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包含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并把公共资本投资分为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对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结论是,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都可能具有正效应也可能具有负效应,取决于民间经济主体消费跨时替代弹性大小。其次,我们利用向量自回归分析框架,对我国1978—2004年间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实证分析。结论是,我国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更为显著,而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较小,且在短期内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对我国今后科学制定财政政策和选择公共投资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种基础设施的内生增长模型,考察了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我们假设两种基础设施可以全部由政府提供,全部由民间资本提供,或是由政府和民间资本联合提供。民间资本提供基础设施时,没有考虑基础设施的外部性;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可以将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内部化,但经济中存在税收扭曲。研究表明,由民间完全提供基础设施或是民间和政府联合提供基础设施对应的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可能高于基础设施完全由政府提供的情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我国3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006—2012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最优份额为50.4%。本文的结论为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目前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劳动收入份额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议题和理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物质资本积累、总需求、生产率和收入差距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明确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劳动收入份额影响与资本积累 劳动收入占比问题在古典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新凯恩斯主义学者卡尔多、帕西内蒂及琼·罗宾逊,以及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等就劳动收入份额对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过阐述.马克思也从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的角度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敏辉 《技术经济》2011,30(5):89-93
从理论上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基于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分析方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个途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通过抑制人力资本积累进而阻碍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通过增加物质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阻碍作用。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投资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在历史上曾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它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日益降低,并逐步被民间投资取代.民间投资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明显的优势,它的发展对于推动增长、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的收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发展变化现状、趋势,提出了促进民间投资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但西部大开发以来,在政府投资向西部地区倾斜的同时,民间资本却通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渠道由西部流向东部.民间投资的缺失成为西部投资增长的困境,影响到了西部经济增长.本文通过计算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西部地区投资的困境,得出解决西部地区投资困境的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养老保障与经济增长文献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原意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福利 ,但它却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养老保障制度通过改变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不同时期的福利状况来影响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生育选择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微观决策 ,进而影响到经济中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形成。由于不同的养老保障模式运行机制不尽相同 ,更由于经济学家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思路的差异 ,人们对于养老保障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存在着争论。大量的研究表明 :在对物质资本积累影响的方面 ,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障制度与基金制养老保障制度一样 ,对储蓄的作用是不确定的 ;而在激励人力资本投资方面 ,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障制度的独特运行模式则更能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明确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和物质资本积累机制的基础之上,就劳动收入份额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实际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劳动收入份额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和物质资本积累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9.
资本投入、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个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认为,各地区资本投入力度以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来自于体制转型、结构转化的推进和投资发展的推动。政府投资在短期内可以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这种作用是暂时的,民间投资才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在建立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作者对中国1978-2005年间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政府资本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民间资本,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为负,而民间资本则有着相当高的正的产出弹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政府投资的作用应该是启动需求、保证经济的正常增长,民间投资持续适度的增长才是更高水平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人口老化的近期文献,发现人口老化可以通过影响要素供给和生产力两大增长源泉影响经济长期增长能力。人口老化会使劳动供给减少,但未必使储蓄率下降(从而资本积累减少)。人口老化会使个体生产力下降,但未必使总生产力下降,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增强甚至可以提高生产力。人口老化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进而对国家财政产生压力,但这种压力在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对社会福利影响也有所不同。因此,人口老化并不必然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我们应对人口老化持谨慎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目前到了收尾盘点阶段,如此规模的政府投资除了满足社会公共品需要外,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如何是大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因而关于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政府投资乘数大小作为衡量政府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和基本工具,对其进行具体研究有利于增强和改进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等路径并运用生产函数法对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投资乘数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发现政府投资产出弹性小于非政府投资的产出弹性,在一定范围内同等数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低于非政府投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1985~201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的年度统计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方法,研究民间投资与GDP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分析研究内蒙古民间投资的状况及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增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内蒙古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杨小玲 《经济前沿》2010,(2):97-104
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我国31个省(市)1997-2008的面板数据,对社会资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却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的互动效应对经济增长起着推动作用。最后本文从政府应注重投资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韩丹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3):97-102,127,128
本文通过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3~2006年的面板数据,先后采用混合估计和固定效应方法对股市融资对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股票市场发展初期融资规模和效率的制约会影响到股市融资对资本积累的作用程度,本文构建两类样本,分别对两类样本中的股市融资对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股市融资对资本积累的增长效应更加明显。这不仅证明了资本积累是股票市场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渠道,而且还为深入把握股票市场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路径与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地方债增长与地区民间投资关系的理论模型。基于多重门限面板模型,对中国199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地方债增长对民间投资具有显著的门限影响效应,表现为地方负债对地区民间投资的负向效应将随地方债增长而逐级递减;受"四万亿"刺激性投资计划影响,2008年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会对地区民间投资造成负向影响效应;分区域看,东中部地区不存在门限效应,西部地区的地方债增长对民间投资存在逐级递减的门限效应;非严重负债省份的债务增长会逐级提高民间投资,但严重负债省份的债务增长会逐级降低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联立方程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三种机制,探讨了收入不平等如何通过影响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居民消费来作用于经济增长。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会刺激物质资本投资,但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为负。因此,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政府不应容忍收入不平等的过分扩大。  相似文献   

18.
赵鑫铖 《经济论坛》2014,(8):173-176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了与最优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最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规模以及二者的比例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存在最优规模,也存在过度积累的可能性;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最优比例等于两种资本的产出弹性之比。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河南与全国对比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学术界早已有所认识,当前的问題是如何把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用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变量参数的选择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人力资本存量为主要参数,通过构建模型,与全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河南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低于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缺乏规模经济性,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较大。为使河南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快以实物资本投资为主向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相协调方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实现河南在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传导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发现FDI主要通过进出口贸易、国内资本积累、R&D、产业结构升级、就业、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等8条传导途径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应用协整分析技术、Granger因果检验、因子分析等方法定量地研究我国的FDI如何通过上述不同的传导途径影响经济增长以及影响强度的大小,其结果表明;FDI主要通过带动进出口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