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江苏条子泥水域水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条子泥水域泥沙运动极大可能存在两种形式的泥沙运动,一种是颗粒较细的泥沙,在潮流和波浪等作用下,通常悬浮于水中;另一种是颗粒较粗的泥沙,在强大的涨潮流作用下,以悬移质和推移质形式向辐射沙脊群中心运动.涨潮时西大港由北向南运动的水流在部分时间内较为强劲,并且流线弯曲,易引起冲刷,应加强条子泥一期东侧堤部分堤段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探讨城市供水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意义,结合城市供水投资项目的特点,构建城市供水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城市供水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模型,并且通过有无项目对比下的模糊综合评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有项目的综合社会评价较好,城市供水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4.
论农业项目的社会评价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楼惠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22(2):27-29
阐述了农业项目的社会评价特征与必要性,提出了农业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6种农业项目社会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项目综合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系统科学的思想,分析了水土保持项目综合评价的特点,采用了评价水土保持项目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据此对黄土丘陵区三个试点流域的水土保持项目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7.
邓先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6)
本文通过对GIS数据评价的因素进行分析,改善专家综合评语所得到的模糊关系矩阵。以基本农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运用缺陷扣分的方法,对各因素集进行打分评判,计算出各因子在产品质量等级中所占有比重,结合专家综合评语,得到较准确的模糊关系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分配,根据模糊矩阵合成规则合成模型,依照最大隶属原则,得出最终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8.
9.
基于BP网络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中的12个评价指标作为学习样本,建立3层BP神经网络模型,用8组数据对所建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选取两个水利建设项目数据来检验已经训练好的网络模型,最后将此模型应用到湖南省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社会评价中,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相比较,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水利工程社会评价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一、水利项目社会评价的必要性水利项目社会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为社会发展目标所做贡献与影响的一种评价方法。它从全社会角度来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选择项目的最优方案,以促进水利项目对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12.
公平理论下的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公平理论,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补偿问题的不公平性,并从公平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保持横向和纵向安置补偿公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水价改革绩效的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水价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试点展开,客观上要求建立有效、合理并且实用的农业水价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以便科学、客观地反映改革试点的农业水价改革的成效与不足,为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此,构建了农业水价改革的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一种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型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农业水价改革绩效中的模糊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进行综合量化,得出评价结果。将模型运用于实例中的湖南省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的绩效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的成效与不足,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宏观上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得出目前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仍处于适宜利用水平,对集约利用的隶属度为0.34,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潜力主要包括存量建设用地和一定量的旧城改造潜力、土地置换潜力:今后必须适时实行"挖、储、供、管"等一揽子集约用地工程,制定并贯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16.
17.
依据滨海新围垦区——江苏条子泥垦区内产业模式的规划和建设,从直接经济利益、环境污染成本、生态效益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滨海围垦区传统农业产业模式和生态产业模式的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土地利用规模下,相较于传统农业产业模式,生态产业模式的直接经济利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分别增加了1.37、1.65和2.05倍,同时环境污染成本减少了100%。通过生态产业模式替代传统农业产业模式,显著提升了滨海围垦区直接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研究成果可以为滨海围垦区传统农业产业模式转型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