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在于创建了一个新型的资本市场平台,为资本市场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完成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本文首先从现阶段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发展的特点入手,探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结构优化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五条基本途径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比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解决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5月国家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制订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4.
就在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猜测颇多之际,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的讲话一锤定音:不再进行第三批试点,力争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6月2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外界披露了管理层对于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为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解决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5月国家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制订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实惠效应”与“未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投资者能否获得超额收益值得关注。本文将股权分置改革事件划分为两个子事件——股权分置改革宣告和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对1264家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超额收益研究表明:①投资者在两个事件中平均都能获得正的超额收益;②在股权分置改革宣告事件中。投资者更注重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惠——对价的高低;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事件中。投资者更注重企业的未来——非流通股未来带来的扩容等:③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均值回归现象。如果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宣告事件中的累计超额收益较高(低)。则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事件中的累计超额收益会较低(高)。短期内投资者能够从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利.但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全流通带来的市场恐惧.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更是降低了市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中各方利益平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国情,也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行为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制度性缺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质是利益的再一次分配,这次再分配涉及国家、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等多方利益。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揭示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宏观背景,指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刻不容缓,区别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与补偿,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是实在的利好,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A股走势的影响,并对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合理的价格水平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地分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形成了“股权分置”现象,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序幕的拉开,理论界、实务界以及证券监管当局共同关注的除了对价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之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有利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和流动。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债权人可以依托在上市公司的特殊地位,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实施债转股、债务重组和资产注入等手段推动上市公司股改,并以此作为支付的对价,促进上市公司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保障了债权的全额及时回收,维护了自身的权益。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均衡对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政策中性原则与套利分析理论推导出市场均衡条件下的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公式,对46家试点公司和进入全面股改后推出的前两批72家公司对价方案进行剖析,认为部分上市公司对价支付比例存在明显不合理.并利用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了试点公司不合理对价方案获得高票通过的原因。最后,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与成本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在一个相对较短时间内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对于非流通股东而言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推出首批4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后仅月余,在6月20日又再次推出了第二批共42家试点公司.二批试点公司不仅数量大大超过首批试点,而且公司覆盖面也更加广泛,长江电力、宝钢股份等超级大盘股赫然其中.显然,大型中央企业将成为今后股权分置改革的重点.证监会和国资委既然敢推出大型企业试点,那么就传递给市场一个信心,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让人感到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潮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3.
内地股市掀起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热潮,这对活跃市场、促进股市回暖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股权分置对于股市的长远发展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要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源源不断地为股市提供动力,还需要其他诸多方面的配合。一般认为,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造成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相互交织。非流通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全面股改前40批939家公司作为有效样本,以超常收益率作为基础度量指标,利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通过对比不同批次、不同交易所和不同板块股权分置改革效率的差别,深入研究了股改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高质量公司较多的批次存在较高的超常收益率,深市股东平均要比沪市股东获得较高的超常收益,中小企业板的平均超常收益率要远远大于主板市场。  相似文献   

15.
股市公共性: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几个主要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流通股含权”说、“合同”说等是不能成立的;从政府政策的公共利益出发,提出了股市公共性学说。强调这一学说是支持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据此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牛能源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以高比例赞成表决的通过,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第一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尽管4家公司的试点在多方博弈中结果不同,各自的当事人感知与反应不同,但这毕竟是市场认可的第一场博弈,无论是直接参与此轮博弈的当事人,还是为试点公司设计方案的证券公司保荐人及管理层,其中经验与体悟都良多。  相似文献   

17.
如果异议股东与公司无法达成回购协议,异议股东有权起诉公司,请求法院裁定合理价格。换股吸收合并在资本市场上屡见不鲜。它既可以用于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如上港集团、葛洲坝集团)或者其他资产重组目的,也可以"有中国特色地"服务于"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18.
《航天工业管理》2005,(6):47-47
证监会、国资委2005年5月30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大中型上市公司要积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大中型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将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改革预期。  相似文献   

19.
刘洁 《冶金财会》2010,(12):36-37
<正>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一些制约并购市场正常运行的制度性因素也随之消失。在这个背景下讨论股权分置改革后,为我国并购市场提供的一些机遇,同时分析新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20.
即将开闸的股权分置试点,很可能成为引发中国资本市场大震荡的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