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明 《农家之友》2010,(17):56-56
1、鱼鳖混养充分利用水面鳖除吃掉病鱼死鱼外,粪便可肥水、繁殖浮游生物,提供鲢、鳙鱼类饵料。这样,循环利用,肥水、肥鱼、肥鳖,一举三得。  相似文献   

2.
<正> 一、鱼、鳖混养的优点:实践证明,鱼、鳖混养,不仅鳖不伤鱼,鱼不碍鳖,而且鱼、鳖之间互惠互利。鳖的残饵和粪便有机质含量较高,起了培肥水质的作用,为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鱼类和杂食的鲤、鲫、罗非等鱼的快速生长提供了饵料条件。同时,鱼、鳖混养,鳖不会伤害健康的鱼或成鱼,只能吃掉因病行  相似文献   

3.
一、调整养殖结构。即利用杂食性鱼清除残饵的功能和肥水鱼净化水质的功能,调整吃食鱼、杂食鱼、肥水鱼的品种和比重。例如:草鱼、团头鲂等吃食鱼因摄食量大,其残饵和粪便能肥水,为鲢、鳙等肥水鱼提供大量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反过来,肥水鱼滤食活动,又使水质不致过肥,为吃食鱼维持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作为中底层鱼类,它们的活动又清除了残饵,改善了池塘的卫生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鳖苗放养采用肥水下塘肥水下塘有几个好处:一是当把水质培育成茶绿色或黄绿色时,池壁表面会附上一层生物膜,鳖苗放养后攀附游动时不会擦伤;二是肥水水体中有一定的浮游动物能使鳖苗自由捕食来补充营养丰富的活性饲料;三是水体有一定的肥度,能控制真菌对鳖苗的侵染。肥水下塘的具体方法如下:当把鳖池清整消毒后,每立方米水体用新鲜黄土5公斤、尿素10克、磷酸铵10克,在盆里一起化好  相似文献   

5.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混养模式及密度 根据养殖情况和要求不同,鳖、鱼混养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主养商品鳖套养商品鱼模式;二是养幼鳖育鱼种。当年越冬模式;三是育后备亲鳖套养商品鱼模式,四是主养成熟亲鳖套养鱼苗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一、调整品种结构,增加优质鱼放养比例。改变传统的以"肥水鱼"为主的养殖方法,增加受市场欢迎的鲤、鲫、青、草等优质鱼的放养比例,养成规格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有条件的可混养套养鳜鱼、翘嘴江鲌、鳖、花鱼骨、鳝鱼、泥鳅、河蟹、青虾等名特优水产品。  相似文献   

7.
农村里牛粪资源十分丰富,利用牛粪养鱼可大大节省精料,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节粮型渔业的一个有效途径。可用来直接肥水培饵养鱼和实施牛粪生物工程(生产生物饲料)养殖鳖、龟等,分别介绍如下。一、牛粪直接肥水养鱼。  相似文献   

8.
《渔业致富指南》2013,(24):74-75
中小型水库混养是流行于江西、浙江的水库精养中产模式,该模式下,摄食鱼与滤食鱼产量大约各半,喂养方式为施肥加投饵,除少数外,大都不配置增氧设施。故从放种及喂养技术层面看,中小水库混养类似于大型鱼池精养。合缘牌酵素菌鱼肥自问世以来,大量的池塘养殖实例证明:它不仅在肥水养殖滤食鱼上高效环保,而且对于促进摄食鱼生长,  相似文献   

9.
鱼、鳖混养是利用池塘进行养殖的生态养殖技术,因其经济效益超过常规养鱼的几倍,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条件适合的地方广为推广应用。但也有一些地方出现养不好、养不大、养不成等不良现象。笔者通过考察分析后发现,这与一些地方没有抓好鱼、鳖混养的几项关键措施有关。为此,将鱼、鳖混养中应注意的几项关键性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因地制宜选好养殖模式,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混养,投入较少,粗放经营,产量及经济效益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养殖生产水平的提高,一种新型的高产高效养模式-80:20主养模式已经出现,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确定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为主养品种,另外搭配一定的肥水鱼类以滤食水中的浮游物,控制水质肥度,养殖期间基本不施肥,主要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以满足主养鱼的产量占总产量(一般亩总产500公司以上)的80%的比例投放,主养鱼放养规格应尽可能一致,个体大小差异不超过20%,肥水鱼则按占产量的15%-20%的比例套养,同时还可按占总产量的5%的比例套养某种肉食性鱼类(如乌鱼,鳜鱼,鲶鱼,黄颡鱼,鲈鱼等,放养规格以不伤害主养鱼为准),这种主养模式可以根据主养品种的营养需求投喂适宜生长的全价配合饲料,以保主主产鱼快速生长,同时套养的肥水鱼和肉良性鱼既控制了水质又增加了鱼产量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之友》2003,(9):29-29
一、春季巧施肥,早肥促早发:(1)浅水施基肥,确保肥水下塘。干池清塘后,鱼种放养前15~20天,合理施基肥,水深1米,每亩施有机肥500公斤,配施20公斤的磷肥,培肥水质,肥水下塘。(2)早春追大肥,追长促轮捕。早春以后,水温渐高,抓时机大量施追肥300~400公斤,隔10~15天施1次。为提高施肥效果,可采用搭架法或挂袋法,促鱼快速生长,使大规格鲢、鳙鱼轮捕上市。二、夏季施无机肥,优化水质:夏季是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常规性养鱼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常规性养鱼效益差。温室养鳖由于长势快、口味差,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一路下跌。因而很多地方开始鱼、鳖混养,鱼、鳖混养充分发挥池塘的综合优势,提高养鱼效益和商品鳖的食用质量。  相似文献   

13.
鱼 、鳖 同 池 混 养 ,共 存 互 利 ,相 互 促 进 ,是提 高 水 体 利 用 率 和 增 加 经 济 效 益 的 有 效 途径 。 科 学 放 养 、精 心 管 理 ,一 般 每 亩 水 面 可 产活 鳖 150—200kg,鲜 400—600kg,其 鱼 经 济 效益 比 单 池 养 鳖 提 高 — 倍 , 在 放 养 时 必 须 抓 2 3好 以 下 技 术 环 节 。 一 、鳖 、鱼 池 的 建 造 。 一 般 养 鳖 池 与 常 规 鱼 池 基 本 相 似 。 根 据鳖 、鱼 的 生 活 习 性 与 环 境 ,池 塘 要 求 建 在 环 境安 静 、阳 光 充 足 、水 源 清 洁 、排 水 方 便 的 地 方 。…  相似文献   

14.
<正>一、调整品种结构,增加优质鱼放养比例。改变传统的以"肥水鱼"为主的养殖方法,增加受市场欢迎的鲤、鲫、青、草等优质鱼的放养比例,养成规格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有条件的可混养套养鳜鱼、翘嘴江鮊、鳖、花鱼骨、鳝鱼、泥鳅、河蟹、青虾等名特优水产品。二、投喂配合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投喂单一饲料,鱼类生长所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不够全面合理,浪费损失较大。如果将各种饲料按科学的比例配合成颗粒饲料后喂鱼,可使一些不能直  相似文献   

15.
付农 《农家之友》2011,(10):23-23
如何提高鱼产量,做好鱼种合理搭配很重要。要根据池塘条件、饲料和肥料来源、管理水平进行合理混养。一、吃食鱼与肥水鱼的科学比例主养草鱼时,有青饲料和肥料供给的鱼塘,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比例为2: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般来说,7、8、9三个月气温高,水温适宜,是鱼类活动、摄食、生长的旺季,同时又是病害多发期。此时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产量及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一、看水色施肥,保持适当的肥度,满足肥水鱼摄食及生长需要。主养鲢、鳙鱼的池  相似文献   

17.
辛奇 《农家之友》2010,(3):47-47
(一)放养健康鳖苗 目前养殖用苗主要为中华鳖苗、台湾鳖苗、泰国鳖苗、杂交苗等。实践证明,中华鳖苗抗病力强、病害少、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因此,养殖甲鱼应首选中华鳖苗。健康苗种的特征是体肥、体型宽大、体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苗种应就近采购,这样才容易适应当地养殖。  相似文献   

18.
<正>生物渔肥营养全面、配比均衡、应用方便、高效无残留,使用效果优于有机肥和无机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水体饵料生物量(主要是浮游生物量),增加鱼产量,还可有效改善水质,防治鱼类病害。近些年,北方地区也开始应用生物渔肥,并已见成效。一、池塘苗种培育(一)鱼苗培育目前,我国鱼苗培育(也称发塘)方式多采取粪肥肥水,鱼苗下塘后泼洒豆浆的方法,但这种方式易恶化水质,鱼苗  相似文献   

19.
<正>鱼种放养模式决定着采取不同水质管理技术措施,水质管理措施是围绕着主养鱼来进行。加强水质管理,创造良好水质环境,改善池水溶氧条件,有利于提高池塘载鱼能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原来池塘放养模式主要以鲢、鳙鱼(肥水鱼)为主养鱼,搭养草鱼、鲫鱼、鲤鱼等,池塘中"肥水鱼"的产量约占池塘总产量的60%~80%。肥水养鱼主要围绕着"肥水鱼"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湖北省科技厅公布了2016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鳖虾鱼稻生态种养"三高"技术研究》项目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鳖虾鱼稻生态种养"三高"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鳖虾鱼稻在同一生态系统内共生互利、循环利用,水生动物解决了水稻的肥料需求,结合频振杀虫灯使用,水稻病虫害得到综合防控,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