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是 ,以自发转移为主 ;转移渠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转移层次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转移地区由周边向全国甚至国外拓展。政府部门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措施是 ,加强培训和为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目前 ,在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培训资金不足、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盲目性等问题。针对劳动力转移情况 ,本文建议 ,政府应处理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农民增收与繁荣农村经济、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三种关系 ,对农民培训要与产业发展要求相结合 ,对进城务工农民要与城市就业人员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苏省金湖县92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Logit模型和排序Logit模型,讨论了正规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是否外出务工、是否正规就业和外出务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规教育水平和长期培训共同决定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机会,而技能培训则决定了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并且技能培训对正规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在正规教育不足的情况下,农户通过投资技能培训也能获得较高的回报。具体而言,技能培训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和工资水平,且长期培训较短期培训作用更大,但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拥有技术职称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村劳动力,其正规就业的概率越大,且其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北省枣阳市抓住国家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环境的机遇,着力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了劳务培训与输出联席会议制度,层层签订劳务培训与输出目标责任书,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家庭规模、家庭身份、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村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劳动者的务农时间、外出就业的收入和外出就业的目的,都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异地就业方式选择的重要变量.我国要解决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应该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和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采等措施以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供给;从长期看,政策着力应该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相对减少对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新趋向推动培训工作转向就地就近服务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主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逐步转变为向东部地区和劳动力转移输出所在地内部同时转移。一是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力度的加大.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6.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收作用显著。根据统计调查资料,2003年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加权月平均收入为802.45元,扣除食品、衣着、居住和交通通讯支出,每劳动力月均纯收入为522.30元,年纯收入为6267.63元,远高于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4923元。南京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关键在于加强对转移农民就业前的培训。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基本状况 农业生产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在市场经济的诱导下,农村劳动力逐渐由种植业向林、牧、渔和二、三产业转移,近几年来,又发展到跨地区流动。外出经营和劳力输出已成为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向。从14个观察村看,1994年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提高农业后续效益、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攻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扩大农民就业与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能力,推进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加快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全员普查、全员分类、全员培训、全员转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全工程”为抓手,以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为着力点,多渠道开展劳动力培训,全方位推动劳动力内转外输,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区有近13万人外出务工,占全区劳动力40.3%,年创劳务收入10多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1500多元,同时,着力抓好农村大龄劳动力的培训转移,为不愿外出、不能外出就业的农村大龄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就业门路。全员普查,全员分类,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动态…  相似文献   

12.
1亿农民工的六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华 《致富之友》2004,(2):15-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在逐步解除,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由1978——1998年的不足200万人,发展到目前的近1亿人,近两年以每年净增500万人的速度递增。农民工的出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中80%是青年。共青团河南省委以促进和服务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为重点,启动实施了以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信息服务、劳务输出、权益维护为主要内容“的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仅2005年一年,建立农村青年中介组织1303个,建立培训基地772个,建立外出务工团组织1100多个,培训农村青年11.2万人,筹措用工岗位42.52万个,促使26万名农村青年实现就业和创业。发展劳务经济,特别是促进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引擎。促进观念更新是前提促进青年创业和转移就业首先要解决观念更…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我国将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和资金统筹管理体制,使培训总量、培训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适应;到2015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开辟新的就业岗位;通过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做优做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平台;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劳务中介组织,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就业不足的问题目渐突出,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加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外出打工人员流回农村,一些本来可以外出务工的人员外出受阻,使农村的就业形势显得更为复杂和严峻,也使农民增收面临更大困难。可以说,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如果农村的就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就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由乡村向城市和工业转移是各国工业化发展共同呈现的规律,中国也不例外。但目前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由农工潮引发的农民工待遇过低、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本届人大会议关注和解决的焦点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转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加强全社会对打工者的法制保护、增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有组织转移力度之外,还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和地点过于集中的转移集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经济》1996,(8):12-18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一个令世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了解此问题,本课题组选择了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较多的四川和安徽两省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并利用调查所...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龙湾屯镇通过建立就业台账、免费技能培训、落实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2010年上半年成功推荐就业171人,培训410人,采集空岗信息767个,职业指导458次,加快了农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岗就业。其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立  赵亮 《农业经济》2023,(9):81-8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劳动力的支撑,在农村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不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人才支撑,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然而目前受传统历史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赴农村实习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农村就业数量少、时间短、形式单一,农村相关政策保障不健全;加之社会对乡村的偏见和误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赴农村实习就业的意愿;高校学生对农村实习就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要全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的策略,建立健全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体系;构建新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长效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当前农村劳动力质量低等问题。探索大学生农业基层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二者互惠、互促、互进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