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成为WTO成员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成为世界第六城市群。南京都市圈作为这个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枢纽地位,建设南京都市圈既是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都市圈内各城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发展内需的战略选择。为了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各城市之间互相推动、互相支持、互相竞争、互相合作的互动协调发展,2003年8月,来自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以及淮安等城市的市长与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南京财经大学召开的“南京都市圈互动发展高层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的经历三明市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为治理城市环境的“脏乱差”,提出了在市区主要街道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要求,组织街道与各单位(门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合同,城监部门协助管理。主要道路上的单位(门店)积极响应“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的号召,认真签订责任制,出现了每天一上班先扫大院后扫门前屋后,周末大搞卫生的热闹场面。此时的“门前三包”责任制主要以自觉执行为主。到了90年代,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形势下,许多单位打掉围墙,腾出一层建成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曾经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美国和日本三国的考察发现,它们都各拥有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和东京,由此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与“世界工厂”共生融合的观点,并从理论上进行了佐证。希望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世界工厂”与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颖 《全国商情》2011,(4):65-67
近年来地震、洪水灾害频发,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考验。然而,坚强的背后,却隐匿着一份坚韧、一份凝聚,一股民族的精神力量,筑成了一座钢铁般坚不可摧的城墙。《国语·周语下》中讲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无论是对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5.
“城市网格化管理”实践与探索圆桌会议在宁波召开本刊讯:汇聚了杭州、嘉兴、上海、宁波、扬州、常州、南京等城市“数字城管”最新成果,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宁波大学和上海《城市管理》学报主编等专家教授应邀出席演讲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实践与探索圆桌会议,10月  相似文献   

6.
随着制造业发展,江苏制造业大省目标逐步得以实现。如何进一步提高江苏制造业水平,实现江苏制造业“强省”的目标成为省委省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南京为核心的南京都市圈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重要集聚地之一,研讨整合南京都市圈内装备制造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南京都市圈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也可为其国内它区域整合发展所借鉴。2005年6月,来自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泰州、合肥以及淮安等城市的市长、企业家与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由镇江市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财经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召开的“南京都市圈汽车与装备制造业高层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共识。  相似文献   

7.
由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办机构联合推选的2009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名单,2010年1月2日在日本东京向世界宣布,31座中国城市榜上有名,包括:北京、香港、澳门、上海、台北、天津、重庆、深圳、广州、青岛、苏州、高雄、杭州、厦门、大连、成都、西安、南京、武汉、昆明、郑州、哈尔滨、济南、南宁、兰州、桂林、黄山、大庆、东莞、佛山和三亚。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利用Google影像以及查阅文献的方法对中国部分城市的城市格局尤其是"封闭型"城市格局的研究,力图从历史地理角度发现总结封闭型格局的总体沿革特点.所谓的"封闭型城市",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指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城市的主体部分有确定的边界(不是政治的边界,也非地理的边界),这个边界可以把城市明确地分为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形成一个"市中之城".  相似文献   

9.
赵秀清  赵莉莉 《现代经济》2009,8(3):149-151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气”、“神”,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贯穿始终,才能彰显城市特色。本文以成吉思汗大街概念规划为例,通过对城市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挖掘,把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建设起来的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加以保护和发展,并组织到现代城市建设中去,以加强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的特点,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结合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发展协作化的趋势,中越边境城市越来越成为中国一东盟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商贸中心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引擎。故本文提出“中越边境城市跨国整合”这一促进边境城市与边境地区共同繁荣的发展途径,并以“中国东兴一越南芒街整合发展”为例论述了选择这一途径的客观基础及其可行性;同时,初步探讨了“东芒”两市整合发展的切入点和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