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产减值准备涉及的所得税会计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地进行计价,定期或者于每年末,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所产生费用的确认时间会计制度规定和税法规定存在着差异,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不相等,在计算应交所得税和确认所得税费用时需要调整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现将有关会计核算方法概述如下: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所得税会计核算1.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2.税法规定:除另有规定外,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  相似文献   

2.
股份制改造企业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计提折旧的所得税处理应予调整□郑卫根据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财税字[1997年]77号文件规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调整相应帐户,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计提折旧,但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此项税收处理...  相似文献   

3.
《农村财务会计》2004,(6):11-15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恢复的处理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价值得以恢复,因资产价值恢复而转回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应计入当期损益,并增加企业的利润总额;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在纳税申报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因价值恢复而转回的减值准备应允许企业进行纳税调整,即原计提减值准备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在价值恢复时,因价值恢复而增加当期利润总额的金额,不计入恢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1.纳税调整金额的计算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因价值恢复产生的纳…  相似文献   

4.
会计利润是企业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核算而得出的一个时期缴纳所得税前的利润总额。应税利润是指根据国家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应纳税所得额,它是企业申报纳税和税务机关核定企业应纳所得税的直接依据。由于会计和税收属于经济领域中  相似文献   

5.
一、时间性差异及其类型时间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某些收入和支出项目计入会计利润与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或若干会计期间,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将转回。其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税法规定的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不同于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二是税法允许企业在申报所得税时采用不同于确定利润总额的会计方法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就理论上而言,时间性差异可分为以下二种:即某些收入按会计法规规定计入会计利润的期间,要迟于或早于按税…  相似文献   

6.
2003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需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中,对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需按接受捐赠时非货币性资产本身的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对接受捐赠存货、捐出方代为支付的增值税额,也应包括在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如果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根据财政部印发《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会[2004]5号),《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农业企业执行,现将本核算办法有关内容介绍如下。落实好本办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根据本办法有关社会性支出的定义,对本企业办社会单位的机构、人员、资产进行严格界定,否则无法规范核算。二是要掌握本企业执行本办法后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企业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对执行本制度前的社会性固定资产净值,要求一次性提足折旧,冲减企业净资产,因此…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税收处理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应当遵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是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一定时期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对企业的经营所得征税.本文拟就两者之间产生的差异谈谈所得税会计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税发[2003]45号文件.对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调整的若干所得税政策作了进一步明确,即自2003年1月1日起,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计缴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纳确有困难,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  相似文献   

10.
企业所得税会计是基于财务会计与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目的而产生的,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本文对所得税会计理论及核算方法作些浅析。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依据是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在每一纳税年度取得的收入总额减去税法准予扣除的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其中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  相似文献   

11.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所有股份有限公司都应当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利于提高资产的质量,进一步压缩资产中的水分,但同时使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加大,尤其是涉及所得税调整时。那么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如何提取,对所得税计算有何影响呢?本文以纳税影响会计法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下简单分析。一、固定资产减值涉及的所得税会计问题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地进行计价,定期或者于每年末,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所产生费用的确认时间会计制度规定和税法规定存在着差异,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不相等,在计算应交所得税和确认所得税费用时需要调整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现将有关会计核算方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融投资和经营活动等进行规划,达到企业税负最小化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项管理活动,进行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降低财务风险,优化产品结构和投资方向,增强税收法律意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根据税法规定,企业的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所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降低企业税负,可以从收入的取得,准予扣除项金额的扣除,税率的选择及相关税收优惠等方面来进行筹划,从而达到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加税后利润总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固定资产》的应用指南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人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本文根据上述会计税法规定,详细解析会计、税法的处理及两者差异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企业所得税会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它贯穿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再加之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之变得较为复杂。对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审计,应着重检查其帐务处理的正确性与合法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纳税所得额核实确认审计,二是会计核算审计。 一、应纳税所得额核实确认的审计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期间收入总额减除因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其他允许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审计,应着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1收入总额真实性的审计。企业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在每一纳税年度的…  相似文献   

16.
一、会计所得与计税所得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两者所遵从的观念、规则及目的不同,不容混淆。会计所得是按着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核算的利润总额,着重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及企业管理的效益,为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其核心在于对经营成果的客观揭示。计税所得,即应纳税所得额,是出于征税的目的,按着税法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对企业收入和费用扣除计算的所得,是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的基础,其核心在于通过法律手段规范所得税的征纳关系,以配合国家征税需要,防…  相似文献   

17.
农垦企业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固定资产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垦企业从2005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同时执行新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与原制度相比,较大的区别是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与核算。相应的对企业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实施一年来。我们发现有的企业未能把握住新制度精髓.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任意提取资产减值准备、随意界定社会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核算混乱等等。更有甚者,借机将此作为利润的调节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下面就固定资产核算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合并的所得税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以计算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陛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可将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企业除日常的交易或事项会涉及递延所得税核算外,还存在一些如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等特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所得税的影响,笔者针对企业合并涉及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国税发[2003]45号文件,对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调整的若干所得税政策作了进一步明确,即自2003年1月1日起,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计缴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