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雪 《水利经济》2012,30(6):1-6
我国2000—2009年八大区域间的虚拟水流量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我国通过粮食贸易产生的虚拟水流向主要是从北方流向南方地区;在八大区域中,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我国虚拟水净调出区,其他五大区域为虚拟水净调入区,其中华南和东南为主要的净流入区。我国区际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形成的原因,除受水资源影响外,还受到耕地资源、生态需要、经济因素、人口、政策因素的限制。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虚拟水流动格局主要受大豆影响,大米、小麦、玉米虚拟水含量仍以出口为主。基于虚拟水流动格局构建的区际间农业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模型,为解决农业生态补偿中补偿主客体不明确及补偿标准模糊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水资源承载力不会影响虚拟水流动格局,但却是虚拟水流动格局合理与否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我国虚拟水及虚拟水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总结国内外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虚拟水贸易流动格局,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广义虚拟水战略,对其驱动因子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就广义虚拟水战略在我国的实施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广义虚拟水战略在我国实施的直接原因是水土资源的不匹配,而根本原因与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密切相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对有关虚拟水文献进行了总结,汇总并整理了虚拟水概念,从测量方法及商品中的虚拟水量测算、虚拟水贸易与流动趋势、虚拟水贸易与水资源配置效率、虚拟水与水足迹、虚拟水与水资源战略这5个方面综述了虚拟水研究的进展,指出在虚拟水研究中工业品的虚拟水研究是弱点,尤其是灰色虚拟水在计量方法方面还需要创新;虚拟水流动与水价(相对价格)的关系在水资源配置及水安全战略的研究中还是空白;虚拟水在节能减排尤其是污水排放治理中的重要性需要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算我国粮油虚拟水进出口量,估算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以期为我国实施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战略缓解农业用水短缺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文章利用标准彭曼公式估算2001—2017年我国粮油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进而计算出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进出口量,进一步计算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结果](1)我国粮油单位质量虚拟水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棉籽、大豆、油菜籽、花生、大米、小麦和玉米;(2) 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并且净进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净进口量累计达2.216万亿m3,相当于节约了同等数量粮油生产用水量;(3)我国油料虚拟水净进口量远远高于粮食虚拟水净进口量,大豆和油菜籽是虚拟水净进口最多的油料,并且其进口市场集中度很高;(4) 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由8%增至40%。[结论]虚拟水贸易大大节约了我国农业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用水短缺问题,为我国节约水资源和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实施水生态补偿是协调利益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梳理关于水生态补偿的相关文献,将跨流域调水和流域内水生态补偿统一纳入实体水生态补偿范畴,从补偿依据、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多角度进行总结:基于实体水视角的水生态补偿主客体明确,理论体系相对完整,为补偿实践提供了清晰的理论依据。但补偿模式仍然比较单一,缺少横向补偿的实践应用,更全面、精准的补偿标准也有待进一步确定。而国内外基于虚拟水视角的水生态补偿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虚拟水流动效应的水生态补偿,二是基于水足迹相关理论的水生态补偿。但上述研究缺乏关于水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和补偿机理,特别是虚拟水流动量向生态价值量的转换研究。应加强虚拟水视角下的水生态补偿研究,并进一步构建"虚实"结合的二元水生态补偿体系,在现代水资源演化框架下开展水生态补偿研究,丰富和完善水生态补偿理论。  相似文献   

6.
王焕良 《林业经济》2012,(5):123-124
水资源短缺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作为全球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已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1993年,由英国伦敦大学Tony Allan教授提出并发展的虚拟水理论,为全球水资源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提  相似文献   

7.
基于虚拟水的水资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虚拟水的概念出发,指出虚拟水具有虚拟性、可交易性、灵活性等特点,分析了水资源的管理层次,从开发、利用、保护三方面指出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管理指标度量工具创新、水资源管理领域创新、水资源"开源""节流"方式的创新、消费观念的创新4种管理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缺水地区生产的控制性要素之一,当前理论界较为支持依靠虚拟水贸易战略用以指导缺水地区的用水结构优化。基于虚拟水贸易理论建立区域虚拟水贸易量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区域虚拟水的依赖度以及水资源的自给度。针对我国多数缺水地区存在虚拟水贸易顺差的境况,综合分析比较产业关联度系数和虚拟水含量系数。结果表明,对水资源禀赋条件下的产业布局和用水结构进行调整,可以降低缺水地区的农业用水量;适度减少我国缺水地区高耗水农业的种植面积,转向低耗水、高效益的农产品,或发展低耗水高产出的其他产业,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实施虚拟水战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基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市虚拟水战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开展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原则、内容及步骤。建议在全国范围开展虚拟水战略实施的研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在战略制定的同时开展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苏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及水资源公报的统计数据,运用修正后的投入产出模型,定量计算江苏省贸易用水强度、虚拟水净输出量,并通过调整贸易结构,最大化实现节水效应。研究表明:2012年江苏省虚拟水贸易整体上呈现净流入,有利于节约省内水资源;从贸易额调整来看,在设定的5%、10%、15%3个调整幅度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贸易输出、输入结构,化学产品、煤炭采选产品部门出现大规模节水效应,随着调整幅度的增加,净输出量大的部门节水效应越来越大。江苏省虚拟水贸易是当前实现资源节约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足迹的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王薇薇 《水利经济》2015,33(3):28-31
水足迹理论与方法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应用是当前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在已有水足迹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水资源相关评价指标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构建符合流域生态补偿情况的水足迹模型。以根据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为例,核算大樟溪上游水源区以及下游受水区的水足迹,同时运用机会成本法对流域上游地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直接投入和限制当地发展而损失的间接投入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水足迹的生态补偿模型可以将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水生态保护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可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提供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资源诅咒"效应困扰地区的经济增长。针对中国现阶段水资源短缺状况,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参照"资源诅咒"假说,通过初步检验和建立时间效应的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我国29个省份(地区)1993—2012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通过构建"资源丰度—经济增长率"象限图确定"资源诅咒"困扰省份。结果表明: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在我国短期内客观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13.
系统梳理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研究成果,分析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与流域内生态补偿的不同特点,包括调水工程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的影响、水源流域上下游与受水区的补偿关系、调水给水源流域下游带来的损失等。调水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多源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包括成本与机会损失法、支付意愿法、价值损失法、生态足迹法等,考虑受水区用水量、水资源价值、支付意愿等因素对补偿量进行分担。由于调水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影响的复杂性,且调水工程布局向网络化发展,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一是调水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技术;二是调水给水源流域上下游带来成本与损失的测算方法;三是调水给受水区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测算方法;四是系统考虑水源流域上游保护成本和下游损失及受水区效益,构建调水补偿关系和标准测算模型;五是对于网络化调水格局下补偿主体与对象的复杂关系,研发适用的补偿原理和标准测算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虚拟水视角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15年我国各食物产品的虚拟水消费量为基础数据,从虚拟水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三方面分析我国的虚拟水消费特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食物产品的人均虚拟水消费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则相反,且农村居民的动物性食物虚拟水消费量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粮食虚拟水消费量高于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的虚拟水消费量低于城镇居民,但两者之间差距在减小;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相比农村居民更趋多元化,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各食物产品的人均虚拟水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不同种类的食物虚拟水消费均存在地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