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郑俊怀赶走了两位独立董事,赶走了牛根生,还差点赶走了伊利现任总裁潘刚。伊利怎样成为郑俊怀一个人的伊利的?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05,(12):42-43
如果说在郑俊怀时代,潘刚的拳脚还受到颇多限制,那么,这位35岁的少帅在经营上的魄力和远见在他正式成为伊利的掌门人之后才真正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3.
1992年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后,自称是“不断地寻找挑战自己的机会”、“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的潘刚,来到了伊利。从一名最基层的工人开始,7年后他成为伊利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10年后他成为伊利集团的总裁。2005年6月20日伊利股东大会上,潘刚毫无悬念地以全票当选为董事长。伊利的长线投资者瑞银润泰执行董事王卫东称,潘刚在伊利享有较高威信,如果大股东选择“空降”董事长,对伊利的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也可能动摇投资者的信心。而一位员工的话更简单直白:如果不是潘刚,又能有谁呢?潘刚,这位业内公认的青年才俊被认为是惟一“能带领伊利走向百年发展的人”,事实上,短时间内他也确实率领伊利走出了危机。  相似文献   

4.
少帅转型     
虽然很年轻,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14潘刚伊利集团董事长2006年11月,伊利集团公布的财报消除了2006年伊始业内对“后郑俊怀时代”伊利命运的全部担忧。财报显示,1~9月份,伊利主营业务收入为124.81亿元,增长37.76%,超过2005全年121.75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如果说借力“超级女声”成就了2005的“蒙牛年”,那么搭载上奥运快车的潘刚则一手缔造了2006的“伊利年”。这一年,伊利初步完成了对全国二、三级城市市场的布局,并且在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及酸奶等各个领域全面开花。伴随着伊利的高速发展,潘刚本人也完成了从一个“过渡者”向“领导者…  相似文献   

5.
伊利:面临危机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涉嫌挪用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营利,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董事长郑俊怀等5名高层管理人员最近被公安机关刑拘,伊利危机引发全国注目。一时间,有关伊利的传言甚嚣尘上:政府托管、资金链断裂、管理出现真空……危机发生之时,伊利总部所在的呼和浩特正值寒冬,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 伊利与这个城市一样,在这个冬季里正面对一次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6.
《东方企业文化》2005,(1):18-20
<正>MBO碰壁 曾经一直是上市公司标杆的伊利股份,临近岁末, 却由于董事长郑俊怀及他的高管团队的被拘而成为2004 年证券市场最大丑闻的主角。从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 郑俊怀及他的高管团队涉嫌通过不同渠道、采取不同方 式,转移公司资金回购本公司股份,以达到“曲线MBO”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家》2006,(20):47-49
刘爱国认为,郑俊怀案验证了“中国企业家们的一个大毛病——很多人都是出了事才想找顾问,没出事前他绝不想和你商量”2004年12月17日,唐万新被捕的当天,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等5名伊利高管被内蒙古检察院带走。12月19日,郑俊怀等被刑事拘留。该日下午,内蒙古经世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爱国接到一位操本地口音的妇女的电话。“是刘  相似文献   

8.
事件回放: 判刑: 2005年12月31日,郑俊怀被判六年有期徒刑 2004年12月,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逮捕郑俊怀和其他4名伊利股份高管。独董风波: 2004年6月,独立董事俞伯伟和王瑾要对公司专项审计,但马上被郑俊怀罢免,风波骤起。国债事件: 2003年,伊利购买了3亿元国债。直到2004年初,媒体曝出伊利购买国债亏损,交所也提出质疑,伊利才发布公告承认此事,同时卖掉了 2.53亿元的国债。至此,多数董事才知晓伊利购买国债一事。独董们发现,在已经发生亏损的情况之下,伊利又购买了1.54亿元的国债。其报表显示,从2004年3月31日到4月23日, 新购买国债又亏损了1200万元。华世商贸股东疑云: 按照伊利股份年报,截至2003年12月31日, 呼和浩特市华世商贸有限公司持有伊利股份境内法人股844.85万股,位列第五大股东。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张显著——现在的伊利股份财务总负责人、董事长秘书。另外一个出资人是李永平——伊利股份证券事务代表。2002年11 月27日,该公司增资后,郑海燕和马庆成了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两人共持该公司87.1%股份。其中,郑海燕是郑俊怀之女,马庆是伊利副董事长杨桂琴之夫。  相似文献   

9.
《英才》2006,(1)
最彷徨的时候《英才》:你的前任郑俊怀被抓之后, 给伊利带来很大影响,当时你接手时候是什么情况? 潘刚:2005年1月是大家最困惑,也最彷徨的时候,所有人都把握不住方向,不知道怎么做,当时我也是。通过跟大家沟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是保持企业稳定,把所有人的精力回归到如何保持企业良性发展,而不是让他们花更多精力想这件事怎么样?是不是公司就完了?  相似文献   

10.
黎想 《新前程》2006,(7):64-65
2002年,毕业10年的潘刚,成为伊利集团最年轻的总裁。3年后,35岁的潘刚临危授命,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任总裁。上任不到一年,他便成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热门“新秀”。潘刚的职场10年,无疑是一匹黑马奔腾而出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潘刚的底牌潘刚在创造伊利奇迹时所表现出来的睿智、魄力,优秀的管理才能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并使投资者更为看好潘刚的领导能力与伊利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位被业界称为"少帅"的年轻董事长,平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言行风格,赋予了伊利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自己特有的风格与气质。  相似文献   

12.
李亮 《企业文化》2006,(7):30-33
“潘刚基因”正在融入新伊利——重塑一个不但能“守成”,更能“攻坚”的乳业巨头摆脱前高管被拘风波留下的阴影,伊利在新掌门潘刚的带领下正在重新回归快速增长的道路。大多数分析师认为,2005年蒙牛会取代伊利,成为乳品老大的一年,但是这一预测已经落空。  相似文献   

13.
郑俊怀简历郑俊怀,50岁,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在伊利任职的近20年中,他带领伊利集团由年利税不足5万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厂发展成拥有资产总额逾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他多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在他的带领下伊利集团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带动了周边地区2万多农户,10万余人脱贫致富,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创造了近10万个就业岗位。1999年,他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他优秀的品格,突出的贡献,为全体员工所称颂。面对鲜花和喝彩,他说:“成功只属于过去,我们还要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17日,因涉嫌挪用伊利饲料公司和总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营利,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财务总监张显著、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兼证券代表李永平、原奶事业部经理郭顺喜等五名高层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引发了震惊全国的"伊利高管被拘事件".伊利风波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诸多思考,国有企业的治理难题再次凸现.  相似文献   

15.
年底的两次落子,潘刚不仅挽回了前任郑俊怀被抓的恶劣影响,而且也给此前借神州五号及“超级女声”比赛而大大风光的老对手蒙牛两记重拳。  相似文献   

16.
《东方企业家》2009,(12):29-29
郑俊怀 中国乳业大佬、前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从公众视线中淡出四年后,在金融危机的寒冬中,悄然复出于乳都呼和浩特。四年前,郑因涉嫌挪用公司资金被判刑6年。后于2008年年中提前出狱。目前在呼和浩特引来40亿元的投资。准备再造一个乳业帝国。  相似文献   

17.
夏冻春 《英才》2005,(2):44-44
早晚要出事,但没想到踩了第一个炸弹的是郑俊怀。伊利高管被拘事件的作用不只是为年底的财经媒体提供了猛料,它还以一种负面事件的形式试探出管理层对MBO的态度。随着“伊利事件”的不断深入,伊利的第一大股东金信信托在一片质疑声中浮出了水面。除此之外,伊利集团第四大股东华世商贸也由于“伊利事件”的不断升温而“殃及池鱼”。 2004年12月27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接到通知,为了配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查办案件需要,对公司股东金信信托和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公司社会法人股予以冻结。对于这样的举措,理由很简单。金信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05,(3):43-43
风起于青萍之末,郑俊怀有今天败相,出现在半年前。2004年6月17日,伊利股份发表公告,罢免了独立董事俞伯伟,伊利公告见报当日,伊利股份跌停。2004年12月20日,伊利股份开盘即告跌停,随即便遭上交所紧急停牌,这一回主角不是俞伯伟而是换成了董事长郑俊怀,因涉嫌挪用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而被捕。  相似文献   

19.
《英才》2006,(1):72-73
《英才》:你的前任郑俊怀被抓之后,给伊利带来很大影响,当时你接手时候是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20.
人物     
《审计与理财》2010,(9):60-60
“全球绿色经济十大领军人物”揭晓,潘刚又一“绿色”荣誉加身。近日“首届全球绿色经济财富论坛”在北京落下帷幕,伊利董事长潘刚荣膺“全球绿色经济十大领军人物”,同时,伊利与沃尔玛、西门子等全球知名跨国企业荣获“全球绿色经济十大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