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战后日本金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次大战后,日本经历了10年的经济恢复时期,到1955年,以实施“经济自主五年计划”为标志,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日本的金融业经过战后整顿,也开始进入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日本金融呈现如下突出特点。第一,间接融资优势。间接融资及其对称直(?)融(?),属于资金融通的两种基本方式。所谓间接融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民族文化单一,区域问题并不十分突出,在二战之前,日本宏观经济的区域观比较薄弱,区域开发问题和区域经济政策缺乏独立性,通常是置身于国民经济整体中加以考虑,二战之后,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以及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区域开发问题才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策两个层次上提了出来,在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中,区域开发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战后四个时期考察日本区域开发政策的展开与变化,以求为我国的区域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日本货币金融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战后至70年代初主要的货币政策是配合道奇的“超平衡预算”而采取的金融缓和政策。70年代至90年代初日本政府主要采用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长时期地维持较低的官定利率政策是日本产生“泡沫经济”的重要政策原因。进入90年代后,日本政府由于急于解决“泡沫经济”问题,又错误地使用了过猛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再加上对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解决不力,导致在经济增长方面出现“停滞”局面,在货币政策方面出现极端的“零利率政策”,日本政府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在经济衰退中同时面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全面重建的“世纪难题”之中。  相似文献   

5.
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金融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政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实行“均衡财政”,证券市场不发达;而民间企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投资旺盛,自有资本率又低,所需资金严重短缺,所以金融政策所起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成功地运用低利率政策、超额贷款政策、政策性金融诱导等,满足了企业和社会的资金需求,为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7.
日本的一整套金融政策——低利率、超信贷、行政指导,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它符合当年日本经济的实际情况,是在日本证券市场尚不发达、国民金融资产十分有限、间接金融处于优势的环境中,为满足高速增长时期的大量资金需求而制定的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政策。一旦客观形势变化了,这种特殊政策就会走向反面,导致金融政策的失误。日本在80年代后半期开始长达7年的“泡沫经济”,与过度依靠人为的“超低利率”金融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因为违背了市场规律而受到了惩罚。这是很重要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战后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我们可以认为,政府当局所推行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相当成功。经济复兴时期(1945~1952年)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不仅消灭了恶性通货膨胀,而且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高速增长时期(1953~1972年),高速的经济增长之所以没有带来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反通货膨胀政策所造成的良好经济环境。一、经济复兴时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刚刚结束战争的日本,由于生产瘫痪,物资奇缺,以及战争结束所释放出的潜在购买力,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赶超欧美的目标,日本政府推行了出口和投资设备主导型的高速增长战略,但是,战争使得日本经济濒临全面崩溃,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资金极度匮乏,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为了既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又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一方面通过国内外各种渠道多方筹措施资金,另一方面对国内金融实行严格的限制,从而形成了日本的限制性金融体系,这种限制性金融制度上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环境政策演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环保状况依然严峻。据国家环保局《199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批露,由于人口基数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等因素,1996年我国环境状况从总体看,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仍相当严重,在一些地区,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有蔓延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遏制住这种状况的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环境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以促进环境问题的迅速解决也是必要的。日本作为一个深受公害影响的国家,在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有一些独特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年),吉田先后四次组阁,执政历时7年有余。四届吉田内阁为了挽救战后日本经济的全面崩溃局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恢复的政策,使日本很快走出经济困境,并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推行“倾斜生产方式”,解决基础工业原料的短缺问题战后日本不仅粮食极其短缺,通货膨胀日趋严重,而且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原料也严重匮乏。由于战争使日本的矿产资源遭到了破坏,煤和生铁的产量锐减,从1945年末到1946年间。煤只有战前的1/8,生铁只有战前的1/20。这不仅使经济的恢复困难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工业生产显著下降,1946年工矿业生产指数只是1936年的30.7%。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第一吉田届内阁,很快认识到生产不振的最大原因,既不是设备不足,也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原料、煤炭、电力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政策金融在战后初期到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由于其承担了民间力所不及的金融功能,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经济发展步入正轨、民间金融的体制建设取得进展、实力逐渐壮大之后,政策金融的规模仍持续扩大。政策金融本身并不能保证资金的合理配置,庞大的政策金融的存在无疑会阻碍民间金融正常和充分发挥其功能。现阶段,日本正在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激发经济活力,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无疑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这就必须尽快解除政策金融对民间金融的桎梏。  相似文献   

14.
15.
浅析日本的金融空洞化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高建华以闭锁性为特点的日本金融制度,在进入80年代以来已明显地朝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但一国的经济制度因受本国具体国情制约,其变化过程通常是渐进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缓慢的。日本的金融制度变革也存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外贸政策是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职能机构对外贸的管理方法、措施则构成其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大致是沿着保护国内产业、扶植对外出口的主线延伸的,其中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是通产省)协同民间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进出口等贸易形式的法规、制度,加强了政府对外贸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这一切都驱使着日本的对外贸易走向繁荣和发展。一、战后日本实施外贸管理政策的必要性战后,日本在经济复苏的50年代,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又加之资源供应极为贫乏,必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的农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与日本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农业保护政策是分不开的。但是,日本农业保护政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既有促进农业发展积极的一面,又有阻碍农业发展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认真总结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战后赶超期日本通过"温和"的金融约束实现了金融深化,但金融约束政策在应该放松甚至退出的时机没有放松或退出阻碍了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自由化以来日本通过市场增进--体系重建与改进监管并进的路径实现了金融深化.日本的经验证明金融部门的深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其效果视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而不同,不同经济体应视各自经济体的情况选择金融深化的手段.日本金融深化过程中金融制度"创新"与"监管"并举的做法对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日本战后的折旧政策及其启示石连运折旧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指导方针及其有关规则。采取不同的折旧政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研究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所采取的折旧政策可以发现,日本采用的是让企业多提折旧、快提折旧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