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芳 《云南金融》2011,(10):65-65
记者从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对接会上获悉,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已于2011年9月19日正式启动。平台是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搭建的,主要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信用贷款、个体户和个人无抵押无担保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股权融资、贷款担保、风险投资、招商引资、产权交易和资产管理等融资项目的对接服务,并提供各级政府部门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申报服务。  相似文献   

2.
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与银行融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欣炜  林乐芬 《金融论坛》2014,(6):53-60,75
通过对江苏省450家中小企业(含1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317家一般中小企业)的分层抽样和问卷调查,本文从企业、银行、政府和贷款本身等4个角度构建融资特征指标体系,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对比考察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一般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融资影响因素上的相同点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证实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较一般中小企业更易获得商业银行贷款;非银行渠道融资与银行渠道融资并非替代关系;金融产品创新是最重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企业类型、金融优惠政策和是否进驻园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易程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许馨 《中国外资》2013,(15):189+191
当前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贷款难、融资环境不好,失去强大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现状,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敏 《时代金融》2014,(6):89-90
云南省中小企业发展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有着巨大的潜力。但近几年,我省中小企业发展逐渐显现出后劲不足、竞争乏力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结构不合理。本文针对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展融资渠道的对策,着力解决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过高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贷款,但目前商业银行贷款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存在着严重的融资缺口。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存在融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不足.而融资信息不对称是贷款融资难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郑超 《投资研究》2012,(7):151-157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的普遍共识,银行融资的选择性和资本市场融资的局限性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合理的成本融资用于发展。选择权贷款是将银行贷款与资本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新型金融产品,能够克服商业银行贷款短视性和收益局限性,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本文总结选择权贷款的特性,并对中小企业从选择权贷款中获得的收益和成本进行详细分析,还提出了中小企业在使用选择权贷款中还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融资支持问题,理论界和实业界巳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本课题从深入分析我国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制约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因素入手,在考察其他国家和地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支持体系的构想。这一体系具体由商业性金融贷款融资体系和政策性金融贷款融资体系两部分构成。其中,应以商业性金融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等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包括政策性银行、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为补充,尽而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蒋涛 《云南金融》2012,(5X):229-229
文章从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及其本身的融资困难入手,引出关系型贷款的含义、特征及优势,发现关系型贷款对银行和中小企业均有益处,因此关系型贷款是缓解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蒋涛 《时代金融》2012,(15):229
文章从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及其本身的融资困难入手,引出关系型贷款的含义、特征及优势,发现关系型贷款对银行和中小企业均有益处,因此关系型贷款是缓解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金融促进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美、日、德三国对中小企业金融促进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虽然三国对中小企业融资促进的具体做法不完全一样,但是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有效担保以及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确是共性。文章认为,我国要大力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贷款担保体系,成立中小企业发展银行,拓展多种融资渠道,还要进行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以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违约保证保险的绩效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为此各国政府和学者从不同层面提出过很多方法和措施,其中贷款违约保证保险就是一项创新型尝试,创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新渠道.本文通过构建贷款违约保证保险绩效模型,分析得出我国推广贷款违约保证保险可以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架起一座信用桥梁,缓解中小企业贷款质量偏低的现状,改善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贷款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仍然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如融资渠道的单一、贷款成本相对较高、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滞后等等,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笔者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大政策和法律支持。一是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偏重于大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少之又少,国家应大力鼓励和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特别是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在注意  相似文献   

13.
富滇银行     
《时代金融》2012,(19):58
<正>富滇银行与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近日,富滇银行与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本次合作包括:银团贷款、联合贷款业务;贸易融资业务,含保理预付、国内信用证预付等内容。同时双方将加强对云南省重点项目、节能环保、三农、合资企业及中小企业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4.
张俊 《济南金融》2006,(12):110-111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中小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梗阻因素。近日,笔对济宁市辖内10县市101户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当前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普遍紧张,融资用途以满足流动资金需求为主。二是企业融资渠道以银行借人为主。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是县域中小企业的主要贷款机构。三是贷款难问题仍然存在,贷款准入门槛高、企业规模小及抵押担保难仍是贷款难的核心问题。四是民间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民间融资利率随银行贷款利率调高而“水涨船高”。为破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本拟对影响县域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关系型贷款的系统分析,探讨了关系型贷款在企业融资中的优势,深入分析我国发展关系型贷款的条件和可行性,归纳总结了关系型贷款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推动关系型贷款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桂华 《新金融》2005,(2):24-25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尤其在去年宏观调控中中小 企业融资遭受一定冲击。中小企业贷款难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担保公司的原因和宏观 调控政策和商业银行的原因。因此,制定宏观调控措施要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加快构 建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和担保体系,并继续发挥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主渠道作 用。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对徐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特殊性及融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作了分析,针对金融机构仍然是徐州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的现实,最后提出了徐州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企业贷款、银行放款难"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分析和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贷款现实数据的引入,论证了中小银行市场定位是中小企业,是符合中小银行发展优势的.结合安徽省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中小银行发展规模与中小企业获取信贷借款的显著正向关系.最后站在中小银行角度对如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提出有效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深入分析了江苏省政府采购信用融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的原因:金融机构更偏重于保障重点优质的贷款大客户,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挤出效应"进一步加重;政府采购信用融资中的"政府信用"优势没有体现;部分地方财政部门重视不够,操作环节不够衔接等。作者呼吁银行系统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融资工作;财政系统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融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看法 不论银行身处何地和银行所有权性质如何,大多数银行(80%或更多)都认为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有着广阔和良好的前景.从动力机制来看,中小企业贷款的盈利能力是银行参与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动因.81%的发达国家银行和72%的发展中国家银行持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