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储蓄分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采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分部门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中国的投资与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三部门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对投资率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居民部门.本文还发现中国投资与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之间具备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并从中得出结论:中国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自我累加效应,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而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在短期内也无法拉动投资率上升.  相似文献   

2.
郭翠荣  王付强 《经济师》2007,(8):17-17,20
现实经济中,各部门中各主体的储蓄规模和投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甚至存在较大差别,有的主体储蓄大大高于投资需求,有的主体则正好相反。因此,要使资本形成得以实现,就需要经济中存在着有效的机制将资金盈余部门的储蓄转移到资金亏损部门以形成投资。文章从金融中介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金融市场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两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储蓄者和投资者是市场金融的两个微观主体。一方面,两者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通过利率和竞争来协调的。当利率偏高时,储蓄增加而投资降低,反之则相反。所以只有市场利率反映均衡利率时,储蓄与投资才能达到有效均衡,储蓄才可转化为投资。因此,利率只有市场化才能发挥其价格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居民作为微观主体之一即主要的储蓄者,其储蓄行为同时受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税收是居民收入的递减,会影响到居民的储蓄总量和储蓄结构,从而使储蓄进入不同的融资市场。影响着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却可以促使居民扩大消费者,从而带动投资的增加。而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资本市场、银行业的发展和居民的实质投资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重要步骤 利率是资金商品的价格。是调节经济的杠杆。利率由储蓄、投资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利率又是影响储蓄、投资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为保证利率的合理调整,我们所选择的利率政策就应当具有自动、间接、适度、可变的特点。显然,这种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结构的变迁与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整□中国银行总行发展规划部巴曙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运行的日趋市场化,我国的金融结构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储蓄主体由政府变为居民,居民部门已经成为最大的储蓄者,居民的资产主要是金融资产(其中主要是国有银行的存款)...  相似文献   

5.
金融中介作为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内生于市场经济的。它不仅提高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整体规模,而且提高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从而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在我国转轨体制中,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被界定为将分散的居民储蓄转化为对国有部门投资的工具,因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渐进转轨的顺利进行,但随着转轨的推进对经济发展产生牵制是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金流动和发展资本市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贝多广 《经济研究》2004,39(10):84-93
本文考察我国近十年来储蓄转变为投资的过程 ,探讨从储蓄到投资过程中金融扮演的角色。文中运用资金流量分析法研究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情况 ,并侧重于金融部门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业的资金来源以及资金运用 ,以期揭示各金融子部门的作用和效率。分析的结论是 ,深化储蓄—投资机制的重要出路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7.
从结构上看,国民储蓄包括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通常按照资金流量表对三者进行测算是不科学的,应直接用支出法对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来进行测算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的数量。中国储蓄率的变化趋势主要应该由企业储蓄、政府储蓄来解释,居民储蓄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保持了稳定。  相似文献   

8.
一、从资金供求角度看民间不动产抵押借贷的产生及其意义 从资金供给的角度看。民间金融历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据统计.日前全国居民储蓄存款超过14万亿元,有关专家指出.过低的存款利息.使民间资金从储蓄中收益非常有限;加之近几年股市一直低谜,中小投资者信心不足;其他投资方式收益和安全的不确定性,形成了居民巨大的资金财富与狭窄的民间投资渠道极不相称的局面.民间金融迫切需要新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个体跨期最优化行为为基础,从居民异质性风险偏好和市场摩擦视角考察了我国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消费、储蓄与投资效应,得出如下的结论:首先,中国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将引发境内外居民和投资者的储蓄和投资跨境“局部转移”或“全部转移”,其转移的规模和方向取决于内外资金融企业及市场的绝对和相对投融资效率.其次,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将有效提高社会中退休群体的消费水平,对年轻群体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则取决于代表性个体的异质性风险偏好:如果代表性个体是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的,则金融创新将使年轻群体的消费量增加、不变和减少,储蓄量和投资量减少、不变和增加,储蓄转化为资本积累的规模减少、不变和增加.最后,政府应依据内外资金融企业和市场的相对投融资效率来确定金融创新的速度、深度和时序,以减小金融创新的“转移效应”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储蓄率部门特征、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总储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逐年降低,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储蓄的不断上升。基于1992-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统计数据,本文从部门可支配收入和边际储蓄倾向角度,对我国居民、企业及政府三部门的储蓄率变化进行剖析,同时,建立计量模型对问题的变化原因做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比例,实施减税降负、促进消费的税收体制改革,以及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企业对劳动者支付水平等。  相似文献   

11.
金融体系选择理论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体系在现代经济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沟通居民储蓄与公司部门和在厂商之间分配投资资金,允许厂商和居民分担风险。然而,不同的国家却有不同的金融体系。据此,一批重量级的金融经济学家对此都非常重视,并提出了不同的框架、模型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2.
<正>1994年,是我国实行财税、金融、外资、外汇、投资、价格等重大改革的关键一年,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在我省得到了全面贯彻和落实,各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形势基本正常,引进外资发展较快,企业出口增长迅速。但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通货膨胀加剧、企业资金矛盾更加突出、国有企业亏损严重的问题;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存款却超常增长,出现了高通胀率下的高储蓄。本文试从1994年度资金流量表人手,对我省社会资金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3.
国民收入分配、金融结构与宏观经济稳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国民收入分配、金融结构与宏观经济稳定余永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一、分析框架:各宏观经济部门的资金流量关系首先我们把中国经济划分为居民、企业、政府和银行四个部门。即在中国的资金环流中,可选择上述四个节点。正如在所有环流中一样,流入和流出给...  相似文献   

14.
改善金融生态的对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企业的不合理干预,维护经济主体经营自主权,提升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生态的改善,说到底是要进行体制改革,首要的是转变地方政府主导经济金融的格局,减少行政对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与影响,维护经济主体市场权利,弥补信用缺失。地方政府应认识到,依靠投资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资金流动更多地取决于地区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即金融生态。如果一个地方金融生态好,就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向这个区域…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浩 《财经科学》2001,(4):16-20
本在对我国1992-1998年资金流量表初步分析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⑴政府、企业、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比例为18:13:70,基本稳定;⑵储蓄、投资率高,住户部门储蓄占总储蓄一半以上,企业部门占资本形成总额的3/4;⑶企业是最大的亏绌部门,住户是最大的盈余部门,储蓄与投资分离程度高,占可支配收入的14-15%,这决定了金融资产规模和货币量的迅猛扩张;⑷企业部门的资金来源以外源融资为主,外部资金又以银行贷款为主,资金运用以实物投资为主,金融资产中以货币性资产为主;⑸住户部门的资金来源以来部门储蓄为主,负债极低,但增长较快,资金运用以金融资产为主,其中又以贷币性资产为主,但股票、国债、保险等金融资产的比重上升趋势;⑹政府部门有较强的经济建设职能,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部门储蓄,负债并不高;⑺金融部门在融资中占绝对优势,非金融部门87%的融资活动以金融部门为中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投资拉动型态势,内需不足问题逐渐凸显。居民即期消费不足与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的效率低下,这都对有效需求具有抑制作用。我国政府应进一步调节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加即期消费,应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金融中介机构,以提高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财经观点     
《经济》1999,(12)
启动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投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和市场。从资金方面看,在目前社会储蓄大于投资、金融系统存大于贷、差额颇大的情况下,宏观上来说资金问题不大,微观上主要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障碍有待消除,需要建立畅通的金融渠道。目前  相似文献   

18.
一、储蓄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 l.储蓄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来源。尽管检验储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些困难,但我们知道投资在一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储蓄又为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借助储蓄将分散在居民手中的零散货币集中起来,变成银行巨大的信贷资金来源,银行再贷给企业可以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器。我国银行贷款资金来源中储蓄存款占的比例约为80%,由此可以推断出我国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主要来源于居民储蓄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2.储蓄…  相似文献   

19.
银行储蓄和证券储蓄就其资金运用来看,前者属于间接融资,后者属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具有间接性、短期性、可逆性的特点。与此相反,直接融资则具有直接性、长期性、不可逆性的特点。据此,首先我们将两种储蓄的第一个特点加以对比。银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间接性,使此种融资能否形成资产增殖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为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在分配资金的方式、数量和结构等方面都要受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自身资金营运状况及地方政府的干预,容易导致信贷资金财政化。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企业一方在“企业管生产,银行管资金”思想主导下,往往也不能很好地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影响了银行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与此不同,证券储蓄的直接性决定了资金是在投资者和筹资者间直接融资,债券的刚性和股份制  相似文献   

20.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银行储蓄高企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单纯从消费角度解释与消化居民银行储蓄是不适当的,化解高储蓄的另一有效方式在于发展准储蓄替代产品、拓展金融投资渠道.金融资产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储蓄的价值,银行储蓄高企与居民直接投资所受的约束密切相关.我国现阶段低风险资产的缺乏,以及风险资产的广度和深度难以配比居民的投资选择,产生强制性银行储蓄,是现在储蓄高企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反思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大力培育储蓄替代型金融资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