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易宗建 《消费导刊》2011,(15):54-55,61
由于银行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专业性、寡头性、公共性属性,以及银行业金融消费者的天然弱势地位,出于社会公正和有序的考虑,必须对银行业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予以保护。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首先介绍了欠发达地区银行业及其银行业金融消费的特点,分析了相关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点和重点,并结合国外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成功做法,提出了对欠发达地区银行业金融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翟帅 《商业科技》2013,(26):185-185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演化,金融监管日趋完善,但消费者的金融权利保护机制却没有相应提升。实践中,金融机构利用优势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心。鉴于此,有关机构也建立了专门性组织,如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了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但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
《商》2016,(7):192-193
面对越来越多的银行业消费纠纷,及银行业机构的强势地位,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愈发重要。本文以现场调查的方式对银行业消费者金融产品和服务使用现状、金融知识水平、风险识别能力和个人权利诉求进行了区域调查,并针对银行消费者存在的"痛点",从制度建设、机制建设、监管监督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性质的App逐渐出现在了公众视野当中。然而,这种现象出现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接受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数据被银行金融服务平台违规使用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建立与完善宏观层面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度,加强对银行业的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督。国家应当通过加大宣传的方式提升金融消费者对于保护自身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的意识,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数据安全,从而促进银行业的良性发展,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5.
地方新政     
《工商行政管理》2013,(2):76-77
北京:与台湾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签署合作协议 2012年12月22日,北京台湾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暨海峡两岸金融消费者保护法治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台湾的消费者组织“消费者文教基金会”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签署了合作机制协议书。并和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法学专家和教授一起就金融消费者保护专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有关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还存在立法不足、银行业机构缺乏相应的自律机制、监管部门的监管目标和措施缺位以及银行消费者自身的金融法律知识、风险防范和维权意识薄弱等问题。有关部门开展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途径在于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行业协会自律体制职能的发挥,构建信息披露制度,积极设计教育保障体制,以有效保护银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上帝”的“保护神”──记南部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蒲永国四川省南部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近年来在指导合理消费、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假扫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被广大消费者赞为合法权益的“保护神”。一、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消...  相似文献   

8.
上海自贸区金融业的扩大开放使得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倾斜保护的需要更为紧迫.但是,现阶段我国在立法上尚未确立“金融消费者”的法律地位,尚未建立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专门制度.在金融纠纷解决方面,有必要借鉴英国、新加坡和香港这些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调解制度,以建设上海自贸区为契机,构建起对金融消费者提供倾斜保护的强制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9.
主办单位:湖北省银行业协会为提升湖北省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的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做好奥运会期间的金融服务工作,湖北省银行业协会决定在全省银行系统开展2008年度湖北省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服务效率先进单位和优质金融产品评选活。  相似文献   

10.
《消费导刊》2013,(6):J0006-J0006
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虽然拖累了世界经济,但却加速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进程。继欧美等国相继制定金融消费者保护法案,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后,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央行、银监会、保监会)也在去年分别设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门机构。然而,上述“一行三会”以及司法部门在处理消费者权益纠纷时,多数时候所依据的却是各自的专门法律法规而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过,这种维权的尴尬即将成为过去。4月28曰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首次规定了“从事证券、保险、银行业务的经营者”的义务,这意味着金融服务将纳入《消法》调整范畴。  相似文献   

11.
叶建勋 《中国市场》2014,(11):38-45
从市场保护机制、规则保护机制和救济保护机制三个层面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了五点主要结论:一是有效监管下的金融业充分、公平的竞争是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市场化保护机制。二是金融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主体,但不包括专业投资者。三是全面保护、倾斜性保护、差异化保护、便民高效以及保护和教育并举原则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五项基本原则。四是提出了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主要责任和风险分担机制,即以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为界限划分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和风险边界,形成鼓励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进行充分信息披露的机制。五是构建了利益制约下的金融消费者权益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很早就在立法中提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具体要求.我国在加快发展金融市场的过程中,也必须重视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经济法保护是我国金融市场中一个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消费者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对金融消费者概念进行界定;探讨了金融消费者的经济法主体范畴;最后提出健全我国金融消费者经济法保护的具体权利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以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为逻辑起点,结合金融消费者权利范畴,考察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及制度安排,针对我国金融监管和消费者保护现状,提出明确将金融消费者保护纳入监管目标、设置专门保护机构、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建立金融消费投诉和争议处理机制等构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协会历史遗留的老问题、运转机制的缺陷以及在权利与利益之间徘徊都使人们产生了认识误差。由于现实与法理角色背离,消费者协会面临严重的定位困惑,这使改革具有必然性。在适应中国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将消费者协会改革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0)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处在初级阶段,亟需完善监管理念和监管手段。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存在许多的困惑与缺陷,忽视了金融消费者保护。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消费者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金融消费领域的矛盾不断显现,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刻不容缓。分析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菁菁 《商》2013,(8):171-171
金融危机之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在这些改革的同时,各发达国家都加强了对金融消费者保护,利用自身较为成熟完善的消费者保护制度,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理念,从而使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中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首先通过对金融消费者的概念的界定,从而厘清金融消费者的范围。然后通过分析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独特原因与意义,阐明金融监管改革中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最后通过比较金融危机后境外各国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与监管模式,从而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的构建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延伸.本文从阐述金融消费者概念和特点角度出发,首先论述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意义,其次结合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现状和不足,对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协会历史遗留的老问题、运转机制的缺陷以及在权利与利益之间徘徊都使人们产生了认识误差。由于现实与法理角色背离,消费者协会面临严重的定位困惑,这使改革具有必然性。在适应中国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将消费者协会改革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1)
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理念,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措施,成为各国金融改革的核心措施之一。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我国金融服务纠纷也日益增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鉴于此,我国要明确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理念和监管目标,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维护消费者权益,以促进金融市场健康运行,顺利实现金融转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近年来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历程及发达国家个人征信权益保护的立法经验,剖析我国征信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就如何借鉴征信业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并立足我国实际,从加快立法进程,为征信纠纷的有效处置提供制度性支撑;完善征信系统,杜绝功能性缺陷导致的征信纠纷;加大个人征信信息保护力度;加强宣传,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维权意识;成立征信行业协会等机制建设方面完善我国征信领域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