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伟慧 《云南金融》2011,(9X):85-85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后,利用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机遇,发挥自身的优势,分享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是,外资银行自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不足和来自外界不利因素的挑战。文章主要分析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后,面临的竞争能力的SWOT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和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制度,商业银行仍以从事传统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和自身的盈利渠道相对狭窄。中间业务发展不够完善,竞争力也比较薄弱。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已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也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拥有的巨大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现状入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结果表明:"追随客户"战略是带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最主要因素,国内信贷和存贷利差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中国对外进口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现状入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结果表明:"追随客户"战略是带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最主要因素.国内信贷和存贷利差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中国对外进口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以后,国内外有识之士都声称:2007将是中国银行业的大考年.  相似文献   

6.
陈怡  马喜德 《福建金融》2002,(12):11-13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中资银行如何应对外资银行所带来的冲击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是,我们在探讨中资银行自身缺陷的同时,也应看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样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资银行潜在的比较竞争优势及基于上述优势的竞争策略———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探讨了中外银行合作的利益所在、业务领域、合作方式、制约因素等,为入世后实现中资银行、外资银行、消费者“三赢”局面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凌伟健 《银行家》2002,(11):73-75
从1982年第一家外资银行香港南洋银行在深圳开业到今天,外资银行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经了将近20年,但直到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加快和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外资银行在中国才真正得到长足的发展.2002年中国加入wTO,金融开放时间表的确定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标志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正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动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方法上本文采用数学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检测中国外资银行机构数与中国GDP、FDI和外贸进出口总额之间的相关性,用来判断外资银行进入是跟随原来的跨国投资客户来到中国,还是看重中国市场机会。研究表明:外资银行1985-1996年间由于受我国外资银行进入管制,进入形式以代表处为主,进入动机属客户追随;1997-2009年间中国放开了本币业务和经营区域,外资银行进入动机发生变化,转为开拓新市场,寻找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体系。本文基于一个规范的经验研究框架,检验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我们发现,90年代后半期新兴市场国家对外资银行管制的放松以及经营环境的改善,是导致这一时期外资银行大量进入的主要原因。此外,外资银行自身的效率优势、“追随客户”的战略以及东道国金融体系的结构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对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传统与数字普惠金融作用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相比于依赖“硬信息”的传统普惠金融,外资银行进入更有效地推动依托“软信息”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从作用异质性看,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金融发展程度低和互联网技术水平高地区的普惠金融促进效果更明显。从作用渠道看,除直接效应外,外资银行进入会通过竞争和技术两个渠道对中国普惠金融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且其中的竞争效应主要作用于传统普惠金融,而技术效应更显著地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此,本文建议通过鼓励外资银行积极参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激励中资银行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统筹外资银行进入区域分布等措施推动中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南南外资银行的兴起既得益于相对竞争优势和金融监管的放松,又得益于发展中国家相互间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南南外资银行的最新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的结果表明,南南外资银行多选择附属行形式和新设方式进入发展中国家,在进入区域上存在着明显的洼地现象且偏重于机构进入;与北南外资银行相比,南南外资银行的贷款占比较小,固定资产占比较大,融资能力较弱,融资方式较单一,经营成本较高,经营收益较低。因此,中国银行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南南外资银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充分利用相对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提高跨国经营的水平和绩效。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的进入,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中国已经加入WTO,按照我国政府承诺,一年以后允许外资银行经营所有中国客户的外汇业务;两年后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居民提供个人服务,同时允许开办合资银行。随着这些开放承诺的逐步落实,将对我国银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全面兑现,中外资银行间的全面竞争已正式展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必将对中资银行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应充分了解外资银行进入的动因,准确把握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同时,从宏观上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外资银行业务经营、外资银行的风险等方面,全面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充分发挥外资银行的积极作用,有效消除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本身就是中国政府放权于市场的结果,但是这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基本上都是具有高度独立性的金融巨人,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外债的规模、期限和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造成金融风险加剧,因此必须要对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采取相关的策略来稳定我国的金融业。本文简要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然后讨论了对中国金融业产生的一些影响,进而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殷雷 《新金融》2002,(4):4-5
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国内企业为了能够成功地进入国外市场,也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加入 WTO 的临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是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压力,一是外资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外资银行进入后,将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诸多的挑战,其中,对经营人才的竞争首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生存模型,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确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规模越大、资本量越充足及对中国市场的经验越丰富的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外资银行母国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越大、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越高,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另外,研究还发现亚洲地区的银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先行优势。  相似文献   

18.
隋聪  李恒 《金融论坛》2014,(5):30-37
本文利用2003~2010年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在模型设计中,本文引入3个虚拟变量,分别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前后中国银行业净利差变化、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净利差表现差异、参股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外资银行净利差表现差异。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利率管制和市场份额有限,外资银行进入并未体现出竞争效应;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相反劣势更加突出;参股投资的外资银行仅利用资本的投入就能通过本土银行网点、客户方面的优势分享收益。  相似文献   

19.
周芳 《西安金融》2007,(4):37-38
2006年12月1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这将对我国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状况及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银行业在这种形势和影响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入世完成过渡期后,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可以直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从事银行卡业务,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国内银行的经营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我国的银行业应该如何应对,本文拟对此做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