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闲话读书     
如果从识字始便算读书,那我至今已经读了八十多年书了。在书海中翻腾这么长时间,说没有可说的经验或窍门,容易被人怀疑为不说实话、欺瞒后学,甚至是学问上的吝啬鬼,但我确实说不出什么成本大套的读书法,也不会开连自己都没有读过的书目,更不愿故作高深,侈谈经验,把后学说得云山雾罩,反而让人望书却步。因此,每当有学生或晚辈问起我如何读书时,我总是说些片言只语的心得。这里,我将一些曾讲过、说过和写过的话,略加条理,以答客问的形式说些有关读书的“闲话”。  相似文献   

2.
如何学习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在台湾、日本、中国大陆都有一种现象,小孩上学过程很辛苦,毕业后还要继续学习。很多人会说,学习是年轻人的事、是学生的事。而他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以享受学习的乐趣,所以在他的认知里学习是辛苦的。在一次训练活动中我发现有位参与者反思能力很好,反应也非常快。他所提的问题都紧跟时代脉搏和社会趋势。下课后我问他:“你平时怎么学习呢?你怎么懂得那么多东西?跟时代脉动结合得那么紧密?”他笑着说:“我大学毕业后就没再念过书。”我接着问:“你不读书怎么知道那么多内容,有那么多内涵呢?你是怎么学习…  相似文献   

3.
带书出差     
想到了,并不代表做到了;做到了,并不代表做好了。所以,想到、做到、做好才是真正的好。方少华/绘图老实说,十几年前我是一个不太爱读书的人。后来觉得没事可做,偶尔也读读书,消遣消遣。这些年来,我应该算得上是一位在书中捞到好处的人,书不仅开拓我的精神视野,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我的物质生活。我不知道喜欢读书的人是不是跟我一样,有这两个习惯:一个是上厕所看书;还有一个就是出差带书。第一个习惯不雅,也不宜多讲。出差带书那种心情应该可以值得表述一下。由于我的工作经常要外出采访,有时独自一个人穿越千里,在外面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  相似文献   

4.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说:读书像汽车加油一样,加满油你得知道去哪里。装了太多的油就变成油罐车,我看太多的人读了好多的书,两种人不太会成功,一个是不读书的人不太会成功,第二个是读书太多的人也不会成功,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是吹吹牛,我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别读太多书。  相似文献   

5.
信心是成功的秘诀,是事业成功之基也!拿破仑曾经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都怀疑,“前怕狼,后怕虎”。那么成功只会离你越来越远,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对自己的那一份信心。所以说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信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扁鹊的医术     
《中外企业文化》2007,(11):I0016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昵?”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事前不知道他能铲除病因,所以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发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止于我的家乡;而我自己治病,是治病于病情最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会在人的脑袋上、肚子里动大手术,就以为我的医术高明,所以名气响彻全国!”  相似文献   

7.
田然: 你好 我出身农村,家里姊妹多,家境不是很好我是家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所以深感自己今后的责任重大,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工作3年了,进展一般,眼看着也到了恨.嫁的年纪,家里人挺着急,希望我找到一个在生活和事业上都能给予我帮助的人,其实,这个人早已出现,他是我的同事,做外贸,有房无车,工...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我对成功的定义就是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我认为自己现在可以说是成功了,因为我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柯云路 《乡镇论坛》2009,(21):30-31
一位10岁的乡村小姑娘正向记者诉说她的梦想。小姑娘说:老师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我们好好学习,我们走出大山就是他最大的心愿。我们不能叫我们老师失望。如果我走不出去,当不了官,我们肯定也有孩子能当官。记者问:为什么想当官?小姑娘说:我当了官以后就能给我老师转正了。记者又问:你怎么会有这么一种想法?小姑娘说:俺如果不给俺老师转正,俺们这些娃娃都没有地方上学去。“如果不给老师转正,俺们这些娃娃都没有地方上学去。”这就是一位乡村小姑娘的思维逻辑,实现梦想的唯一方法是,有朝一日当了官好为给教自己读书的老师转正,好让他继续教自己读书。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生.千变万化,命运的手牵引我们走向必然的归宿。我由寒窗读书,上山下乡,招工进城,几番曲折后,忽然间走进审计部门.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年华系向这份工作,从朝夕相处的同事们身上看到了工作的风采,体验到困难和忧伤,更多的是像流花跃起般飞溅出的思索。蓦然回首,流年似水。风雨十年,我在审计路上与我的同事们一道,经历那苦与累、汗与泪的磨难,经受那情与法、血与火的洗礼。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与审计事业结下不解之缘?鲁迅先生曾说:“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向着我以为可以…  相似文献   

11.
《公司》2002,(Z1)
很久以来,我都把你们当成自己未曾谋面的良师益友,所以,有了困惑自然也要找你们倾诉。 我手里有一个很好的项目,可我没有启动资金。于是,我写了一份详实的项目计划书,在本地四处找人筹款。没想到,我不但没有融到资,反而遭到许多人的讥笑。有人甚至对我说“拿几张破纸就想骗钱?”我知道,这是由于本地人的观念比较落后造成的。有人劝我走出去,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去寻找投资者;也有人劝我留下来,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当地人的观念,在家乡创业、发展。你说,我到底是该走还是该留?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2005,(10):i043-i051
“悟”,是张瑞敏非常强调的一种境界。“我倒是觉得,搞企业,如果你悟不出来,没用。别人告诉你也没用。就像禅宗说的,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只有靠自己。真是很痛苦。你如果悟不着呢?你如果悟错了呢?就像媒体上说的,张瑞敏不是神,也是人,也要犯错误。所以我是时时刻刻在琢磨。就像在走钢丝,每天都是在找走钢丝的感觉。如果你哪天没有走钢丝的感觉,那你就差不多完了。”  相似文献   

13.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责任田开始有五口人的,那时父亲是民办教师,我们姐弟三人都在上学,所以,田里的活儿全靠母亲一个人干。后来,父亲转为公办教师了,哥哥夭折了,姐姐出嫁了,我也上了大学。家里的责任田最后只剩下母亲自己的。母亲的身体因为劳累过度落下了些毛病,父亲从学校回来,给母亲捶腿揉肩,心疼地说:“等我退休了,就跟你一起侍弄这几亩田。”1998年,父亲检查出患了食道癌,不久后去世,母亲扶着他的尸体号啕大哭:“死老头子,你不是说要帮我侍弄那一亩田吗!”在场的人无不落泪。父亲死后,我和姐姐都想接母亲来城里住,她不愿意。…  相似文献   

14.
眼前的谭国仁先生自如地扳动着方向盘,在北二环和三环的公路上稳稳地行驶着。目光里带着镇定、坚毅还有一丝疲惫。晚上还有一帮旅行社的朋友请他务必过去吃饭,我趁着他开车的间隙简单采访了他。“谭先生,很多人都说汽车是自己事业各个阶段的见证,你能谈谈你的事业与车的缘分吗?”“我与车结缘是在近十年前了,当时我还是在公司里为老板开车的司机,当时我驾驶的是老牌的桑塔纳。当时我们村子里多数人都很穷,所以有一私家车在街上开已经是很不得了的事情了。我也没想过要自己做什么事情,觉得当个司机天天开着小车在街头巷尾或者省城上跑还可以…  相似文献   

15.
名人书趣     
老舍"书是别人的好" 老舍先生有一篇题为《读书》的短文,收录在《老舍生活与创造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中。在这篇短文中,老舍谈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没有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读得很快,不合口味的就"跳过",而且不用心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嘛?书应该记住自己";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  相似文献   

16.
我当时跟他们说:我只有一架飞机,你们有1000架飞机,你们为什么要怕我?兰世立说,我怎么算也应该是中国第一代的民营企业家。有下海的教授在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挖民企的老根,说很多第一代民企老板是因为读书不行,工作找不到,升不了官……之后才去做生意的。我是读书还行,也算是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做官也做到了省政府里,应该说都不错,但是我却不小心做了生意,又不小心发了财。我下海至今16年了,就我所看到的,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地位过。每当我参加一些论坛,看到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神采飞扬的  相似文献   

17.
涂文开 《中外管理》2006,(5):114-115
不要怕和下属推心置腹 可能很多经理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我有一个朋友.几年前他因为表现突出.被公司破格提拔为部门主管。当时比他有资格提升的人很多.有些人心里不服。大家虽然表面上不说,但会在工作配合中较劲.比如:不接受额外的工作要求和任务,推辞说自己有事,或者干脆说“这事你怎么不给别人干.偏偏给我干?”所以他上任后的压力很大。不过他在员工问题上还是处理得不错.包括:跟员工沟通、为他们创造空间和机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事方法等.逐渐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我想他的一些做法也许值得王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邹振东 《乡镇论坛》2011,(30):12-12
在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中,领袖人物的出身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个现象就是1949年以前,领袖人物相当多出身于中农、富农甚至小地主家庭。这些家庭善于经营,略有积蓄,可以供子弟读书,甚至出国留学,他们雇长工但自己也做工,所以子弟容易体会农民的疾苦;他们或许剥削人但自己也被压迫.所以子弟不难发现不平等的罪恶。  相似文献   

19.
陈中华 《新远见》2011,(2):122-124
伯父郑惠从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下后.几乎每年的夏天,都要到北戴河避暑、读书、写作。也几乎每年都把我带上。其一是他几十年生活的阅历,工作的艰辛,事业的起伏,有了一个忠实的倾诉对象.其二是我会带上够几个人吃上一个月的湖南腊肉、腊八豆、酸豆角、  相似文献   

20.
春节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邻居大伯硬是要请我吃一顿。大伯在村里是个很有威望的人,与他同辈的,就他读书最多,在村里是个“知识人”。我和大伯紧挨着坐,酒过三巡,大伯耳根热了,话就多了起来。他与我说起了村里的事,说穷的人越来越多,原因是村里的精英跑了,考上大学的都进城了,他们的父母却负重如牛,大多欠债;而更要命的是父母为了儿子,干事业不敢大胆投入,生怕血本无归而影响儿子读书,结果小本经营束缚了发展,这些做父母的就只能囿于自己的天地。大伯把一大杯酒灌进肚后,狡黠地望着我,叹息说:“你说是不是,农民花钱培养的全是乡村的反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