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王媛媛 《生产力研究》2011,(7):99-100,130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贫困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和农村地区的贫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1992年以后我国城市贫困开始显现,且规模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作为一项重要的反贫困措施城市低保制度一出现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城市低保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从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的测定、低保制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析,以期利于城市低保制度乃至统筹城乡的全民低保制度研究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意味着针对城市贫困居民的社会救助由道义性向制度性转变。该项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制度环境以及制度对象的影响而产生了多方面的延伸效果,并且形塑了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利益结构,从而导致低保制度在实践中逐步走向重构,并预示着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再次转型。  相似文献   

3.
城市低保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 《经济论坛》2009,(10):46-48
城市低保制度是一项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国建立城市低保制度的时间不长,该项制度在实施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低保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巍巍 《时代经贸》2013,(20):190-190,192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的最后安全网。自1999年,我国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享受城镇低保的居民基本摆脱了贫困的生活状态。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出现了类似发达国家福利依赖的现象,即低保制度“养懒汉”现象。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低保福利依赖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低保福利依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的最后安全网。自1999年,我国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享受城镇低保的居民基本摆脱了贫困的生活状态。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出现了类似发达国家福利依赖的现象,即低保制度“养懒汉”现象。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低保福利依赖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低保福利依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是我国目前城市反贫困战略的核心,它已在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缓解由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矛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是我国目前城市反贫困战略的核心,它已在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缓解由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矛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解决城市贫困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还存在着低保标准不科学、调整机制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该制度的可持续运行。通过ELES模型测算得到城市低保标准的理论值,构建了多层次低保制度并设计了与经济参量挂钩的调整机制,该机制将有利于满足城市低保人群最低水平的多层次需求,使受助者摆脱贫困陷阱,并推动城市低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城市低保对象救助与就业问题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平衡救助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各国社会救助政策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经过10余年的发展,"应保尽保"目标早已实现.但是,随着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完善,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却逐渐成为低保对象的主体.低保群体的制度依赖倾向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分析政府与低保对象在不同模式下救助、就业问的博弈问题,旨在寻找城市低保制度中救助与就业的最佳平衡点,建立促进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积极就业的利益导向机制,以期为我国低保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保障城市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设立的一项重要社会救助制度,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已经硕果累累,在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我国城市低保制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对象识别不够准确,保障标准偏低且缺乏弹性,财政投入不合理,低保管理中退出机制不完善、管理队伍不专业、管理部门权力受限,等等。为此,必须规范低保申请人资格审核制度、科学设计城市低保标准、完善低保资金筹集机制、积极推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群就业、完善低保管理工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在我国对城市低保制度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后,民政部门开始重新部署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工作.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村低保制度逐步完善,实现了全民覆盖,基本上解决了农村中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但是,由于政策扭曲、缺乏监督等多种原因,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陕西省石泉县一个村庄为例,对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社会进步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这项制度对于缓解过渡时期的城市贫困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如保障线过低,补贴方式过于简单。对低保人群的收入监控和动态管理还不够规范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需在目标定位和实际操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有劳动能力人士构成我国城市低保对象的主体,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有劳动能力对象积极求职和就业,实现救助和就业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市低保制度需要着重解决的难题之一。通过借鉴Saraceno提出的"社会救助生涯"来界定动态管理,并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了国际社会所采取的动态管理的实务经验,从经济激励措施和促进求职制度安排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低保动态管理的主要特点及其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低保对象动态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于"绝对贫困"理念基础之上的"低保"标准具有保障不足和就业激励不足的内在缺陷。为解决较低的"低保"标准与贫困居民较高支出的矛盾,我国制定了"低保"制度的配套制度,形成"低保"制度的"高含金量"。"低保"户和低收入户之间存在差异非常大的福利区域,引发"低保"户对低保制度的福利依赖,形成"隐性就业"和"显性失业"现象。作者在分析"低保"标准固有缺陷的基础上,设计新的保障标准,即"家庭运行标准",探讨其内容和测算方法,并提出保障该标准运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低保制度建设的逐步深入,有劳动能力者及其家庭已成为主要的低保群体,如何鼓励他们积极觅职、实现自立是今后完善低保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分析表明,现行的社会救助标准体系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利于低保家庭退出救助的因素,如低保的替代率、救助标准抵扣和渐退措施、低保附带福利、工作成本以及工作的稳定性等都会影响低保家庭是否会退出低保。本文以上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参照国际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城市低保制度的实施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相关研究机构组织了由大学生组成的调查员对邵阳市城区内多个社区两百余户低保受助者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低保制度能发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是一项完成了基本任务的顶层设计;自谋生计是大部分低保受助者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低保制度不具备"养懒汉"的经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低保"对象就业决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艳春 《经济论坛》2005,(24):51-5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低保”人群的贫困问题更加凸显,城镇贫困居民生活处境可能更加困难,贫困群体的数量也有增大的趋势。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贫困群体最低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例如长期福利依赖和隐性就业问题等,已成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难以解决的主要矛盾。为了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完善,维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研究城市“低保”制度与低保对象就业决策的关系,以防止长期依赖和社会排斥,提高“低保”对象的就业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加强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工作,为城市居民构筑最后一道“安全网”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最低纲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一直寄予了高度重视。您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城市低保工作。2001年8月,党中央做出重要决定,要求进一步强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保覆盖面不足的问题,把符合条……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低保制度在运行10年中,其"应保尽保"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是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却面临着福利依赖,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等制约其就业的因素。因此,我们以昆明市五华区红云幸福家园社区劳动与社会保障服务站在实施城市低保制度过程中,遇到的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困难的现状,提出调整人均低保标准,灵活运用低保附带福利等建议,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进行就业促进等措施促进其就业、防止人力资源和社会财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0.
后扶贫时代背景下,将低收入家庭中特殊困难人员以“单人户”的形式纳入低保制度覆盖范围是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探索。本文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构建了“制度结构—个体差异—治理策略”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构建反事实结果,分析了低保制度对低收入群体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低保制度对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备显著的缓解作用;其减贫效应在城乡与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农村大于城市,西部大于东、中部地区。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应逐步扩大低收入群体以“单人户”入保的制度覆盖面,健全对低收入群体的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应将贫困脆弱性纳入到现行低收入家庭贫困预警机制之中,提升对该群体整体致贫风险的动态监测能力;应考虑城乡与区域之间低保制度对低收入群体贫困脆弱性缓解作用的差异性,确保低保制度在城乡与区域之间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均衡兜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