识。二是记者要善于从会议中挖掘新闻,把受众感兴趣的,关系切身利益的,重要的信息提供给受众。三是记者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能把新闻从各种会议中挖掘出来,并用受从喜欢的方式和语言报道出去。  相似文献   

2.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电视新闻报道题材多样化的基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日益广阔与不断扩展,决定了电视新闻报道题材的广泛.其中,时政新闻中相当大的比例是有关会议的报道,尽管以会议作为新闻分类并不确切,但因会议之多,大家也习惯"会议新闻"统称.记者应深入到会议中去,发现和掌握新闻线索,及时组织采访报道,有些会议,虽然它本身不需要报道,但记者在会议中了解这一领域的动向、情况也是必要的,有时还可能发现新闻线索.记者对有报道任务的会议,就更要深入下去抓新闻,不能满足于会议程序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对写好会议新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报道一直是困扰着新闻单位和记者的难题。目前,会议新闻存在着报道模式僵化,写作手法呆板的问题,读者不愿意读。有人对会议采取一概排斥态度,显然有些偏颇。作为党的新闻机关,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的任务,报道党政部门的一些会议也是新闻宣传的一项重要职责。那么,怎么才能把会议新闻写好,又吸引读者,笔者结合近几年会议报道实践,谈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西方新闻学叫做"新闻嗅觉",直译是"新闻鼻子",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敏锐的观察力。作为一个称职的记者,他必须具有迅速而准确的认识、捕捉和挖掘有意义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具体讲,新闻敏感包括这样一些能力:能迅速判断事实的政治意义,预见可能产生政治作用的能力;判断每件事实在全局的地位及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判断某些事实引起受众的兴趣大小的能力;具有见微知著、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值得报道的东西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是当前新闻战线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群众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新闻战线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舆论引导水平、掌握宣传舆论工作主动权的具体体现。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空前活跃、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的新形势下,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必须研究和遵循大众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6.
新一届中央领导明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取得新进展.做到"三贴近"的关键是要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重点是要正确处理好新闻报道中三个关系;前提是要全面提升编辑记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据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自4月20日芦山地震以来,人民日报等中央17家主要新闻单位先后派出500多名记者奔赴灾区一线采访报道。以实际行动践行本月16日中国记协与25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共同发起的"为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倡议,彰显媒体社会责任。5天来,记者们在通讯受阻、交通中断、余震不断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震中地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职业精神,克服居无定所,采访、报道条件异常艰苦等困难,深入救援指挥机构、救援现场、医院、受灾群众安置点,近距离采访救援队员、普通志愿者、当地群众、部队官兵、医疗人员,发回了大量时效性强、现场感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鲜活报道。这些来自一线的报道真  相似文献   

8.
作为"有组织、有领导的商议事情的集会",会议是我们党和国家传达执政理念,是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研究部署工作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报道好会议及会议的落实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传播党、政府和人民声音"的新闻媒体的分内事。创新电视会议报道的形式,要求电视新闻记者练就一双慧眼,从"文山会海"中捕捉有价值的新闻,打破常规的、程式化的会议新闻采写模式,让电视荧屏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传送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9.
党报的权威性是由党报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所决定的.党报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大局意识和群众意识方面 ,大局意识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时代主旋律,群众意识就是要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与以人民群众为新闻主体的一致性.这些不仅是党报"喉舌"性质所决定的 ,也是党报报道内容的权威性所决定的.如何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中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做为从业者就要以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摒弃以往陈旧的办报观念、思路和方法,勇于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要放下"党委机关报的架子",走出"官门",面向大众,面向火热的生活;要在保持党报高格调、高品位的情况下,换位思考,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只有摸准读者心理需求的脉膊,地市党报才能受到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10.
吴铮 《魅力中国》2010,(9X):124-125
<正>新闻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每天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报道、言论以及其它信息,同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联系密切,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负有重任。县级新闻单位只有从县委、县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在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的纷纭复杂的客观事物中 ,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判断其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记者必备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综合反映 ,是采访成败的重要因素。新闻敏感强的记者能从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识别出哪些是新闻事实 ,哪些不是新闻事实 ,哪些是重要或重大的新闻事实 ,哪些是一般的新闻事实。反之 ,新闻敏感差的记者 ,往往会“有眼不识金镶玉” ,分不清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 ,或者漏掉摆在眼前的重要新闻 ,或者把重大新闻理论没在一般新闻中。那么 ,记者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2.
战役性报道指的是新闻媒体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事件、问题,或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集中报道,形成一个舆论"高潮",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通常采用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两种报道手法.所谓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随事态的发展进行及时而又连续的报道.所谓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多次、持续的报道.战役性报道的题材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重大的新闻事件或与群众关系密切、引起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它追踪事件、事态的最新动向,连续地作深入、详尽的报道.另一种为成就报道、经验报道,它通常以集中的强大声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某一时期、某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从而唤起群众,鼓舞人心,产生较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和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说新闻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人们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有一定道理,但还不尽完善.事实上,有些新闻是还未发生和发现的,但将可能出现的"事实"的报道--预测性报道.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担负着向受众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记者就是将社会上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给受众的专业工作者。在目前新闻报纸空前繁荣、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许多新闻单位已把素质教育,作为新闻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增强自身在受众中的信誉和欢迎度。然而,由于新闻记者职业的特殊性,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于业务上的精良,还必须政治成熟,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既是新闻特点和新闻规律的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记者必须具备政治家的水准记者,由于职业特点,其姓名也屡屡见著于媒体…  相似文献   

15.
周涧 《理论观察》2013,(8):100-101
记者是公共服务新闻事业这一传统的可敬的继承者,被誉为"无冕之王",备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新闻的准确、快速,则对新闻事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新闻活动中的影响日趋明显,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价值。但随着虚假新闻等各种不尽人意现象的出现,社会各界对记者的素质产生了置疑,并使记者这个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记者作为新闻媒介生存的原动力,如何提升其综合素质走出困境,产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闻,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郝强 《黑河学刊》2004,(5):110-111
会议是获得新闻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是会议报道内容的篇幅长、内容空、写法公式化的缺陷也在大多数报道中客观存在。所以,职业新闻工作者要改进对会议报道的写作方式,使会议新闻也成为受众获得大量信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余奔 《魅力中国》2010,(22):131-131
随着现代广播电视、网络媒体覆盖性强,传播面广,其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考验着我们政府的行政决策能力,也考验着基层记者的新闻舆论报道和应对策略,本文笔者就基层新闻记者面对一些社会突发事件,本着从记者的职业道德、新闻敏感度和政治素养出发,提出了新闻舆论积极引导控制的处理原则,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报道突发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新闻因其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性灾害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的正确定位、舆论引导作用,在科学处置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海西电视台作为州内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在近几年的大柴旦地震,玉树3·14应引起的州内"抢盐"风波等一系列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积极担当起大众信息的传递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由于信息传递及时、全面,舆论导向正确,所报道的突发性事件新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舆论引导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丁云 《理论观察》2009,(3):184-184
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广播新闻连线报道也以其形式新颖、现场感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听众喜爱,被广电媒体广泛运用。连线报道亦叫电话连线采访报道,它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直播问播报出去。通过记者连线报道的描述,把现场的氛围很好地展示给听众,使听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有“视觉效果”和现场感,极大的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播新闻的连线报道具有很多优势: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失衡、情绪偏激现象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这对营造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闻媒体正确实施倾向性传播,巧妙策划传播议题,精心选择报道内容,做好"三贴近"新闻,从负面舆论中报道正面新闻,对一些可能产生歧义的信息及时作好解释工作等,可以有效地平抑社会偏激情绪,培育积极健康的国民心态,增强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认同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