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童鑫 《财会月刊》2021,(3):118-126
产业集聚是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政府支持能够推动产业集聚,并影响产业集聚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运用2000~2016年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政府支持对该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与集群内竞争与技术创新间存在倒“U”型关系,多样化集聚与技术创新间存在“U”型关系,政府支持会放大产业集聚在不同水平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从选取的样本来看,多数产业处于专业化集聚和集群内竞争拐点的左侧,东部地区部分产业接近或跨过多样化集聚水平的拐点。  相似文献   

2.
FDI作为浙江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浙江省市场内占有重要地位,也影响着浙江省的产业集聚程度,文章就FDI对浙江省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FDI对浙江省各行业企业数量、资本集聚程度及产业专业化程度的影响三个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FDI能够对企业数量、资本集聚程度及产业专业化程度产生正向影响,进而对产业集聚产生积极的效应,促进产业专门化,推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由大量相互协作、同时又相互竞争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其发展模式以专业化、规模化和集中化为主要特征。产业集群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一是资源集聚效应明显,二是分工与协作关系较为紧密,三是形成了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和地区专业化指数三个指标,综合分析了1998~2009年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29个两位数制造业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开始凸显,泛长三角区域内部分制造业开始由上海、江苏、浙江向周边的安徽、江西地区转移,制造业已经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倒U型趋势;产业逐步转移的同时,泛长三角地区间的产业分工程度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变革通过影响资金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对不同产业集聚模式的集聚效应产生影响。利用2011~2020年中国284个城市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变革对不同产业集聚模式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数字化变革对不同产业集聚模式的影响均呈现U型特征,不同规模城市在数字化变革下的产业集聚模式存在差异,小城市和大城市倾向于产业多样化,中等城市则倾向于产业专业化。鉴于此,各城市应继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产业供给层面的数字化程度;不同规模城市应当基于自身发展水平和数字化程度,因地制宜地选择集聚模式,小城市不能过度专业化,中等城市应避免盲目多样化,大城市则应强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表现在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对福利与成果分配、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影响。通过对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为: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起到抑制作用。进一步从服务业细分行业集聚以及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角度分析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则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以及消费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均能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倩 《东方企业文化》2012,(17):252-253
本文研究了我国制造业集聚度及其变动趋势,重点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对产业集聚度的影响。利用Krugman空间基尼指数测算了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分析发现2000—2010年我国制造业20个行业的集聚度呈上升趋势,产业集聚十分明显。此外,实证结果表明地方保护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负效应,行业规模经济、行业外部性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集聚有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表现在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对福利与成果分配、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影响。通过对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为: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起到抑制作用。进一步从服务业细分行业集聚以及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角度分析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则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以及消费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均能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演进为理论视角,从分工网络的角度重新思考产业集群演进的分工实质。通过引入地理集聚度、产业关联度、根植性系数及创新能力指数等指标项,作为绍兴纺织、乐清电器、鄞州服装三个典型产业集群的实证定量数据的分析指标,研究不同集群的演进机制与优势来源,同时在实证分析中提出不同的网络治理模型,并将网络治理作为浙江产业集群素质升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理论的视角,利用我国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公司2006-20122006 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集聚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产业集聚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水平,但这种影响效应对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显著差别,其中产业集聚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强于国有企业,对大规模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强于小规模企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后疫情时期的到来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承德产业分工受到了较大影响。增强经济“韧性”,加速产业空间集聚,成为承德后疫情时期经济战略方向的重要考量。论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研究承德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周期性循环往复效应,制造业与公共服务业集聚效应显著,制造业专业化集聚的贡献率最大。因此,要加大对制造业、公共服务业等产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产业集聚使得各个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细化了分工,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解决了分工专业化与交易便利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地区专业化与产业地理集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区专业化问题来源于贸易理论,而产业地理集中问题源于区位理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将该问题的研究纳入新古典贸易、新贸易论以及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地区专业化和产业空间集中度的不同内涵与外延,参考克鲁格曼的行业分工指数提出二者的不同度量指标,并对我国的地区专业化和产业空问集中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地区专业化和产业活动的空间布局的静态和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行业协会:产业集聚的助推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聚是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大量企业围绕某一核心产业聚集,并自动地进行分工、合作.形成上下游相互衔接的产业链条。并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的形成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靠市场力量自发形成;第二种是靠政府强力推动形成;第三种是依靠行业协会组织协调形成。本文着重讨论第三种类型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技术层面构建了绝对和相对、静态和动态产业集聚指数和识别产业集聚发展阶段的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各种指标的"恰适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澄清了在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指标应用上的误区与混乱。上述指标从不同侧面更精准的反映了我国近20年绝对产业集聚和相对产业集聚现状、产业集聚速度及产业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技术产业同构性与集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利用产业分工指数和产业的区位熵,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以及1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结构差异性与产业的地方专业化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2002年总体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同构性是减弱的,产业的地方专业化更加明显,显然这两种结论是互为印证的,并与当前有关高技术产业同构性趋强的观点是不一致的。本文还提出了未来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制造系统越来越复杂的今天,模块化理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经从传统的企业生产与设计领域扩展到产业组织领域。与分解、集中、设计规则等等企业生产领域的概念相对应,区域经济中的专业化分工、空间专业化集聚等也是模块化经济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范荣华 《企业经济》2012,(6):112-115
以河南省牛肉制品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河南省162家企业的实地调查,共收回140份有效问卷,经过实证研究与分析,以网络的视角探讨其产业集群存在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深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地理临近优势、加强企业相互联系、共享集群溢出效应等对策建议,旨在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及相关产业集群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僵尸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疾、国内大循环的梗阻,也是产能过剩的根源,如果处置不好,将对构建供给需求动态适配的新发展格局产生不利影响。有别于既有基于政府强制破产清算以及市场化改革推动僵尸企业处置的研究,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切入,探讨产业集聚外部性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城市面板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城市平均坡度作为城市产业集聚的工具变量,系统探讨城市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复活以及退出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产业集聚显著降低城市僵尸企业数量与资产占比,对僵尸企业处置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的僵尸企业处置作用表现出显著的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年龄异质性,对非国有僵尸企业、规模较大僵尸企业以及年老僵尸企业的处置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是通过预防新僵尸企业形成、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以及退出市场三条渠道实现的。此外,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外部性作用显著降低城市金融资源错配,这一机制在以上三条渠道中均显著;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外部性发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并且通过这一机制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产业集聚通过补贴效应的发挥不利于僵尸企业的退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要素流动与产业集聚;完善集聚区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减少集聚区政府补贴,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市场化手段淘汰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度是衡量一个区域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区域重点选择承接产业具有指示意义。为使兰州新区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运用产业动态集聚EG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视阈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在阐述产业集聚度对承接产业转移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兰州各工业行业的数据,对其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将其结果分为低、中、高集聚度层级,以此层级分类选择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并针对性地提出承接产业的对策建议:第一,积极承接中集聚度产业,提高承接产业的集聚优势;第二,自然承接低集聚度产业,培育未来承接产业集聚能力;第三,加强承接主导产业转移,打造精品产业集聚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