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桦 《云南金融》2011,(10):41-41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在全球引起一场金融大震撼。《人民日报》2011年8月7日的报道认为,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给世界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2.
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晚间,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因美国政府债务问题而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  相似文献   

3.
8月5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评级下调至从,这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上首次被调降。本文在详述了此次调降美债信用评级的原因,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且对我国应如何应对美国国债带来的风险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林华 《中国外资》2007,(3):40-41
中国需要外资信用评级机构的技术和经验,但因为事关主权利益,一旦外资机构掌握了评级标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资产定价权,因而,中国本土的评级事业必须得到保护。所以,监管当局希望中外双方走到一块儿,但不会轻易让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控股。  相似文献   

5.
《云南金融》2012,(2):11-11
2012年1月13日,标准普尔下调法国、意大利等9个欧元区成员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短期令欧洲金融市场承压,因投资者担忧欧元区国家和欧洲稳定基金的借贷能力和融资成本,加大对边缘国家国债的抛售,本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欧洲投资银行等超主权机构的评级也可能被下调,欧央行不得不加大对边缘国债的购买,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6.
孙章伟 《征信》2011,(5):1-6
以标准普尔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发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意见,三大机构与美国政界的政治博弈愈发激烈,其中,标准普尔在2011年8月5日首次把美国主权信用的AAA评级降至AA+.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打破三大机构的全球评级话语权论断,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相似文献   

7.
2011年8月6日,标普下调了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受到不利影响的同时,又有哪些机遇?中国应该怎样应对?本文对此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鹏  朱珠 《新金融》2013,(4):44-48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自其建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本文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并从近几次危机中评级失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方法。研究表明:正常年份中,债务国发展的基本面情况是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决定因素;评级行业的垄断与评级机构特殊的政治目的固然是近年来评级失真频现的原因,但国际投资者对于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亦是危机中"评级结果决定主权走势"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要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既不能一概否认,也不能无限夸大,应该在提高投资者自身风险评估能力的基础上,强化评级市场的竞争,并且努力构建内外监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今年4月的最后一天下调了包括萨瓦德尔银行和西维卡银行等在内11家西班牙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将另外3家的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之前标普已将西班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级,  相似文献   

10.
美国维持41年的世界第一主权评级不再,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大动荡。在当前美债危机不断演进进程中,美国主权评级或将继续下调。我国应积极调整,应对随之而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1986至2009年期间120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和有序Probit概率模型研究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的问题。通过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行模拟与验证发现,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1年至2002年前后的确被低估,但2003年以后,随着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相继调高我国的主权信用等级,目前我国的模拟评级与实际评级已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自其建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本文在简要介绍信用评级机构与主权信用评级的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并从近几次危机中评级失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方法。研究表明:1、正常年份中,债务国发展的基本面情况是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决定因素;2、评级行业的垄断与评级机构特殊的政治目的固然是近年来评级失真频现的原因,但国际投资者对于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亦是危机中"评级结果决定主权走势"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既不能一概否认,也不能无限夸大,应该在提高投资者自身风险评估能力的基础上,强化评级市场的竞争,并且努力构建内外监管相结合全方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信用评级发展的形势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构国际信用评级秩序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我国的信用评级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也是中国由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时代要求。当前,国际三大信用评级巨头的信用危机为中国信用评级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亟需打破信用评级领域的外资垄断,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必要的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快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完善我们的金融体系,维护国家的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86至2009年期间120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和有序Probit概率模型研究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的问题。通过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行模拟与验证发现,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1年至2002年前后的确被低估,但2003年以后,随着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相继调高我国的主权信用等级,目前我国的模拟评级与实际评级已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金融》2012,(1):4-4
国际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1月13日宣布下调法国等9个欧元区国家的长期信用评级,称欧元区目前所出台的政策仍不足以遏制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标普当天发表声明宣布了对除希腊以外的所有16个欧元区困家的信用评估结果。其中,  相似文献   

16.
张悦 《时代金融》2013,(12):221-222
主权信用评级关乎着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国际上,主权信用评级业务几乎被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所垄断,继欧债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三大机构的信用评级对其经济所造成的震慑作用,并对其评级的公允性与独立性产生质疑。本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的信用评级机构如果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客观的决策参考,而是为利益所动,那么由其提供的评级结果不具有独立性,会给被评级国家和其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博弈的角度、运用"共谋"与"防共谋"的博弈模型来分析信用评级机构缺失独立性的危害以及对一国而言发展独立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章伟 《征信》2011,(1):54-57
目前,主权信用封顶规则已被国家信用限额规则取代.从实践上看,三大评级机构在计量经济研究范式基础上所研发的评级模型仍将一国经济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与美日欧的关系作为判断经济结构和经济前景的主要依据,具有强烈的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色彩.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需要推行国家信用限额规...  相似文献   

18.
李小晓 《金融博览》2011,(17):21-22
当外界都对三大评级机构保持美国主权信用AAA级表示质疑时.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晚间.标准普尔首先将这一最高评级改写,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的AAA评级下调至AA+.评级展望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评级。  相似文献   

19.
郑良芳 《国际金融》2010,(11):72-75
最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财政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几家权威部门组织了《美国渗控我国信用评级业严重威胁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研究报告》课题组,研究报告以翔实的资料揭露了美国穆迪、  相似文献   

20.
张锐 《中国外资》2010,(13):44-46
将华尔街大量的“有毒”债券贴上安全标签推向市场进而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祸根,在希腊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不惜推波助澜和落井下石,危机之后不断空放毫无意义的“马后炮”……,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以下简称“三大”)等国际评级机构的种种败行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讨伐和质疑。而扫描“三大”在中国留下的印辙和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