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而土地整理规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又是土地整理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以湖北省当阳市育溪镇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并将GIS技术融合在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中,以发挥GIS空间数据管理及分析方面的优势,增加了赋值的科学性,降低了主观性,取得了满意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的特点确定了土地持续利用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以武汉市为例,选取1990年、1997年和2004年的数据对武汉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土地持续利用能办在经过1997年的较低水平后持续增强,评价体系和方法适用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1)。河南省其他各市中的土地资源空间区划方面的优化空间较高,提高河南东部及北部的土地资源空间农业优化,能够提高河南省资源的使用效率。[结论]适宜性评价结果准确反映了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河南省土地资源空间区划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对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及提高土地资源空间区划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GIS技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影响热带作物生长的主导因素及其权重的分析,利用GIS的空间操作功能,给每个因子赋以不同的分值和权重,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分等定级,为三亚市土地资源的含理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重点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工程为例,分析了全省挖损地、塌陷地、压占地三大类待复垦土地现状,借鉴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分别对三类待复垦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以此测算出三类待复垦土地的复垦潜力,并进行了土地复垦潜力分区,最后总结出了集约化农业生态利用、果草林生态利用和农林渔禽生态利用三种土地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决策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探讨应用空间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方法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思路后,以琼海市的3个乡镇作为试验区,选取了8个指标(影响因子)作为测试属性,共提取了67个样本,运用C4.5算法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树并进行了分析,表明所得规则符合实际且易于理解.然后运用规则对试验区土地进行评价,并与应用其它评价方法所得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不依赖于经验知识,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准确率,能够满足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国土空间开发需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效益和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区域实施差异化定位和分工,才能有效实现当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且城市还需政府正确引导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结构高度合理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正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服务。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形、土壤、水源、交通4类8项因子,综合分析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权重叠加模型及GIS技术对土地做出适宜性分析,得到该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临夏州优化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MAPGIS支持下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软硬件配置及评价方法选择的基础上,探讨了综合应用 MAPGIS和相关软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要点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涌入,超大城市不断向周边附属区域扩张,盲目扩张加剧了附属城区的人地矛盾,由于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了特大城市附属市区出现大量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对上述土地整治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建设用地进行适当的整理势在必行。本文根据极差地租理论,在充分考虑整治潜力和整治难度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建立了土地整治适宜性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在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方面都充分考虑了民意影响因素,将评价结果分为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四个等级。在对广州增城土地整治适宜性的实际评价应用中,将初步筛选的208个整治潜力地块,共538.38 ha,最终确定为适宜整治级别的有130个地块,面积257.71 ha,占47.87%;较适宜级别的有68个地块,面积为103.78 ha、占19.28%;一般适宜级别的有7个地块,面积为45.89 ha,占8.52%;不适宜级别的有3个地块,面积130.99 ha,占24.33%。该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是土地管理中的新课题。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综述了规划实施评价的方法。最后以桂林市资源县为例,运用模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逐渐降低;评价结果与平谷区城市规划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有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系统诊断大城市边缘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大城市边缘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形态变化急剧,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十分突出,地域功能紊乱、土地配置失调、非农就业困难、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应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城乡土地配置、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生态开发战略及相关保障措施构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体系,推动土地宏观调控更加系统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通过编制盐都区工业用地绩效编码,分析绩效编码的含义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现状的解释能力,验证责任定位法是一个科学实用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和实证检验法。研究结果:(1)责任定位法中每个指标代码能够真实反应相应评价指标的绩效等级,不涉及权重和综合得分问题,克服了综合评分法评价结果可比性低的特点。(2)绩效编码能够客观直观地衡量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效果,其含义与原始数据所反映的用地绩效情况相符。研究结论:(1)责任定位法具有科学性,绩效编码没有歪曲、偏离宗地绩效的实际情况。(2)责任定位法给出的宗地绩效信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可以反应宗地绩效高低的直接原因,指导企业和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用地绩效或清退低效用地。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阐明城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评价武汉市都市圈内的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研究方法:多因素加权评价法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明确了城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必须以生态为前提;(2)进行了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评价结果的分析,并指出其空间分析必须在同一尺度下进行;(3)探究了武汉市工业用地的发展方向。研究结论:武汉市都市圈工业用地呈集团式发展,应当控制其向生态敏感区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技术.研究结果:构建了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所得权重进行修正,进一步计算两套规划方案到理想点的距离,得出方案一是最优方案.研究结论:方案一针对北碚区的实际情况,侧重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对该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3,自引:7,他引:53  
研究目的 :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 ,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 :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基本工作程序、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结论 :应深入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尽快出台相关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城市土地用作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程度,识别可用于进行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生态敏感、脆弱、必须重点保护的区域,以兰州榆中县为例,借鉴环境经济学中的损益分析原理,引用潜力-阻力分析方法,将评价要素分为生态潜力和生态阻力两大类,通过取大原则和成对明智比较法分别确定权重,进行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并根据适应性等级将研究区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的土地利用提出建议,为城市规划提供有益尝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结合新一轮规划修编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最新要求,研究城乡结合部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的方法。研究方法:以南通市港闸区为例,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因子加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选择土壤质量、实际产能、耕地趋近度、农地破碎度和连片度等因素构建基本农田布局适宜程度评价体系,依据评价单元综合得分划分适宜程度等级。研究结果:(1)港闸区基本农田布局的适宜程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较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宁启铁路和宁启高速以北的生态农业区;(2)在与相关规划协调的基础上,对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可将宁启铁路和团结河以北集中连片的优质农地区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研究结论:该方法综合考虑耕地质量与集中连片等因素,在适宜程度评价的基础上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能够有效落实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因素预测模型、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等方法,研究城镇用地扩张的规模和空间布局规划控制,以探讨具备适度弹性的城镇用地扩张规划控制的内容及模式。基于扩张经济和人口增长驱动双因素,运用GDP、非农人口弹性预测及单位用地GDP、单位用地非农人口控制构建扩张规模弹性方案预测模型;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节约集约控制需求,选取扩张弹性控制等级分区指标,划分由相对扩张到相对收缩、有弹性到无弹性的分级弹性控制区,结合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识别城镇空间有序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弹性控制方案下南谯区2010、2015、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规模弹性度分别为5.81%、7.25%、8.34%,并将其划分为四级扩张弹性控制区,东南方向为扩张有序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针对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的难点问题,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技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在国土空间落地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利用过程模型方法评价生态调节服务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适宜性评价技术分析生态产品开发的适宜性。研究结果:(1)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价值实现途径—适宜性分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分析框架;(2)从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和限制因子3个方面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3)定量评价了丽水市固碳、释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污染去除、负氧离子释放、降温调节、增湿调节8种调节服务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服务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4)丽水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康养和生态补偿4种价值实现模式分区面积分别占58%、8%、13%和21%。研究结论: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和模式分区,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到国土空间上,可为“两山”转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