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行挤兑、存款保险与流动性"(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and Liquidity,Diamond&Dybvig,1983)是分析和解释银行挤兑及其传染性的经典文献.在文中Diamond&Dybvig建立了Diemond-Dybvig模型,通过建立"三个时期,两类客户,一种商品"的简单模型,探讨存款人流动性需求对银行挤兑及其传染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认为类似存款保险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必要的.D-D模型从银行活期存款契约(demand deposit contract)与流动性的关系分析防止银行挤兑和存款保险与存款契约最优化问题,认为不对称信息是流动性需求的根源,"传统的活期存款契约能为存款人提供流动性,并形成多种均衡,其中之一便是银行挤兑.存款契约能阻止银行挤兑,……而政府存款保险有利于形成最优契约".在分析银行契约时,Diamond&Dybvig认为由于银行具有流动性转换功能,即将无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有流动性的资产.因此,存在既能阻止挤兑,又能提供最优风险共享的契约.  相似文献   

2.
编辑寄语     
如何防范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万一出现银行危机,又由谁来挽回广大储户的损失?这些都是中国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一旦某一银行出现支付危机,存款人由于无法辨别银行是稳健运营还是濒临破产,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挤兑,并使公众对其它银行的信誉也产生怀疑,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进而造成银行体系的崩溃,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3.
信贷思考     
马增义 《中国工商》2004,(2):124-126
尽管信贷体制从未停止过改革,尽管责权利相互制衡原则得以突出;商业银行基层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却不容乐观!为何会发生““““储户挤兑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事件?企业的假报表为何可以欺骗银行?怎样把好信贷业务入口,抵御风险,这是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回顾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设计特性并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CBDC发行对金融脱媒和银行挤兑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第一,发行CBDC可能产生金融脱媒效应,但若央行对商业银行资金流失进行补偿,则可缓解该效应。补偿比例越大,金融脱媒效应越小;完全补偿时不产生金融脱媒效应。第二,在央行补偿条件下发行CBDC,银行挤兑发生门槛提升、概率下降。补偿比例越大,银行挤兑发生概率越小。第三,在央行全额补偿条件下发行CBDC,外部冲击对于总产出和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稳定性的负向影响减小,发行CBDC促进了金融稳定。因此,文章建议逐渐放松CBDC发行限制,建立CBDC发行专项补偿机制,适度引入降低CBDC流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正式放开,各银行间的利率竞争愈演愈烈,不能准确应对市场竞争的银行随时面临着储户流失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本文从客户提前取款模型入手,借由L-C模型探讨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并阐述了银行为避免利率市场化而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田浩 《商》2015,(2):186-188
本文基于博弈论的简单模型,对商业银行面临挤兑危机进行了分类分析。在假设两位存款人的前提下,分析了挤兑可能发生的情况,银行与两位存款人之间的相互博弈过程,并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7.
<正>一、建立银行存款制度的原因和目的银行存款保险是一种对储户的存款提供的一种保障,就是当储户存款的银行破产时,银行存款保险机构利用银行存款保险准备金替破产银行对存款人  相似文献   

8.
知识窗     
<正> 假币被银行没收怎么办? 一、要求银行用伪钞鉴别器重新鉴别,同时,储户自己也可用银行的鉴别器进行鉴别;二、确认系假币后,银行应当储户面在假币上加盖"假币"或"作废"戳记,  相似文献   

9.
《商》2015,(43):243-244
网络谣言相对一般谣言来说,传播速度更快、对社会危害更大。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网络谣言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危害甚远,对其进行宪法规制势在必行。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在网络谣言宪法规制方面的先进经验,从网络谣言的特点和危害入手,分析我国网络谣言的宪法规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谣言的宪法规制,推进我国网络谣言治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桑杨  毛艳 《电子商务》2016,(2):49-50
本文从社交网络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微信信息传播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对信息传播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模型中参数进行调整来分析微信信息传播速度的变化,得出了信息对用户的吸引力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效果有最大的影响,用户容易受他人影响的程度对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影响稍小。  相似文献   

11.
高婕  高卉 《北方经贸》2003,(9):68-69
挤兑的发生源于银行的脆弱性,造成了高昂的社会成本,导致公众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银行体系的崩溃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受损造成金融恐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应对挤兑的制度安排,它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我国应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上日程,同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何康 《中国报业》2020,(7):20-24
新冠病毒带来了全球第一个社交媒体性的"信息疫情"(infodemic),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传播真假信息。本文聚焦微信群的谣言传播现象与行为,认为其本质是一种"移动对话",由此分析疫情谣言在"移动对话"中的形成、展开及其特点,最后提出针对社交空间的谣言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贾圆 《中国报业》2014,(18):90-91
新媒体时代,谣言插上网络的翅膀,在公众舆论平台上肆虐。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得网络谣言的传播为公众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极大困扰,网络谣言被列为"网络十大罪状"之一,亟待治理和解决。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在规制网络谣言方面存在不完善、不具体、不严密等问题。鉴于网络谣言存在的不同类型、不同危害程度、不同传播环节等情况,本文从法制层面探讨如何对网络谣言进行具体的、有差别的防治,以更好的防治网络谣言,同时防止破坏舆论环境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商业很行法》给储户带来了什么?黄国标百姓与银行息息相关。那么,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在对金融业的繁荣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给广大储户带来了什么呢?──突出储户利益,通篇体现了对存款人的保护.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  相似文献   

15.
存款保险制度对可以起到防止银行“挤兑传染”,达到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有利于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构建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等。从我国银行业现状来看,为促进银行体系改革有必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过程无不伴随着谣言的传播,谣言往往会导致公众恐慌甚至群体极化,使事件趋向复杂,影响事态发展。随着移动媒介的变革,谣言的传播更为快捷,跨媒介渗透率更高,其社会影响更为恶劣。科学有效治理谣言有助于化解舆情风波,维护公共舆论的正向功能,促进网络舆论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袁媛 《中国报业》2020,(6):10-11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公共危机事件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在此次疫情期间,谣言传播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舆论安全造成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公共危机传播的概念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次疫情期间谣言产生的心理原因和媒介因素,并对谣言传播现象进行解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危机期间主流媒体要承担信息核实、即时反馈和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信息传播速度模型讨论证券市场信息的有效性。发现在上海证券交易市场上信息传播速度对上证指数条件波动率的影响具有随时间变化逐渐扩大的趋势,而在纽约证券交易市场上信息传播速度对道琼斯指数条件波动率的影响相对稳定。表明上海证券市场消化新信息的效率明显低于纽约证券市场。实证结果较好地刻画了中美证券市场信息流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处于高发态势,因此而引发的储户与发卡行之间的诉讼纠纷也屡见不鲜,银行在诉讼中往往提出己方不存在过错及储户未妥善保管密码的抗辩.通过合同法律关系的角度对银行在信用卡诈骗中储户的损失承担责任的法律基础进行研究,期望进一步厘清其中的法律关系,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商》2016,(7)
现代社会通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极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加快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然而,这也正是当下网络谣言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规范网络信息传播行为和打击网络谣言犯罪也成了当今社会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据此,本文就网络谣言的刑法治理立场进行了一定的梳理,首先阐述了网络谣言的刑法界定和危害,再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解析了当下我国在网络谣言刑法规则的要求和底线,并就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实践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