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电子票据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电子票据的概念 电子票据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借鉴纸张票据关于支付、使用、结算和融资等功能,利用数字网络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利用电子脉)十代替纸张进行资金的传输和储存,是融传统纸质票据和电子交易两者于一体的一种支付工具。电子票据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银行电子票据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子票据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电子票据的概念 电子票据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借鉴纸张票据关于支付、使用、结算和融资等功能,利用数字网络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利用电子脉冲代替纸张进行资金的传输和储存,是融传统纸质票据和电子交易两者于一体的一种支付工具。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银行电子票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子票据的现状、优势与前景 电子票据就是以电子方式制成票据,以电子签章取代实体签名签章的支付工具。目前电子票据还没有受到法律保护。1996年1月1日生效的《票据法》确立的是以纸质票据为基础的支付结算制度,票据市场和票据活动中都是以纸质票据为主。纸质票据的管理仍很原始,大多采取手工操作的模式,严重限制了我国票据产品和票据市场的发展。从目前的票据作用状况看,电子票据也只是用在个别银行开办的电子银行和缴纳税款等清算业务,而且业务处理也没有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历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商业银行应该依托上海票交所的系列创新产品,为企业提供基于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的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是指出票人依托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系统,以电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在特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按承兑人的不同,电子商业汇票分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属于银行信用,风险较小,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则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由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电子支付重要形式的电子票据也同样得到快速发展,在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的同时,电子票据拥有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模式,电子票据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如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基本规范的缺乏;所涉及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不清晰;相关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和平衡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对传统法律制度形成强烈冲击的同时,也困扰着电子票据的发展,电子票据立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发展,便利企业支付和融资行为,支持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经过一年的运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在提高支付服务水平和支付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据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调查:受业务实现模式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李卓 《海南金融》2011,(4):80-81
推出电子票据业务,对降低票据业务风险和成本、促进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的形成,丰富支付结算工具、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完善利率生成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系统(ECDS)上线至今,电子票据面临着诸多瓶颈,发展速度较慢.本文从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业汇票是一种远期票据,远期票据的流通是基于付款人的信用,信用要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当事人的可信赖程度,而对于票据的信用,则关键在于票据关系当事人的可信赖程度,也就是票据当事人的信用状态。如何量化评估当事人的信用状况,按照国务院构建信用社会的意见,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的支付信用进行了量化的统计监测,这将对企业的支付信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子支付密码的产生,把数据加密技术应用到银行票据的印鉴中.用经过繁杂加密运算的电子支付密码来实现票据的防伪,成为防范犯罪分子利用票据作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票据法》是上世纪90年代以纸质票据为蓝本起草的,近年来电子票据的使用占比快速攀升,已经成为票据市场的绝对主体。如何将电子票据纳入《票据法》框架并赋予其清晰的法律地位,成为推动我国票据市场规范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相关国际实践值得借鉴。电子票据立法问题的产生票据在各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商业汇票用于国内企业间商业支付;在美国,支票使用历史悠久且非常普遍;在英国和日本,银行承兑汇票在历史上曾广泛用于国际贸易,本票则主要用于国内的信用支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市场》2014,(3):31-34
加快上海自贸区票据业务创新发展,有利于支持自贸区企业结算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跨境人民币便捷支付及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文章在分析当前票据业务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完善票据业务法规制度、加快电子票据业务发展、引导境外人民币参加银行参与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在上海自贸区内先行先试融资性票据业务等方面,就推进票据业务创新发展、服务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电子票据所具备的支付、使用、结算和融资等功能,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数据电文形式存储资金信息于计算机系统之中,并通过网络以目不可视、手不可及的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传统有纸化票据的功能。因此,电子票据作为一种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必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加强金融服务合作促进区域金融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加快区域票据流通,促进区域间金融合作   长期以来,我国的票据流动采取同城交换的方式,即票据只在同城流通,要实现跨地区金融交换,只能依靠银行汇票.这种票据流通形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虽然有一种理论认为,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金融交换可以跨越支票全国流动的阶段.但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后,认为在电子支付快速发展的今天,票据交换仍然具有很广阔的前景.前一段时间,京津冀票据交换系统开通后,从几个行反映的数据来看,票据增长速度非常快,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跨地区的票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的推出,不但降低了企业的票据业务风险和成本,丰富企业支付结算工具,而且便利了中小企业融资。针对目前企业在网络平台的交易行为,研究银行作为第三方如何突破现有制度,创新流程,为使用电子票据支付方式的电子商务客户提供快捷的资金监管和票据融资服务,实现电子票据业务实际运用的有效拓展。  相似文献   

15.
刘敏  王琴 《时代金融》2009,(6X):55-57
<正>随着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的开通,银行间的票据往来票据大都采用各银行机构的计算机发出的资金支付指令来转换的纸质票据,从票据的流通和使用情况上看,其处理流程和安全机制都相对于原始的纸质票据较为安全。目前,各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的开办电子票据业务,其中工行、农行开办的电子票据业务有:原票据业务的电子化操作(除全国银行汇票)、网银业务、漫游汇款业务。建行的网上银行、95533客户服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业汇票是出票人依托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虽然与纸票相比,票面要素和票据行为实现了完全的电子化.但电子汇票与纸质票据在金融工具的属性上并没有区别,仍然是一种具备融资功能的远期支付结算工具,仍可分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银行票据诈骗案件频发,其作案手段主要是通过涂改票据、伪造印章诈骗资金。传统的银行票据验证方式在识别涂改票据、伪造印章方面已显力不能及。电子支付密码作为在金融领域广泛使用的高科技实用技术,在鉴别票据要素和印章真伪、防范票据支付风险方面的效用和必要性日渐显现。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业汇票是票据市场以及货币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对降低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和交易成本、促进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丰富支付结算工具、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完善利率生成机制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子票据系统自2010年6月28日上线以来,黑龙江省业务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随着业务的不断推广,呈现出诸多难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支付结算业务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支付结算业务在广东省得到了迅速发展。利用票据清分机和现代化网络技术,广东省相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区域性票据自动清分系统、实时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电子缴税入库系统等,支付结算业务迈入了电子化、信息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一、IC卡支付密码器介绍 电子支付密码又称电子印鉴,是一种先进的防伪及身份识别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银行支票防伪、同城实时清算等系统中。传统的票据是通过加盖印章的方式来作为出票人的身份证明,而电子支付密码则是由出票人在票据上填写一串特殊的数字代替印章作为身份的证明。传统的印章防伪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