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资源型城市是指以当地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为主要产业,通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集中逐渐形成的城市。由于受资源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制约,城市规模一般不大,多为中小城市。这些城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3,(9)
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与中国科学院9月11日联合发布报告称,由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好,人口在100万-300万的大城市具备新资源经济转型的良好基础,因此将是未来城镇化的重点。报告称,人口规模超过300万的城市尽管经济绩效突出,但环境质量趋于恶化,资源环境可持续性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人口100万以下的中等城市的经济绩效较低,未来经济发展需要防止陷入“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据埃森哲与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当天发布的《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国内六个超大城市(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广州和深圳)的城镇化率达到75%,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中级城市型社会,但是城市的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正面临严峻挑战。报告称,人口约100万-300万、人均GDP5万-7万元的城市,不仅经济发展潜力大,而且历史包袱较轻,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脱钩”的基础较好,具备新资源经济转型的良好基础。但这些城市需要注意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亟须提升技术水平和发展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3.
张娅 《商务周刊》2011,(7):44-47
在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很多城市人口非常密集,规模不太大的城市必然走向发展高层建筑的道路。这些城市当然也可以选择扩大面积,在中心城市附近建立很多卫星小城,但随之而来的是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2009-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目标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情景分析法、GM-BiLSTM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城市群人口承载力展开预测,并以所测算的人口承载力作为基础,对2030年城市群适度人口规模进行科学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体来看,2030年城市群常住人口规模约为17998.592万人,适度人口规模约为16158.401万人,常住人口规模超过适度人口规模,城市群人口仍然相对过多。(2)从各系统承载人口来看,城市群2030年经济系统可承载人口最高,约为27715.323万人;资源系统可承载人口最少,约为7151.659万人,资源成为制约城市群未来人口发展的关键因素。(3)203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各城市人口发展状态可划分为拥挤型、稠密型、分散型三类。拥挤型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口过度集中且适度人口远超可承载人口规模;稠密型城市人口密度较大,人口较为集中,即使部分城市适度人口规模超出最大人口承载力,但是缺口处于可控制范围内;分散型城市人口密度较小,人口扩散程度高,除镇江外的所有城市适度人口规模在最大可承载人口规模以内。  相似文献   

5.
北京是国际大都市,城市规模、城市生态、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城市交流、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绿化等问题均与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质量密切相关.这些问题具体转化到每个企业来讲,其对北京市环境资源的影响需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从而形成环境会计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和江苏的城市状况,在未来沿海省份城市将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迁移地的基础上,重点有选择地研究了江苏现有资源所能承受的最大城市人口的问题。基于要素决定理论,分析了影响江苏城市人口的关键要素,得出了在10年后,江苏的城市人口有可能会达到极限的7400万人左右规模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提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不是一个静态的数值 ,而是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先验的数值 ,而是系统决定的综合结果。建立了一个适度人口规模的概念性框架 ,即EFL模型 ,就是说合理和适度的人口规模是与之相联系的资源环境因素、功能和经济方式、空间区位状态共同决定的结果。生态系统的变动 ,综合决定了一定时期、一定标准下的城市人口适度规模 ,并决定了这一适度规模的变化趋势。基于这一思路 ,讨论了影响上海人口规模变动的积极因素和阻碍因素 ,从资源环境变化、城市功能变化和城市空间变化三个方面对上海适度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作了基本判断 ,提出上海人口规模将出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根据动态适度人口规模的观点 ,对城市人口综合调控和城市管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市不动产价格(房价)波动带来的民生问题和政策调控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试图从人口规模和流动视角探讨房价波动及其区域差异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人口规模通过高工资和宜居性弥补了大城市的负外部性,人口流动在竞争效应和预期效应下增加住房的需求。进一步分析认为,人口规模的差异以及人口向东部城市流动造成资源禀赋差异,是形成房价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的建议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针对不同城市提出差异化调控策略,加强中小城市基础服务建设,鼓励流动人口购房和农民工创业,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人口政策方面,引导劳动力流动,消除人口流动障碍,实现人口合理分布;加大当地教育的投入和职业培训,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保障流动人口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实现均等化公共服务。城市发展方面,一二线城市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三四线城市优势资源和产业承接能力;加大对中小城市发展的扶持。  相似文献   

9.
提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不是一个静态的数值,而是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先验的数值,而是系统决定的综合结果.建立了一个适度人口规模的概念性框架,即EFL模型,就是说合理和适度的人口规模是与之相联系的资源环境因素、功能和经济方式、空间区位状态共同决定的结果.生态系统的变动,综合决定了一定时期、一定标准下的城市人口适度规模,并决定了这一适度规模的变化趋势.基于这一思路,讨论了影响上海人口规模变动的积极因素和阻碍因素,从资源环境变化、城市功能变化和城市空间变化三个方面对上海适度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作了基本判断,提出上海人口规模将出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根据动态适度人口规模的观点,对城市人口综合调控和城市管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潘栋 《消费导刊》2009,(20):69-69
商业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却一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盲目的扩大商业面积只会使商业对未来的预期降低。依据城市规模确定一个合理的商业规模是鼓励商业发展最好方式。同时商业的发展规模存在一个临界点,农业城市的商业临界与用于交易农业产品过剩总量有关,工业城市的商业临界与城市人口的总收入有关。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3,(7):5-5
过去的30年。我国的城市建设,随着人口、住房、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就业规模的扩大,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局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增多,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进入增量收缩的时代,不同城市间住房价格、供需以及人口变迁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长期差异性,厘清这些差异的复杂缘由是政府制定未来住房政策的必要依据。本文将住房供给、住房需求、人口变迁和房价纳入统一的复杂动态系统进行研究,基于我国地级市和省会城市的房地产数据,通过寻找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从理论上给出上述变量之间互动机制的解释。基于省会和地级市的城市差异,对理论机制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口规模增加推升了省会城市的投资需求和弹性供给(相机抉择供给),对普通地级城市影响则不大;省会城市的高房价促进了人口流入,而普通地级城市则相反。建议未来省会城市在应对人口规模增加时,大力构建公共住房保障体系,满足居民居住需求,抑制投资需求,打击投机性供给,做好增量;普通地级城市则不宜大拆大建,而应盘活住房存量,避免过剩。  相似文献   

13.
《财经界》1998,(11)
未来30年淡水危机会引发战争两名获得98年豪华环境奖(Volvo Environment Prize)的科学家警告,各国领袖必须在未来30年解决高度敏感的政治问题,以避免因淡水资源稀少而发生战争。法尔肯马克是瑞典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教授。她在记者会上说,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增加21亿多,增幅约等于中国和印度两国现在的人口总和。她说,这些人都需要水,但除非为他们提供收入和粮食的工厂以及农场采纳对环境友善的做法,因为它们将污染这些人赖以生存的食用水。  相似文献   

14.
“银色浪潮”与“银发市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反过来,它又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社会中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将导致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会使社会付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来兴办各项社会...  相似文献   

15.
汽车狂欢     
王安 《理财周刊》2003,(12):10-10
以市场换技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些目标多少年后也许能达到。而达到这些目标,重复建设.重复引进也许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这个代价是否不必如此之大?看着中国城市变成外国车博览会,这感觉也不爽。  相似文献   

16.
年炜 《商》2014,(21):218-218
本文对北京、伦敦、香港和东京的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以及三次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比较。研究认为,以北京为代表的国内特大城市过分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受到城市承载力的制约,已经濒临上限的人口规模不可能再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国内特大城市应学习伦敦、东京等国外城市经验,尽快转变为依靠科技与管理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类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与人口规模之间的矛盾,使得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市民化进程面临挑战。分析认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顺利推进市民化进程的基础,城镇化策略是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和市民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或城市地带集中的现象或过程,它的实质和基本内容是在农业生产力和非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和非农业产业、农业的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工和分离。从而使非农产业和人口在较大地域范围内集聚,使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农民进城”和城市规模机械扩张的过程,它将通过资源的集聚和重新布局改变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的有效控制和空间的合理布局,对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当前京津冀人口规模巨大且增速较快,人口的均衡发展面临人口空间极化现象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和中心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京津冀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实施京津冀人口总量有序管理;合理引导北京人口疏解,形成京津冀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优化区域产业功能布局,助推京津冀人口均衡发展;挖掘资源环境发展潜力,拓展京津冀人口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20.
黄宏  吴霜霜  唐洁敏 《北方经贸》2013,(7):46-47,53
以城镇人口规划理论为专业背景,通过资料查阅和数据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的人口规模结构及其对城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人口规模呈现逐年稳步增长态势;区域人口规模差异:浙东明显高于浙中、西,浙南人口增长幅度相对较快,但人口规模未及浙北;11个地级市人口规模差异明显、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增长幅度总体呈上升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人口规模整体与区域的对比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出人口规模的变化规律及人口规模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对浙江省人口规模及城市空间的合理发展具有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