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道德规范的行为约束和维系社会功能的日趋衰弱 ,有人主张道德法律化。但是 ,如何既坚持道德与法律的内在契合又能保证它们各自的外出张力 ?道德法律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它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现实问题又是什么 ?这些正是本文试图解答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云龙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6):117-121
德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礼治、人治一起被视为儒家法律传统的三个基本特征。德治思想对于当代的法治建设,既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又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如何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而又不陷入传统的窠臼,是摆在当代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也考验着人们的胆识与智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道德化的农村,是物质生产、民主法制、利益分配机制、人际交往方式、精神文化生活等与不断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相一致的理性农村。构筑时代道德、创建道德环境、完善道德化制度、注重道德教育、重视官德建设是当前加强道德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法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面对道德规范的行为约束和维系社会功能的日趋衰弱,有人主张道德法律化。但是,如何既坚持道德与法律的内在契合又能保证它们各自的外出张力?道德法律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它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现实问题又是什么?这些正是本试图解答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夏燕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38-39
在当前的法治进程之中,道德精神对于树立法律信仰具有重要意义。使公民树立法律信仰,法律必须蕴涵公民认同的道德精神,诸如和谐、正义、诚信等要素必须成为法律价值的指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目前高校人才流动的现状,从法律约束和道德批判的角度对人才流动进行分析,并对高校正确看待人才流动,提出一定见解. 相似文献
8.
霍宏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0):90-91
涉及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的现有文献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出发点.即以定义法律为核心。对道德的研究、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研究都是从属于“定义法律”这一目的的。富勒试图从道德的含义入手.通过对两种道德的阐释,以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为基本分析框架,从内在的程序自然法的视角重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事实上,富勒最终还是通过“定义法律”这一常规研究理路来展开其基本的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学者行使学术自由权利既没有受到完善的法律规范,也没有受到道德约束。因此,行使学术自由权利需受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的双重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雏护学者学术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10.
理顺道德与法律关系,是贯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举思想的关键。法律对道德有能动作用。只有两者良性互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自然债务相较法律债务而言,存在权能上的障碍。自然债务问题是由法律与道德双重规范调整的问题,本文以其为视角,探讨了法律的合理性问题以及法律与其他社会行为规范之间的应然关系问题,并认为自然之债制度具有弥补成文法局限性的功能,因此在立法与司法中应予以肯定并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2.
张科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5):4-5
文章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视角对我国的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主要制度进行观察分析,再一次证明了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道德是互相渗透、彼此印证的,进一步阐明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陈敏 《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6):12-13
法律和道德是两种基本的社会调节方式,它们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历史和现实都要求社会主义法律建设必须要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两种基本规范的社会功能,使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4.
陈颖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74-76
中国历来都重视"德治","德"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更需要"德治",只有把"德"置于立法的高度,做到"德"、"法"相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才更有利于治。 相似文献
15.
郑敏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8-69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违法行为和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道德重建已经迫在眉睫,必须重新认识和评价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客观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并加以继承。 相似文献
16.
徐天天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3):40-4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迫切需要在坐不安席会内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道德秩序。市场道德秩序不同于市场道德体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良好的市场道德秩序具有以人为本、利益兼顾、社会公正、诚实守信、可持续发展等特征。为建立良好的道德秩序,既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也需要广大市场主体提高道德水平,同时也要政府正确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董强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71-75
法律与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合法的不合理"、"合理的不合法"的冲突。从哲学角度来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三个: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片面化理解、对权利与义务的二分化理解和把道德与利益进行对立。解决冲突的原则主要有利益起点和分层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和有限性原则、道德分层原则。以上原则都是相对的、具体的、历史的,不能绝对化、抽象化、永恒化理解。 相似文献
18.
边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二者之间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在我国当今社会条件下,虽然道德与法律价值取向一致,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理性法治社会,应突出法治的价值,以法为主,同时辅之以道德调控,达到社会规范治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刘怀松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3):7-9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在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密切相关的,也是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和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全面继承和涵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产阶级的优秀革命道德以及人类文明的基本道德要求,而且,更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是对人类优秀道德价值观的全面超越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