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各种饮料逐渐进入了销售旺季。站在琳琅满目的饮料面前,人们往往无从入手,尤其是标签上的无糖、无能量、天然果汁、含蛋白质等概念令人眼花缭乱。市民该如何分辨呢?0能量并非没有能量许多正在减肥或者控制体重的消费者特别在意能量的摄入,于是,市场上就相应推出了许多0能量饮料。许多市民认为,这就表示没能量。对此,市消委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我国的营养标签标准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在菜市场或者超市买西红柿的时候,经常见到一些顶部带尖的西红柿,您是不是也见过呢?记者上网特意查了一下这带尖的西红柿,还真吓了一跳,网上说尖头西红柿是打了激素造成的,吃这样的西红柿对人体有害.长期食用带尖西红柿还可能导致肝癌发生,或导致胎儿畸形同时导致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这到底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品。有媒体报道,中国或将遇到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可能养活不了自己了。中国遇到了哪些问题?城镇化促进了粮食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增长;种粮利润低,使得粮食主产区追求高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GDP冲动"从未停止;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耕地"18亿亩红线"难守;此外,耕地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直接危及粮食安全。中国真的要经历粮食危机吗?  相似文献   

4.
南开大学李竟能教授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理论研究面临的挑战》一文中指出,中国将面临8个方面严峻人口问题──人口规模还将继续增加。199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略高于1%,在实现零增长以前中国总人口规模仍将不断增大。2000年中国总人口将接近13亿,2010年将达14亿,2040年左右将达16亿。劳动年龄人口将继续增长。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始终在65%以上,其数量预计在2000年8亿多,2030年在10亿以上,将形成强大的人口就业压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将持续增长。2000年将达1.5亿,2010年可超2亿,民工潮仍将冲击城镇。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买回干菇却不会泡发,不仅杂质难除净,还影响口感,造成营养成份流失。这里介绍几种常见干菇的泡发方法:1、干猴头泡发:将猴头干菇放在温水中,浸透泡软,仔细洗净泥土或粘附杂质,摘去菇蒂,剪掉毛尖,用清水反复漂洗,控干水分,置于盆中备用。2、木耳泡发:用冷水(冬天可用温水)浸泡涨发,待浸泡回软后,剪去菌柄,清除杂质,再用清水泡至涨透发足可用。优质木耳的泡发率为10~12倍,差者在7倍以下。3、干香菇泡发:泡发前应挑去杂质,剪掉菇柄置于盆中,加冷水迅速清洗一遍,彻  相似文献   

6.
粮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政府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步提高了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自2004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稻谷(早稻)最低收购价由1.40元/公斤提高到了2009年的1.80元/公斤(政府有关部门已明确表  相似文献   

7.
小麦收割已进入尾声。小麦市场价格在经历了4、5月份的下跌后,基本平稳,并有回升之势。河南地区新小麦收购价0.68元-0.72元/斤,江苏、湖北、安徽等地收购均价为0.73元/斤左右,均较前期上涨了40元-60元/吨不等。四川小麦收购价更是节节走高,从开秤初期的0.70元/斤,一路涨至0.75/斤以上,绵阳、德阳等地甚至达到了0.79/斤。后市小麦价格还会继续上扬吗?上扬空间有多大,会超过今年春节后创下的高点吗?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基本供求、宏观经济政策和价格周期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一、基本供求(一)生产方面我国小麦生…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三十四届会议指出:二十世纪的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国家与地区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由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更快,老龄化革命将给我国带来更大的冲击。本文主要是从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的角度出发,试图证明人口老龄化对个人储蓄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的降息与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悖论”提供一个新的解释。一:人口结构变化对个人储蓄的影响预测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长期影响是困难的。但有足够的理由表明,人口老龄化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在未来的10-15年内对我国的个人储蓄产生积…  相似文献   

9.
<正>蛋类是国家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营养食材,无论中外,家家户户冰箱里的存粮里都少不了鸡蛋。养生、保健文化兴起,如此平常的鸡蛋,居然有了诸多禁忌,比如:一天只能吃一个鸡蛋;蛋黄胆固醇高,扔了别吃;孕妇可多吃鸡蛋……资深营养专家指出,这些吃鸡蛋的讲究有的对,有的属于误区,在此给您权威解惑,还赠您靠谱的吃蛋指南。  相似文献   

10.
反观生猪价格走势不难发现,自2008年5月份生猪价格下跌后,仅在春节前后价格有所上涨外,步入2009年生猪价格一路回落,至今无上扬趋势,但从下跌幅度来讲,跌幅较年初减缓.2009年1月环比下跌幅度为5.31%,2月为12.66%.步入3月份下跌幅度仅为2.32%,跌幅明显减缓,那么是不是后期猪价会止跌回暖呢?  相似文献   

11.
正俗话说:一石击起千层浪。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方案的实施,一些不适合首都发展的工商企业和大型批发市场已经或正在转移外迁;如此,既优化了城市治理,也撬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但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一些担忧之声:会不会把城市居民依赖了四十年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下简称农批市场)也一并清退外迁呢?值得欣慰的是,这是不必要的担忧。这一判断首先来自于我们的切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央政策规定,在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延长土地承包期后,乡镇人民政府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都要向农户颁发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民兄弟,当你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时,你知道它的作用吗?你会使用好它吗?这里向...  相似文献   

13.
人口数量的多寡往往决定着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进而也决定着不同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结构。人口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了维持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国古代就在广大农村建立了乡里基层组织,以加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从而有效地组织生产和征收赋役。同时,受宗法观念以及社会分工与社会分配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等级明晰的阶级与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人口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里是最大的经济体,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巨大。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中国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亿万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和沿海转移,与资本和技术结合,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令中国经济收获了丰厚的“人口红利”。下一个30年,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政策应对,将同样决定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正在澳大利亚国徽中有两种动物,人们熟知的是国徽左侧的袋鼠,而在国徽右侧的鸸鹋却鲜有人知,即使有人注意到右侧的鸸鹋,多数人会把它误认成鸵鸟。实际上,这种长相像极了非洲鸵鸟的鸸鹋,不但是澳洲的国鸟,而且浑身都是宝。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存在地球已有8000万年,科学研究表明,数十万年的地质和气候变迁,仍无法改变它们最初形成的原始形态,这种神奇的适应能力在自然界的进化史中极为罕见。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力改革的难度远大于加州电力解除管制的困难。为减少可能的失误,我们应认真研究其他国家解除管制的全过程,学习经验,总结教训。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上海的高档酒巴和餐馆里充满了对价格暴跌的地产业的种种议论。五年来,上海斥资180亿美元投入房地产,其胆识让世人吃惊。但现在,这个试图成为下世纪世界金融中心的上海市,到处是半空的写字楼和停工待建的公寓,这可能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供过于求的房地产业。由...  相似文献   

18.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并逐渐被应用于农村环境治理领域。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当前中国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多重困局以及引入PPP模式的治理优势,并基于全国东、中、西部6个案例从效率、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角度对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有效性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应对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多重困局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现实检验也表明,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缺钱、缺技术和缺人员问题,有利于区域间环境公平状况的改善。但是,PPP模式极为复杂且在实践应用中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欠发达地区市场竞争不充分、项目合作企业过度强调利润导向而忽视社会责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弱、农民和村集体被边缘化等。进而言之,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相匹配的治理能力、多元主体有效参与等),PPP才会成为中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新模式。因此,需客观且辩证看待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其具体实施要因地制宜和审慎推进。  相似文献   

19.
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调整是村庄地权界定的重要方式,却具有体现集体成员权公平和破坏经营权稳定的双重性。已有研究大多从其体现的经营权不稳定出发,认为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本文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响应能够使农地调整的作用机制发生重要转变:一方面,农户改变农作物种植类型能够弱化经营权的不稳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另一方面,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则降低了农户对农地经营的依赖性,从而使得经营权不稳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作用趋弱。基于全国9省(区)270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力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农地调整会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其中,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强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正向激励,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普遍化则弱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约束。  相似文献   

20.
<正>在美国主导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已经从一个APEC框架内的小型多边贸易协定转型为覆盖面更广、更有约束力的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美国加入TPP之后,谈判规模迅速扩大。在2015年10月5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智利、秘鲁、文莱、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等12个国家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