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丽娟 《商业会计》2011,(28):33-34
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将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大大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由于个人所得税属于直接税,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愿望尤为强烈。而个人所得税的非中性及分项计税方法给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纳税人可以结合工资、薪金扣除标准的提高以及年终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利用工资薪金福利化手段、均匀分摊各期工资薪金收入、转化所得项目等方法,合理进行纳税筹划。  相似文献   

2.
徐丽华 《商业会计》2004,(10):51-51
根据目前及今后可能采取的纳税改革,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兼有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两种收入时的纳税筹划 由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是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而劳务报酬实际上采用的是超额累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税制的年终奖金纳税筹划最优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涛 《商业会计》2011,(34):31-33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改,将现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个税税率,由9级超额累进修改为7级超额累进,取消了15%和40%两级税率。税制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税后收入,特别是一些高收入人群,以前的年终奖金筹划方案也会随之改变。本文旨在从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均衡各月工资收入水平、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纳税筹划,对属于各个范围的工资收入都给出了最优化的筹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建平 《江苏商论》2007,(2):157-158
2006年1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以每个月收入额减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计征个人所得税。中小改制企业工薪所得因有其特殊性,应注意合理安排工薪分配方式,注意工薪发放与分红派息的选择,注意工薪发放时间、次数、每次金额等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个人理财观念与税收筹划意识的驱动下,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减轻个人工资、薪金的税收负担,是工薪阶层纳税筹划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对税收筹划的概念及其动因进行分析,然后对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现状、基本思路进行简要说明,并结合当前主要的工薪筹划手段进行方案设计,最后进行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6.
工资薪金所得可谓是占据着个人所得税中的半壁江山,它直接影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企业若想保证员工的利益最大化,并在不违背税法规定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为员工节税,正确筹划工资薪金所得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企业的税收筹划都应结合各自所处的行业、公司的治理结构、人员流动性等因素,建立一个适合自身的薪酬激励体系,我国税法对于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有着严格的规定,但也对一些政策支持,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事项有特别的税收优惠。企业在不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下,对工资薪金所得进行合理税收筹划既有利于单位节约人力成本,又增加了员工的实际收入。  相似文献   

7.
刘海燕  曾佑新 《中国市场》2014,(15):108-111
在现行税税制下,如何通过合理筹划,使每月工资薪金应纳税额和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最少,一直是工薪阶层十分关注的问题。介绍了临界点筹划方法在个人所得税筹划中的应用,包括:在偶然所得纳税筹划中的应用;在合理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额度中的应用;在工资薪金和全年一次性奖金纳税筹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工薪、薪金所得纳税筹划是通过合理安排工资、薪金的分配方式、时间、次数、每次金额等,做到在企业人力成本支出总额不变的前提下,使员工净收入最大化,充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使企业自身效益最大化。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自二OO六年一月一日起,工资、薪金所得,以每个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计征个人所得税。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对广大工薪族是一大利好,同时也对企业管理部门的纳税筹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就中小改制企业如何做好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胡芳 《现代商贸工业》2014,(13):158-159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关于劳务报酬和工资、薪金征税规定的差异使得同等数额的劳务收入按照不同的项目征税时税负不同,而劳务报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都可以按月征税,劳务提供者就可以在得到支付所得一方的配合的情况下根据税收筹划的需要在受雇和独立劳动两种方式间进行选择,对此进行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的税收筹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职工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本文从工资薪金征税办法出发,分析了工资薪金税收筹划的思路和空间,并详细地提出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汤常一 《中国市场》2014,(50):98-101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校教师收入逐年提高。本文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对高校教师的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及适用税率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提出减轻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增加实际收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东  魏全江  李伟毅 《现代商业》2007,(36):275-276
日常生活中工资薪金所得是我们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工资薪金纳税有具体的政策规定,随着个人工资水平的提高,职工单位发放工资奖金,科学进行工资奖金纳税筹划,使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尽可能给纳税人带来税收经济利益,这样单位既减轻了工资性支出压力,职工又增加了工资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重要的税种之一,其中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又是个人所得税主要来源之一。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回避税收风险,同时通过利用各种有利税收政策,合理安排工资发放时间,实现税负最低交税更少的目的。税收筹划需要合理安排每个员工的收入,使得员工个人的应纳税所得落在一个纳税级别中,而并不一定更为严格的要求每月收入要完全一样多。利用好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从税收优化的角度给出了用人单位设计薪酬制度的一般具有可行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员工个人收入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个人所得税负也明显加重。本文通过两同事年终奖计发现象,分析了员工工资、薪金所得纳税筹划的必要性,通过制订合理避税计划及采取合理避税策略的思路,提出了常见的员工工资、薪金所得纳税筹划策略,即在不损害国家、企业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对员工工资、薪金所得进行纳税筹划,合理纳税、有效避税,在企业人工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员工个人收入最大化,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宋建梅 《商业会计》2011,(22):49-50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标准由二审稿的每月3000元上调至3500元。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同时将现行工资薪金所得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第一级税率由5%降至3%。本文拟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标准存在问题入手,探讨免征额标准确定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完善我国工薪所得免征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中工资薪金所得是我们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工资薪金纳税有具体的政策规定,随着个人工资水平的提高,职工单位发放工资奖金,科学进行工资奖金纳税筹划,使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尽可能给纳税人带来税收经济利益,这样单位既减轻了工资性支出压力,职工又增加了工资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6)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当前高校已成为高收入群体,税收筹划已势在必行。由于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变化,高校教职工薪金数额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不同形式的发放工资薪金对高校教职工的纳税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合理分配高校教职工每月的工资和年终奖金、劳务报酬二个方面进行高校的税收筹划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职工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已知的假设前提下,依据工资薪金所得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运用Excel表格中规划求解执行模拟分析,探讨职工工资薪金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发放的最优方案,通过设计简易模型实现快速求解,为企业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提供参考。个人所得税的计征方法对于一般职工很难理解,为此企业应加强统筹协调,改变传统的薪酬支付方式,人力资源部与财务部要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统筹考虑企业年度工资总额、绩效考核调薪等因素基础上,提高工资薪金预测的准确性,结合规划求解方法模拟出的低税率和全年一次性奖金临界点,实现职工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星 《商业会计》2012,(4):53-55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税规则有较大的差异。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是按月计算而不是按年计算,财产转让所得的纳税义务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中的规定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异都给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留下了空间。本文对个人所得税的税基、税率、扣缴义务转移的税收筹划结合相关业务进行分析,以期对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