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韩素芳 《北方经济》2007,(22):62-63
总结山东省城市化现状特征,工业化主导、外向型经济带动、行政力量推动、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是推进山东省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山东省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较快进展,日照、威海、青岛、济宁、济南、聊城等市的城市化都形成了各自特色。但是山东省城市化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最主要的矛盾是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城市化发展。一、金融问题已成为制约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1.资金投入较少,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城镇建设资金匮乏。城市化建设需要的投资金额巨大,当前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小城镇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  相似文献   

3.
浅议城市化及其在山东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淑凤 《山东经济》2004,20(2):102-104
城市化的定义、功能和发展阶段划分。城市化的目的是发展经济,实现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结合山东省的城市化发展状况对城市化中农村发展问题,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持特色和继承发展传统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杜兴华  王巍 《乡镇经济》2003,(8):21-22,48
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县域作为一种独立完整的行政区域,非常具有典型性。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在县域层面上研究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结合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特点和问题,对县域城市化发展的宏观背景进行分析,并对加快县域城市化发展的意义、县域城市化发展目标、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以及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人口、生活方式和环境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及对因子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分析了2005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区域内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西部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城市。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城镇体系的宏观调控,协调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发展.以推进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来看 ,存在着城市化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不强、小城镇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引力不大等主要问题。本世纪初 ,山东省应以建设“大而强 ,富而美”的山东为城市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以效益优先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 ,将“大力发展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 ,带动其它层次城市的发展 ,促进全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战略 ,将“促进山东半岛城市带的形成”作为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战略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密切相关关系以及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运用城市化与三次产业的互动关系,对城市化水平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③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了工业化,进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农地制度为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变迁,形成了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的相互作用的历史演进过程,到1970年代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对我国目前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具体考察内容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如何促进农地制度和城市土地制度的统一、协调并实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了两种制度的协调和发展,反过来又如何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城市化是自然的、经济的、人的发展因素和政府合力的结果。本通过对我国政府在城市化中的作用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财政投资对城市化进程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体制性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消除体制壁垒、重置投资模式是我国政府今后推动城市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了城市化与加工贸易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建议根据比较优势重构山东省加工贸易地理布局,将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转移到西部农村地区,为东部承接高新技术加工贸易腾出空间。从而使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得以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带动下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承强 《山东经济》2005,21(6):41-44
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环境、科技改善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及对因子分析结果的辅助聚类分析,评价了2003年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诸城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青岛、潍坊、日照、临沂四市交汇处,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下辖13处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06万人口,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和乡村城市化试点市,被评为全国综合发展实力百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城市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水平低等突出矛盾。展望未来,我国仍有数亿农民有待进一步转化为城镇居民,城市化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可以说,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推动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深圳市宝安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注重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城市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等多重关系,探索出一条城市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和城市化。然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实现并不是凭空创造的,它需要理论上的充分论证和基本的现实条件。开发区的工业化大致经历了工业起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三个阶段,并相应地推动其域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决策模型,对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决定了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以土地换保障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增加了制度约束线的纵截距和斜率,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9,(23):38-38
浙江城市化之所以能成为“浙江模式”,主要在于使城市化产生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提升的综合功能,推动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可  顾乃华 《南方经济》2002,151(4):48-51
当前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但是,滞后的城市化水平却越来越严重地限制了第三产业的成长空间,在新一轮城市化浪潮到来之际,笔者认为,应该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加速新一轮城市化的动因,尽快消除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城市化壁垒,以最终实现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之间的良性互促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艳霞 《北方经济》2007,(12):56-57
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人口、生活方式和环境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及对因子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分析了2005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区域内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西部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城市.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城镇体系的宏现调控,协调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发展,以推进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农村建设战略是在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应当与我国的城市化紧密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大力促进农村城市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