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赣南苏区安远县为例,从生态、地形、土壤、气象、重金属污染、交通和灌溉等方面选择了11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评价分析,可以准确地掌握安远县宜耕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安远县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安远县实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郭瑞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3)
本文通过对兰考县耕地后备资源的详实研究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土地类型看,兰考县耕地后备资源主要为可开垦滩涂、可复垦采矿用地以及可开垦盐碱地;2.从空间位置看,兰考县耕地后备资源大部分位于黄河滩区;3.从分布规律看,兰考县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程度较低。针对兰考县耕地后备资源以上特点,进一步提出了对兰考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怀集县内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以2012年全国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作为评价基础,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从自然环境条件方面对研究区内的102.69km~2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宜耕性评价,并分析了怀集县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怀集县宜耕后备资源总面积为21.75km~2,占评价对象面积的21.18%。地形坡度与生态条件以及耕作便利度是限制本地区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怀集县未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土地整治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耕地后备资源的三项特性为依据,将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分为2个一级类,9个二级类,并针对不同类型,根据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五类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现代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进行了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5.
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搞好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是促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目标的重要措施;以山西省为例,探讨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参评因素选择、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单元划分、基础信息获取、综合评价指标值计算和适宜等划分;形成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6.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研究--以开封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黎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4):46-47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尤其是在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原则、任务及工作程序等,并以开封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为例,分析了其土地开发整理效益,给出了土地开发整理方法、步骤和相关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将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本次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三项任务:一是开展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26日至27日,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在京对东部地区12省(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行了验收。广东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顺利通过了验收。 相似文献
9.
搞好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是促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目标的重要措施;以山西省为例、探讨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参评因素选择、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单元划分、基础信息获取、综合评价指标值计算和适宜等划分;形成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0.
县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补充耕地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耕地后备资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分依赖于土地开发的条件下,认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以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限制因子法"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增耕地率和等级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测算方法,分析规划期内(2011~2020年)黑龙江省嘉荫县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类型上占补平衡需要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结果]嘉荫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25 838.36hm~2,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北部以其他草地为主,西南部以沼泽地为主,其他地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布比较零散;从类型上看,嘉荫县沼泽地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其他草地。为满足耕地数量、质量和类型上的占补平衡,至2020年最低需要开发耕地后备资源面积10 683.83hm~2,最高需要开发12 426.34hm~2;其中补充旱地、水田和水浇地的面积分别为10 513.35hm~2、163.78hm~2、6.71hm~2,且消耗时间小于15年。[结论]研究明确了耕地后备资源补充潜力,为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达到在查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可开发利用程度的目的,促进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土地整治工作,提高成果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张桂川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6,(4):9-1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以盘锦市为例,采取主导因素"限制性因子"评价法,通过建立后备资源评价体系,对盘锦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了评价,并对不宜耕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通过对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得出河南省黄河滩区宜耕与不宜耕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及质量,以期为河南省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经验指数和法,层次分析法及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为:最适宜68886.45 hm2,一般适宜33478.63 hm2,勉强适宜15251.76 hm2,不适宜618.34 hm2。研究结论:对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安全性评价后,得出滩区适宜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40870.05 hm2,占评价区滩涂的34.57%。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形势下"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开展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分析,对优化区域农业结构与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的前提下,通过对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了解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与当前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掌握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空间分布情况;同时结合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分别从数量、质量及类型方面分析2011~2020年间芜湖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现有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对策措施;最后,有针对性提出了基于区域"占补平衡"与"异地代补"的政策建议,从而为解决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与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合理开发区域耕地后备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属于多目标不确定性识别的范畴,传统方法不适应具有模糊性对象的评价问题,因此评价方法的优化势在必行.探讨将物元可拓模型应用于耕地后备资源的适宜性评价中, 针对这类识别问题的特性研究了物元可拓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流程、适用于物元方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单元的划分、数据的分类处理方法.并以武汉市江夏区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模型的构建过程,最后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探索了该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地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少有结合农业机械化来统筹考虑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本文结合农业机械化来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研究,以期结合农业机械化需求来改进土地整治技术、更合理的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推动农业机械应用和区域农业现代化.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考虑区域特点,本文建立了包括自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生态退化可能性和农机总体应用特性共5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湖南省道县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评价,得到道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47 485万hm2,且总体质量较好,A2和A1等级占到总量近73%;道县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道县中南部,该区域属于道县的平岗区,地势高差变化相对小;在来源地类上,主要以其他草地为主;在农业机械应用上,道县总体应用条件一般,但在集中分布区域应用条件尚可.以耕地后备资源的特征为主导因素,将全县划分为开发主导区、整理主导区和生态保育区.开发主导区,是该县耕地后备资源大规模开发的优先区域.坡度在6°以下的耕地后备资源,可配置中型的耕整机械和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在6°~ 15°的后备资源类型,宜采用中小型或小型农业机械.整理主导区,区内耕地后备资源适宜纳入到现有耕地资源中一并进行整理,农业机械尺寸取决于该区耕地资源条件.该区大部分总体平坦的耕作区域适合于中型农业机械;山丘冲田以及坡田,耕地散而破碎,适合于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生态保育区,进行开发的优势度低,除泡水周边耕地可采用中型农业机械外,其他区域适合采用人力控制的微型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17.
科学有序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对于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研究策略,结合GIS技术以综合分析和综合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对兴海县县域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选取了十一项影响因素,这十一项因素对土地特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并且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以耕地后备调查评价结果作为主要基础,对兴海县的土地质量结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与描述,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已利用土地资源和后备土地资源状况.以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途径.提出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偏重于可耕性而忽视生态安全性的问题,探讨基于生态安全性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资料论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构建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结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不断出现耕地退化问题,说明目前中国耕地已开发过度,若忽视生态安全问题继续开发,新增耕地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退化威胁。对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不能只注重对耕作可行性的评价,还应考虑开发的生态可行性。因此,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应该增加生态安全准则,确保开垦后不发生土地退化及其引发的生态问题。将生态用地作为限制性因素,不列入耕地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实现有序稳妥开发是确保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文章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采用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期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以及土壤盐渍化等3类因子共11项指标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取单因子评价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测算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敏感性。[结果]根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可将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域。综合来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约91.32%面积存在生态敏感性问题,其中以轻度敏感性为主;从单因子角度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的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敏感性面积比例超过96%,其次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面积达到65.50%, 1.77%的区域对土壤盐渍化存在敏感性。[结论]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为保证耕地占补平衡以及降低生态风险,提出对策建议:应着重对于敏感性高的区域实施更为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措施,避免造成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