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时期、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以及家庭承包责任制时期三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它所呈现出的历史规律,对深化土地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下改革应着眼于农地制度的分配结果变化,重视路径依赖作用,实现有效的产权配置。基于历史变迁的启示,目前农地制度改革应坚持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稳定承包经营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推动经营权流转,建设和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从而为农地产权交易建立公平与效率兼得的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2.
杨帆 《现代商业》2008,(12):76-77
本文分析了农村现阶段农地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集体统一所有、农民家庭分散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显现出了许多弊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多样化的农地制度改革。本文对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与发展前景展开一些探讨,得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土地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正确认识我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的性质,明确其改革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回顾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了农地制度改革的演变情况、改革的绩效。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农地制度、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说明了农地制度变革对农民收入的重要性。介绍了自计划经济体制到现今的我国农地制度变迁,并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停滞的内在原因以及现阶段存在的几种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优劣。文章认为农村土地制度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行市场化的自由流动,并在流动中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和效率化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目前,解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多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度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文章检验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6.
谢立达 《商》2014,(28):153-15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对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的进程亟需推进,农村土地制度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产权制度,本文通过回顾建国65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旨在探索一条适合现阶段的农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一个法律"所有权"存在重大缺陷的制度,必然导致在其框架下的其他正式制度难以自洽,也使得法律规定下的产权制度难以发挥其激励约束功能,这正是当代中国农地制度问题的核心。本文就当代中国农地法律和产权制度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后果进行了分析,意在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时空状态特点,亦即"正式制度凝固、诱致性制度变迁发散",也试图从这一角度解释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现状及改革困境。  相似文献   

8.
《商》2016,(7)
自1994年被正式提出以来,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对于经济发展的解释与指导作用已经广泛为人们所接受。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翻开了中国改革进程的崭新的一页。本文通过对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解析其内在逻辑,赋予其时代内涵,并根据制度变迁理论核心内容分析了其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回顾改革34周年的艰苦而伟大的历程,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农村变化,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范例,它开创了构建崭新的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本文回顾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开创和发展,肯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伟大创举,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必须做到稳定制度不动摇、完善制度促发展,坚持两个飞跃思想,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城乡一体化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10.
李文  左军 《现代商贸工业》2008,(13):185-186
A股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股票在发行,但A股的发行制度却收到广泛的批评。运用经济学原理揭示A股发行制度的内在逻辑,部分回答引起广泛批评的原因,指出这种制度的不完善性,并探讨其演变方向。结论是目前A股的发行制度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但是只有照顾好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双方的利益以及完善保荐人制度的情况下,A股的发行制度才可能稳定。  相似文献   

11.
家庭联产承包与退耕还林是两种不同的土地契约安排。从家庭联产承包到退耕还林,农户根据土地契约安排在所承包的土地上做出了土地用途变更。随着这一变更,农户所受的激励也有所削弱。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证明,农户的风险态度对土地契约安排变更的激励作用变化有显著影响。因此,探讨影响农户风险态度改变的因素将为调整和优化政策补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农地开发规模化的经济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理解农地开发规模化的思想,突破传统的以片面扩大农地耕种面积为增收目标的外扩规模型,或以单纯提高小块土地面积上生产要素追加量的内增规模型开发的观念是极端重要的。通过对美国农地开发规模化的实证研究,认为美国农地开发是立足国内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克服资源约束,将以机械技术为特点的农地外扩规模开发与生物良种技术为标志的内含规模开发很好结合的成功典范,这无疑对我国当前农村如何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实施适度的农地开发规模经营,进一步释放农户家庭在经营规模上的内在潜能、增加农户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机制阐释与制度支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威漩 《商业研究》2011,(11):196-202
农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地所有权属性及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续期内,农地承包经营权以有偿的方式,依法、自愿地从一方农户转让给另一方农户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机制及制约农地流转的不同制度安排,提出实现农地顺畅流转就要构建包括农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业投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农地交易市场制度在内的制度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燕舞 《中国市场》2010,(50):33-39
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我们提供了反观当前农地制度的有益视角。由于地域差异明显,各地农地制度的安排与实践也有明显的区别,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形态。对这些实践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农地承包关系的灵活抑或刚性、农地产权的集体所有抑或私有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从公平与效率两者结合的角度出发,构造一种将农村耕地划分为相对刚性的口粮田以保障农户的基本生存和相对灵活的机动田以保障农户的农业生产,并随人口变动而实现农户个体内部的口粮田与机动田自行补充的"新两田制",有利于农村社会和整个国家应对危机,并为其处理危机赢得了相对宽松的时间与空间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农地制度改革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日趋活跃,区域、城乡劳动力转移将形成主流与逆向支流相辅相成、同时并存的双向转移模式,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将主要是受教育水平较高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而伴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须对土地要素进行相应调整。文章提出,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家庭承包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赵振军 《财贸研究》2007,18(4):23-33
综观国内20年来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意识形态限制和国情把握始终是制约研究进展的瓶颈。按照"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思想,实行国家与个体农民共同所有的农地股份制,不仅可以有效克服当前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弊端,而且兼顾了主流意识形态要求和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农地制度承载的多重社会功能,对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土地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不但要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要成为农民最重要的财富来源,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制度红利释放的关键点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继续前进的重要动力。我国发展农地金融既具有相当程度的可行性,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主要体现在农地抵押存在法制障碍,缺乏完善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缺乏公平科学的农地估价体系,农业保险存在缺位,农村社保发展不完善等方面。发展农地金融服务,国家必须完善农地法律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科学的农地价格评估体系,加大农业保险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地私下非法流转严重,且没有得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有效制止,直接威胁到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和粮食安全。这种农地私下非法流转的蔓延是现有制度安排之外存在的潜在利润以及外部性的存在导致的。实践中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土地自身追求流转效率、保护农民利益及推进城市化进程出现了矛盾。为了有效解决农地私下非法流转难题,可以从在城市周边为进城农民提供相应的居住设施、让农民的长远收益大于当前的一次性流转收益、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水利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是保障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首先重视农田水利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的公益性,创新农田水利公共制度安排.其次,要在引入市场化供给机制的同时,加强政府配套制度支撑,完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中央对土地出让收益的统筹力度,增加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并给予适当财政贴息,鼓励水利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一事一议”激励约束机制,打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双重困境.再次,要加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支撑,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比较出发,分析了现收现付公共养老金计划的结构特征,指出了发达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的三个层次,明确了国家养老储备金在其中的功能和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公共养老金计划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划分以及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缺陷,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指出了国家养老储备金在中国养老体制改革中的多重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