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预算管理,努力增收节支”。项怀诚部长在全国财政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从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的政治高度来认识支出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支出管理摆到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并适应所有制结构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建立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陕西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到本世...  相似文献   

3.
开展对国家经济运行情况的审计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新型的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重要途径。当前,对国家经济运行情况审计监督的重点可包括以下方面: 一、对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 目前,我国财政的主要 困难是:收入增长缓慢,支 出增长过快,收支矛盾突 出,收支结构不合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比较低,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不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其主要途径是尽快增加收入,减少支出,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加强对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有利于依法规范财政分配秩序,促进依法理财,加强增收节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建立稳固、平稳的国家财政。一  相似文献   

4.
去年9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江总书记“关于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的重要指示,结合本省的实际,提出了“加强县级财源建设“的战略举措,这对推进我省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级财政是全省财政的基础,如何卓有成效地抓好县级财源建设工作,是县级党委、政府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县级财源建设工作必须在被动中求主动,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提高认识、选准突破口、强力推进财源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财政监督职能逐步拓展,监督体制逐步完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财经领域内的违法违纪行为屡禁不止,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财政专款被挪用等问题大量存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财政监督不到位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财政监督对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促进依法治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县级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平衡局面逐渐难以维持。长此下去,不仅制约县域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减缓改革进程。而且,将影响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因此,建立稳固的县级财政平衡机制十分紧迫而且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十五”时期是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北京市“十五”计划的总体目标和财政部关于财税改革的部署。我市“十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把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摆在财政工作的中心位置,稳步推进财税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促进生产力的角放和发展,努力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促进我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财政风险是指破坏财政稳固平衡运行,而导致财政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市场经济国家对财政风险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这样三个阶段:18世纪初至20世纪初,政府遵循健全财政原则,力求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反对政府举债.在这一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上升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财政经济理论是古典经济学派.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抛弃了古典经济学派的健全财政原则,转向实施凯恩思学派的赤字财政政策,大规模地举借国债,以推动西方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又陷入了"滞账"局面,引发了对赤字财政政策的激烈争论,公共选择学派和供给学派等都对财政风险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到20世纪90年代,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开始注重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防范财政风险.我国建国以来财政政策一直推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财政平衡性原则,但对财政风险的关注与认识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财政风险才逐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一发展的根基,是民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构成.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有利于推动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是对全人类生存一发展的巨大贡献.不断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效益,与多重因素相关,其中财政投入是基础性要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机制建设,应当逐步扩大国家财政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规模;重视生态税系建立健全,为加大财政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加大农业生态建设和科技品的投入;建立绿色基金制度;实施企业"合格资产"加速折旧的财政激励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10.
黄玉荣  赵宇 《山东经济》2000,(6):29-33,55
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实施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作用。我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 ,不但要分析这一政策的正面作用 ,而且应分析其风险 ,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从而使这一政策在充分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 ,尽可能缩小其负面影响。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防范财政风险财政风险是指政府在财政分配活动中 ,由于自身行为、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 ,引发和促使财政收支矛盾激化 ,进而破坏财政稳固和平衡 ,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一般而言 ,…  相似文献   

11.
各种经济风险的最终体现为财政风险,因此,提高对财政风险的认识并重视对风险的防范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财政风险的成因与金融有着内在联系,二者的风险是共存的,化解和防范财政风险,一要加强国企改革,增强风险意识,做好财政基础工作;二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减低财政潜在的风险;三要加强财政担保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困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目前制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融资困难。提出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财政扶持;二要加强银行货币信贷政策传导;三要看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四要完善支农金融体系及信贷管理制度;五要打开龙头企业的直接融资通道;六要加快建立适合农村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农业保险体系;七要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中制定了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振兴国家财政,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等项内容,明确指出完善预算决算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这就意味着强化财政监督不仅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财政管理,振兴财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依托主导产业抓财政增收倪忠民江西省上饶地区地处内陆,既非国家投资重点,又缺乏雄厚的工业基础,财政增收的源头何在7调查研究后,我们终于得出结论:放手发展主导产业。方能为财政开辟稳固的增收源泉。一、财政增收立足于主导产业势在必行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配置...  相似文献   

15.
要想实现财政经济的超常发展,就必须打破就税论税,就财抓财的思维定势,牢固树立大财政、大税收观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巩固现有财源,千方百计培植后续财源,使财政收入建立在稳固、不断增长的财源基础之上。具体讲,行唐县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童疆明 《新疆财经》2009,(4):30-35,40
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手段。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不断增长,它在推进改革和促进地区财力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加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目标效应、结构和规范性方面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评析,并从财权事权划分、转移支付结构调整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搞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行国库券筹集资金,支援国家经济建设,这是平衡国家预算,加强国家重点建设的重要措施。从1981年开始连续发放了多种债券,这些债券有国库券、财政债券、特种国债、建设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和保值公债等六种债券。  相似文献   

18.
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有效手段。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均衡,即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手段,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的财政横向不平衡,以实现各地政府...  相似文献   

19.
“十五”时期是我们茶陵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强大,稳固的县乡财政做保障。而财源建设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源泉动力,是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创新生财格局,壮大县乡财政。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需协调运行才能使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状态.为此,应强化财政调控力度;明确财政、货币政策的各自侧重点;搞好国有企业,重构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寻找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这些措施对调节我国经济的平衡和健康运行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