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郑建平 《物流科技》2011,34(1):19-22
发展港口物流业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重要增长极,宁德要发挥在海西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必须结合区位、资源、环境、产业等优势,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作者通过搜集环三都澳区域港口物流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三都澳区域的区位环境与经济环境,指出宁德市具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物流的影响、港口物流发展对腹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三都澳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机制,从而为三都澳港口物流与宁德经济协同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港口从古至今一直历来都是境内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利用现代化港口作为开展贸易的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商业繁荣,进而带动物流业的发展。港口是国际物流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文中简单的对长三角港口群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0年来,宁德市质监局把“质量兴园”当作为园区发展的“助推器”,从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人手,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促动的局面,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园区做大做强,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港口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区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无不同港口的作用紧密相关。如美国以纽约为中心的东海岸经济圈、以洛杉矶为中心的西海岸经济圈.日本由东京一横滨等构成的东京湾经济圈和大阪一神户等构成的濑户内海经济圈等。同样.世界范围内产业大转移也让中国港口业赢得了大发展并完成了区域布局: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上海、宁波两港为主体的长三角与东南沿海区域港口群;围绕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香港.广州、深圳三港为主体的华南区域港口群:围绕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大连.天津、青岛三港各具特色的区域港口群。  相似文献   

6.
董雷 《物流科技》2010,33(4):51-53
根据港口群的出现越来越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形势,从港口群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当前港口群发展的现状,研究了港口群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要制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上海物流》2005,(1):2-3
未来5年,我国将在沿海经济增长的三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区域建设三大港口群,着重发展大型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码头,为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腾飞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分析研究长三角港口群的竞争与合作现状。对长三角港口群的经济状况做出详实的分析:包括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的经济结构和布局,浅谈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港口群进行阐述后得出港口群内各个港口的定位与分工。最后,本文对长江三角洲港口城市之间关系作了总结,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湾港口群煤炭物流竞争态势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熙晨 《物流技术》2008,27(2):8-10
通过对环渤海湾港口群竞争态势及港口煤炭物流发展优劣势分析,提出了各主要港口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港口物流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逐年上升的货物吞吐量促使港口物流的建设规划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为避免对港口过度投入和重复建设所带来的产出效益降低,文中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对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投入产出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黄涛 《企业活力》2010,(12):77-79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形成地区协调梯级发展的态势,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中部地区作为东部省份的近邻,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促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ddresses two questions. The first is the impact of alternative regional integration accords on trade, welfar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m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Central America as well as the larger rich countries of NAFTA. The second concerns differences in options facing the Central American countries and what reforme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might be needed for optimal regional arrangements.  相似文献   

13.
李廷瑞 《物流技术》2012,(13):171-172,184
指出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增长极效应、带动效应、扩散效应和贸易拉动效应而起作用的,接着研究了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最后提出要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作效率、实现物流产业与生产制造产业互动发展、加强区域物流产业的整合力度和企业联合程度以及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方面来实现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极为重要的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区域竞争与合作也日益激烈,要保持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贸易结构和政策就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对我国现阶段的贸易结构研究,能有效分析我国当前外贸易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方能提出和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成贸易强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央直辖市的设立,开辟了重庆发展的新天地。区域物流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验证重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作者以统计分析为基础,建立数量模型来分析重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内在联系,最后证实重庆区域物流可以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和对物流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也可以加快区域物流产值的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贸易和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不明显,而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得十分突出和重要。贸易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贸易除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之外,还通过影响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从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为中国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等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坚持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成熟的法治市场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园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理论上对大学科技园的区域经济发展效应作出判断,提出大学科技园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通过以南昌大学科技园为例,分别从品牌建设、技术交易与承办科技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科技园对区域经济品牌、服务和信息方面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南昌大学科技园区的做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明确大学科技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战略定位;持续坚持经济发展规律,创新服务功能与方式;利用科技入园组建创新联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突破科技园发展瓶颈,为区域经济提供可持续服务。  相似文献   

18.
冯鑫明 《价值工程》2010,29(19):255-256,F0003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进出口贸易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对近几年的镇江市生产总值和贸易发展展开了研究,并利用Eviews软件和SPSS软件,对镇江的生产总值、进口额和出口额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进而提出努力发展镇江市进出口的相关建议,以更好的发挥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One of the main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regional CGE models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key parameter values, particularly substitution and other price elasticities. A common problem is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regional data for econometric estimation. Consequently, 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key parameters that are likely to b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quantitative results and then to prioritize these for estimation where appropriate data are available. In this paper, the focus is on the estimation of the regional trade (import) substitution parameters, which tend to be important in analysis for regional economies (given their openness to trade). Here, commodity import elasticities for the Illinois economy are estimated and tested in a single region CGE model of the Illinois economy. In our econometric estimation, we apply a model that takes account of market size and distance in estimating the substitutability between commodities produced in Illinois and other US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